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

武行德绝对是个高人。身长九尺的樵夫在哪儿都很晃眼,以致于外出冶游的石敬瑭一眼相中,主动拉他入行当了将军。面对契丹强寇,这哥儿们身在曹营心在汉,抓住机会,激情演讲,唤醒部下攻入河阳重镇,迎奉刘知远,共拒强敌。他为后周修城墙、治水患,随柴荣南定淮南,与有荣焉。主政地方,明辨欺罔,吏不敢惑,民用畏服,实在是位生了一副武将威猛身板,却有一副文官玲珑心窍的高人。


农业为本的中国自古流传隐士文化,很多世外高人追求"渔樵耕读"的生活。金庸先生在其名著《射雕英雄传》中就刻意描写了一位佛屠似的人物南帝一灯大师,他手下就有渔樵耕读四位誓死追随的护卫,这或许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出世生活的向往,就如今天的城里人很多喜欢到农村享受田园生活一样。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1)

然而,一旦"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乱世蜂起,万千百姓断了活路,如何得享渔樵之乐?本文的主脚恰恰是一位乱世求生的樵子,他本来可以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偏偏机缘巧合,闯入红尘世界,成就了一番功业,靠着一颗玲珑心避免了万千烦恼。他就是由樵入仕,历任三朝镇帅的高人武行德。

山人本不乐樵苏

武行德生于公元908年,此时的朱温已在后梁皇帝的宝座上坐了一年了,可是天下仍然乱得可怕。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2)

武行德是并州榆次人,从小家境贫寒,每天饥一顿饱一顿的,却丝毫没有影响小武同学的发育。成年的武行德生得魁伟力大,身长九尺(唐时一尺约合30.7厘米,九尺就是2米7多,小巨人姚明在他面前都矮半头),看着跟一尊黑铁塔似的。

武行德一直以打柴为生,因为有副好身板,身大力不亏,所以他打的柴格外多,乡人称他"一谷柴",意思是说,只要武行德进入某个山谷打柴,别人也就别惦记了,因为他一个人就能将满谷柴薪包圆了。

正因为柴打得多,所以他的小日子过得还算凑合,任凭山外的世界打得不可开交,小武同学也丝毫没有凭着自己的材勇出山创业的意思。直到公元934年,卖国皇帝石敬瑭来到河东担任节度使,武行德的命运才发生了根本转变。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3)

石敬瑭出门巡游散心,刚好路过榆次市廛。由于常年战乱,市场上的买卖人并不多,售卖的物品也多是人们的日常必需品。然而,就在这不多的买卖人中,一个坐在柴担上的大汉吸引了最近心情不大好的老石(皇帝李从珂总是猜忌自己,怎能开心呢?)。

石敬瑭命人将那个大汉唤至马前,胯下战马仿佛受惊似地唏律律叫起来。久经战阵的石敬瑭忙下意识地拉了下缰绳,等到马儿平静下来,这才定晴观瞧:"我去,这汉子咋这么高?站在地上都能和马眼平视,难怪战马会受惊。还好老子是战场老鸟,要不受惊落马,还不让李从珂那货笑死。不过,这汉子个儿这么高,而且样貌如此清奇,许是有些本事,如果能够招至麾下好好培养,将来准是个好打手!"

想到这里,石伯乐又看向那大汉的柴担,好家伙,这得打了多少柴啊,堆得跟小山似的,都是他一个人打的吗?看到这里,石敬瑭有心试探,就让手下力气最大的卫士去挑担,哪知这厮也不知是不是没干过挑担的活计,腰都扭伤了也没挑动柴担分毫。看着卫士的糗样,山里娃武行德也不争竞,径直走过去,轻松地挑起担子,迈开大步向石敬瑭走来。

这下妥了,石伯乐认为捡到宝了,心中的晦气顿时消解。于是,他脸露微笑好言相招,请武行德到自己大营喝茶。面粗心细的武行德明白,眼前人锦衣华服,扈从精锐,一定不是寻常人,自己打柴多年练就的一身好本事,也许就是为了这一刻准备的。于是,武行德挑起柴担大步跟上了石伯乐。

