你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永不屈服:丘吉尔自传》,本书共24万字。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1期。

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曾于1940-1945年以及1951年-1955年期间,两度担任英国首相,并在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丘吉尔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他带领英国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在《永不屈服:丘吉尔自传》中,丘吉尔讲述了自己从一名“笨学生”成长为一名军校学员、少尉军官、战地记者,最终成为一名年轻的政治家的历程。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丘吉尔的讲述,一起去了解一下他传奇的一生。

01

1874年11月30日,丘吉尔出生在英国的殖民地爱尔兰。他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他的爷爷是马尔巴罗公爵,家族显赫。在他两岁时,他的爷爷被任命为爱尔兰总督。

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他爷爷的秘书,他家的房子,离总督府只有一步之遥,这座房子,被叫做“小舍”。

在丘吉尔上幼儿园后,他将在“小舍”里迎来他的家庭女教师。在家庭教师到来之前,丘吉尔必须学会阅读。

丘吉尔决不放弃演讲背景(丘吉尔自传从学渣到学霸)(1)

丘吉尔的保姆用钢笔指着不同的字母教他读,可丘吉尔对这些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在家庭教师到来的那一天,他选择了逃避。家人找了他整整几个小时,才把他交到了家庭教师的手上。

从此,丘吉尔开始了辛苦的学习生涯。他不仅要学习字母,学习单词,还要学习他很讨厌的数学。

字母只要认识就行,可当字母组合成单词时,丘吉尔就不知道它们的发音了。他的数学也一团糟,那些数学公式让他完全摸不着头脑。

学习让丘吉尔原本快乐的童年生活笼罩上了一层阴影,他还要去幼儿园上学,他空闲的时间越来越少,学习几乎成为了他沉重的包袱。

对于对学习产生了恐惧的丘吉尔来说,家庭教师在他心里成为一个可怕的幽灵。

02

在丘吉尔七岁时,他将离开家进入学校生活,他要在学校待整整七个星期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

丘吉尔所去的学校是英国最高级且最昂贵的学校之一,是父母为他精心挑选的一所学校。

学校里每个班级只有十名男生,校内还配备了当时很少见的电灯、游泳池,还有两个很大的足球场。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两三次“远足”活动。

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丘吉尔的内心始终处于焦虑之中,他的功课毫无进步,整天数着日子盼着放假。

丘吉尔九岁的时候,在英国政坛颇有威望的父亲送给他一本《金银岛》。《金银岛》讲述了一位英国少年根据藏宝图寻宝的探险经历。丘吉尔如饥似渴地读着这本书,从此之后,他喜欢上了读书。

一天,老师发现丘吉尔在读与他年龄不相符的书,非常生气,为了纠正他这个“坏”习惯,老师想出了很多对策,但喜欢读书的丘吉尔始终没有屈服。

在两年多的学校生活中,丘吉尔的身体状况一直很糟糕,他患了一场重病,父母把他接回家修养身体。

他的家庭医生觉得他的体质非常虚弱,必须精心照顾。因此,在1883年,丘吉尔转到了位于布莱顿的一所学校,方便家庭医生照顾他。

丘吉尔决不放弃演讲背景(丘吉尔自传从学渣到学霸)(2)

这所学校比丘吉尔原来的学校小一些,老师对待学生没有那么严厉。虽然学校条件相对简陋,但这里有原来的学校没有的同情心和友爱。最重要的是,这个地区环境怡人,空气清新,丘吉尔的身体渐渐强壮起来。

这所学校给丘吉尔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这里,丘吉尔可以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法语、历史、诗歌、骑马和游泳课等等,他都进行了学习。

03

十二岁那年,丘吉尔的生活几乎被考试占据了,为了进入哈罗公学,丘吉尔参加了极其严格的考试。但是在拉丁文考试中,他交了白卷。

幸运的是,哈罗公学的校长威尔登博士慧眼识珠,他更多地考察了丘吉尔的综合能力,最终,丘吉尔被破格录取了。

因为丘吉尔的入学考试成绩在全校排名倒数第三,所以他进入了同年级里最差的一个班。成绩排在丘吉尔后面的两位同学只上了几天学,便相继退学了,丘吉尔成为了全校倒数第一。

在哈罗公学,老师点名的时候会按成绩排名来点,所以丘吉尔总是最后一个被点到,这让他感到非常耻辱,因为这个排名不断提醒着他,他是倒数第一。

有些同学非常无礼,见到丘吉尔后总是讥讽他:“怎么?你居然是最后一名!”