从这一天起,樵子武行德告别了快乐自由的山野生活,走上了征战杀伐的军旅生涯。

河阳反正建奇功

武行德在石敬瑭的卖国夺位大业中属于初出茅庐的小字辈,主要是为石敬瑭站场子,既无大功亦无大过,权当是职场实习生吧。不过,他那亮眼的身材和过人的力量毕竟让石伯乐没法忽视,所以一直受到老石的厚爱,几年间就由治蔡州(今河南汝南)的奉国军都头,升任指挥使。后又改为控鹤军指挥使、宁国军都虞侯(宁国军治宣州,是杨吴政权的发祥地,武行德只能遥领,日常工作还是为大领导镇场子)。虽然史书上没说这段时间武行德的具体作为,但从其后来振臂一呼成就大事来看,武大个子不仅在身高上令人敬畏,在为人处事方面也不会太差。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4)

不过,老石死后,他的卖国事业后继无人。新上台的晋出帝石重贵受不了契丹无休止的予取予求,公然与契丹翻脸。可惜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天然屏障的后晋,尽管数次击败强敌,但终因先天不足,在去而复来的契丹与后晋叛将的相互勾结和打击下,汴京陷落,皇帝石重贵被掳北国,后晋随即灭亡。这一年是公元947年。

中原无主,面对气势汹汹的契丹强寇,那些手握强兵的诸侯大多沉默不语,甚至有的节帅为了富贵屈身事敌。作为后晋禁军的中级将领,武行德空有一身武力,却因形格势禁,憋屈地随大流儿当了俘虏,也只能暂时降了契丹。不过,读书不多的武行德心中对契丹并不感冒,时刻想着取得契丹信任,以便早日脱离敌人控制,好给那些四处掳掠无恶不作的草原强盗点儿颜色看看。

幸好,这一天不久之后就到了,契丹人占领中原,以为捞到了聚宝盆,只想着"打尽草谷",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很快就引起了中原百姓的强烈反抗。那些中原节帅觉得反击契丹的时候到了,也纷纷举起义旗。残暴骄横的契丹人如同坐在火山之上,终于知道中原的皇帝不好做了,只好打起背包,纷纷北返。

辽太宗耶律德光给了已骗取契丹人信任的武行德一个差事,让他带着一千余后晋降卒,乘坐数十艘官船,押送一批取自汴京武库的铠甲兵仗先行北上。武行德知道自己反正的机会来了,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5)

武行德乘跟船的契丹监使不备,偷偷说服了几个自己军中的老铁,先和他们达成了共识。然后,在船队抵达河阴(今河南荥阳)时,武行德率先发难,砍翻了身边的契丹监使,其他的契丹士兵未及反应,也被武行德的亲信搠翻。看着船上淋漓的鲜血,那些惊掉下巴的后晋降卒不知所措。见此情景,武行德挺身而出道:"我等受国家厚恩,并该舍身报国,不想却屈身事寇,岂不愧对国家,愧对先人。如今,契丹强盗逼迫我们北上,这是要让我们做异域之鬼啊。与其背井离乡死无葬地,不如此刻就反了娘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起事,夺取河阳,击退契丹强盗,然后据守坚城,静待中原明主出现,然后勘定祸乱,建功立业,如何?"一席话,说得众人心头火热。

众军本就对高大威猛的武行德钦敬不已,又见他说得如此豪迈有理,再看看船上的契丹人尸体,知道已别无选择,遂齐声道:"愿听将军调遣,不敢吝惜残躯!"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6)

武行德当即命亲信、弩手都头张晖负责发放兵器铠甲,自汜水倍道而行驶抵河阳(今河南孟州)。整个河阳由黄河边相互毗邻的北中城、中潬城、南城三城组成,黄河从三城之间流过,河上有河桥相连。河阳是洛阳北面要津,自北魏至五代,都是军事重镇。武行德只有一千士卒,要想攻取河阳重镇委实难度不小。

幸好,契丹任命的河阳节度使崔廷勋此时正护送新任昭义节度使耿崇美去潞州(今山西长治),不在城中,留守的将士难免有些松懈,这才给了武行德乘虚而入的机会。

武行德带头冲锋,众军也不惧生死,呼哨一声就冲入城中。城中守军不知虚实,又无人作主,战力难以发挥,最终,被武行德轻松抢了三城,只得败向潞州。

闻听河阳有失的崔廷勋,立刻汇合败兵反攻河阳。武行德知道士气可鼓不可泄,立即出城拒战。武行德认为,此时只要自己敢战,能给敌人迎头痛击,敌人在不知自己虚实的情况下,战力必然大打折扣。

果然,形貌魁伟美须髯的崔廷勋,看到一个比自己高一头乍一背的大个子不要命地向自己冲来,先自怯了。不过,河阳守军到底有些功力,愣是和武行德的部下从早晨战至中午,这才心有不甘地饿着肚子败退了。武行德见敌人退了,立刻迈开大步追来,崔廷勋只得快马加鞭逃向怀州(今河南沁阳)。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7)

看着敌人逃的没了踪影,武行德这才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好悬啦,自己和弟兄们完全是凭着一口对契丹人的怨气支撑到现在,如果崔廷勋知道自己的底细,再多坚持一阵,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现在好了,武行德可以进入河阳城休整了。不过,武行德本来只有一千来人,还战死了将近一半,必须尽快补充,以防契丹人反扑。于是,武行德打开河阳府库,一面将库中财物分给将士和城中百姓,一面晓以大义,募集更多士卒。果然,城中百姓深受契丹之害,见武行德敢作敢为,亲民爱众,纷纷投效军前。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8)

众人推举武行德权知州事,武行德激励士卒,修缮兵甲,再加上占据上游,士气越发高涨,一时众志成城,人心所向。

当年四月,武行德听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起兵,已称帝建汉。作为石敬瑭培养多年的禁军将领,武行德自然知道刘知远在后晋的份量,对于他的起兵非常看好,于是立即发文响应,自署后汉河阳留后,同时派其弟武行友抄小路快马加鞭赶到太原,向刘知远表忠心。刘知远作为石敬瑭最为倚重的小弟,当然知道那个高大威猛的武行德,听说他抢占了河阳要地,扼住了进军汴梁的咽喉,喜不自胜,当即收回让刘铢担任河阳节度使的任命,改授武行德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检校太尉。武行德这次压宝无比正确,瞬间转正成为节帅。

然而,形势一片大好的河阳面临的危机其实仍未解除。逃到怀州的崔廷勋越想越不对劲,就派出细作打听虚实。很快,他知道了武行德的来历,了解他并没有多少军队,完全靠着敢打敢拼,竟然搞得自己狼狈逃窜。崔廷勋咽不下这口气,契丹人更不愿放弃河阳渡口,于是,他们联起手来,准备夺回河阳。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9)

五月初,崔廷勋联络自己曾护送过的耿崇美,又拉上奚王拽剌(奚族与契丹同源,契丹兴起后,奚族成为契丹国中的二等民族,与契丹关系较为密切),率领大军反攻河阳。

尽管此次崔廷勋实力大涨,但武行德也今非昔比,双方在黄河岸边杀得难解难分。不过,武行德手下部队数量虽然增加很快,但毕竟仓促成军,训练不足,与久经战阵的契丹军相比还是差了一个身位。武行德见硬扛强敌不是办法,立即退入城中,准备利用坚城自保。其间,嵩山义军首领张遇率众数千驰援河阳,与契丹军战于南阪,不幸败亡。

善于造车的奚王拽剌打算攻城,崔廷勋却认为辽军主力已经北退,再夺回河阳也没啥用,只要给河阳城中的汉人些教训就行了,一旦攻城势必费时耗力,万一刘知远发来救兵怎么办?因此,崔廷勋主张见好就收。偏巧,此时刘知远部将、忠武军节度使史弘肇已南下攻取泽州(今山西晋城),兵锋直指河阳。听到这个坏消息,奚王也不跩了,当即下令放弃围城,全军退向怀州。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10)

武行德本来还担心敌军攻城,现在他们却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撤了个干净,甚至连营帐都没顾上打包。武行德觉得一定是契丹人惧了,就令大将张晖引军追赶。刚进怀州城,还没坐下喘口气的崔廷勋就听说城外来了河阳军,立刻叫上奚王,坐上奚车一路向北,从此亡命塞外了。崔廷勋可不想在契丹军人心思归的时候让敌人包了饺子。