在哈罗公学,因学习成绩差,丘吉尔一直滞留在最低年级的水平,然而,他却在校长的监督下把麦考利的1200行史诗《古罗马之歌》流利地背诵了下来。他因此获得了全校的优胜奖。

虽然丘吉尔总徘徊在学校的最低年级里,但他却非常顺利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当时很多名次远远领先于他的人都没有通过。

丘吉尔决不放弃演讲背景(丘吉尔自传从学渣到学霸)(3)

丘吉尔说:“其实,我只是运气好而已。”在考试中,有一道题目要求考生们凭借记忆绘制一张某个国家的地图。在考试前一天,丘吉尔把地球仪上所有国家的名字都写在纸条上,然后抽签决定记忆哪个国家。

最终他抽出了“新西兰”。于是他不再关心其他任何国家,而是竭尽全力地把新西兰的地理状况熟记于心。

幸运的是,考卷上的第一道题目就是让考生“绘制新西兰地图”。

从此,丘吉尔进入了哈罗公学的军事班学习。这个班里的学生都来自学校的中高年级。丘吉尔的学习成绩一直倒数,所以他一直没有升级,因此,他又成了班里来自年级最低的学生。

04

因为学习成绩较差,丘吉尔连续考了三次才考入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在桑赫斯特,他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在军校,他再也不受制于不擅长的拉丁文、法语和数学课。取而代之的,是战术课、防御课、地形学、军事法以及军事管理课程。

虽然这所学校纪律严明,学习和阅兵的时间非常长,通常一天课程下来每个人都会筋疲力尽,但丘吉尔对这里的课程安排很感兴趣。

在军校,丘吉尔最快乐的事情就是骑马,为了租到一匹好骑的马,他和同班学员们经常倾囊而租。

丘吉尔决不放弃演讲背景(丘吉尔自传从学渣到学霸)(4)

丘吉尔在一位大人物的狩猎场里,参加过越野障碍赛马,还多次参加定点越野赛马,在狩猎场里,他无所顾忌地策马奔腾。

关于骑马这件事,丘吉尔想告诉天下的父母,特别是那些家境富裕的父母:“如果有可能,给儿子几匹马,而不是给他更多的钱。”因为一个年轻人可能会因为赌马而毁掉一生,但从没有年轻人因为骑马而毁掉自己。

丘吉尔在学校成为一名士官生后,他在他父亲心中的地位有了改变,假期里,父亲外出的时候经常带着他,即使参加重要的政治会议,也会带上他。他成了父亲的小跟班。

就这样,丘吉尔和父亲有了一群共同的朋友。但是,只要丘吉尔表现出丝毫与父亲平等的意思,父亲就会勃然大怒。

当时,丘吉尔意识到,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也许再过四五年,父亲会依赖他的帮助,父子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友好,甚至很可能成为联盟。然而,他的父亲没能再活上四五年,他在一次周游世界的旅行中骤然去世。

丘吉尔的父亲在生前经常给丘吉尔写信,但当时丘吉尔根本没有领会到父亲对他的关心。想到离世的父亲,丘吉尔很后悔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没有互相了解。

05

在军事学院学习期间,丘吉尔阅读了大量书籍,那些都是父亲生前为他提供的图书,只要丘吉尔提出有什么需要看的书,父亲就会把书寄给他。比如,《战争行动》、《关于步兵、骑兵、炮兵的来函》、《步兵战术》,还有许多关于美国内战、法德以及俄土战争的历史书籍。

这些书籍,帮助丘吉尔获得了许多特定的背景知识,也为他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常规课程提供了帮助。

1895年,丘吉尔在桑赫斯特的学业结束了,在150名毕业的学员中,他的成绩不像以前那样排在倒数几名,而是一跃进到了第八名。

丘吉尔之所以在自传中特意提到这一点,是想让年轻人知道:“学渣”也可以变成“学霸”。

1894年12月,丘吉尔从军事学院毕业回到了家。毕业后,他非常羡慕那些高级军官们荣获的勋章。他知道这些荣誉都是各级军官们在战场上获得的。因此,丘吉尔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参战机会。他能如愿以偿吗?

请继续关注下期内容。

以上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