张晖一枪不放就进入了怀州,立即命人带上武行德的书信去联络史弘肇,请他迅速挥军南下,共同确保河阳渡口的安全,同时威慑那此尚在观望的各路军阀,让他们早定取舍。

此时的开封尚有契丹留下的数千人马。这些人以契丹国舅、宣武军节度使萧翰为首。作为耶律德光的亲舅子,萧翰可不想留下来陷入中原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可是又怕轻易放弃汴京,回去没法向妹夫交差,就想了个馊主意,立唐明宗李嗣源和花见羞王淑妃所生的小儿子许王李从益为帝,聚拢人心,使中原局势不至于迅速崩坏。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11)

作为五代第一美女,花见羞深知没有实力的人想乱世为帝就是找死,所以一直不想让儿子出头。哪知道萧翰病急乱投医,认准了的事死活要干,李从益只能悲催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然后,萧翰留下部分契丹军人驻防,自己却脚底抹油打道回府了。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尽管李从益万分委屈地坐上了龙椅,可是一旦坐上去后,他就开始以帝王思维考虑事情了。他可不想那么快就让刘知远赶下台去,可是自己手里没兵,只好依靠强藩大臣,于是,他遣使急召治宋州(今河南商丘)的归德军节度使高行周和河阳节度使武行德,想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率军阻挡刘知远。

李从益到底太年轻了,根本不懂得乱世之中强者为尊的道理。二人深知李从益和刘知远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人物,因此,二人不仅不去汴京,反而将此事报告刘知远。这让心情本来大好的刘知远瞬间暴怒,小屁孩安敢坏我好事?于是,他立即派人进京数落李从益。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12)

李从益见阴谋败露,一下就没了主意,只好从龙椅上站起来,退到殿下,改称梁王、知军国事,并遣使奉表恭请刘知远入京,然后天真地溜回府中静待佳音。就这货色,真是难为李嗣源了,虎父犬子莫如是也。可惜,刘知远对于此事心中硌应,他可不是石敬瑭,与李嗣源有那么深的渊源,可以容忍自己小舅子李从益的冒犯,更不会留着前朝余孽养虎为患,李从益的结局不言而喻,真是可怜了花见羞的一片慈心。

在刘知远抵达河阳渡口时,武行德早早就在长亭恭候。刘知远对武行德的忠诚义举大加褒奖,武行德一面感谢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一面亲自率军护送刘知远进入汴京,这才返回河阳。此后,刘知远大封功臣,武行德赫然出现在新朝功臣榜上,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由一个禁军军官变成了一方镇帅。

武皮文骨胜常人

后汉存世的时间不长,然而在这如同流星般逝去的后汉,武行德却于公元948年,被新皇帝刘承佑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挑起了使相的重担。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13)

这年六月,武行德移镇治镇州(今河北正定)的成德军。作为河朔三镇之一,成德军在藩镇版图上绝对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在成德军任上,武行德发现自己手下有一个牙将曹彬,品貌端庄、性格纯正,且兵法娴熟、勤于军事,对他非常欣赏,曾当着曹彬的面客串了一把伯乐的角色,兴冲冲地对其他成德将校点赞:"曹郎器识远大,非常人也!"曹彬后来成为北宋开国名将,担任最高军职枢密使,果然不负武行德的厚望。

之后,武行德移镇多地,颇有建树。公元951年,他担任了后周的西京(洛阳)留守。上任后不久,武大帅就巧断一桩门军奸徒勾结敲诈案。事情至少有两个版本,主要内容差不多,但主人公略有区别。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14)

笔者姑且选取宋代法学家郑克所撰的《折狱龟鉴》所载为读者大大说说吧:后周时期,由于盐场都被南唐控制,为了保证官盐的销售,朝廷实施了严格的盐法,规定凡查获一斤以上的私盐,定加重赏。不想,这条盐法却让一些歹人找到了生财之路,他们通过诬陷他人贩卖私盐谋取重赏。当时,有一个村童背菜进城,路上遇到一个尼姑与他同行,在入城安检前,尼姑还无限慈悲地帮他卸下担子,然后就施施然地先走了。一会儿,门军装模作样地查验起村童的菜担,竟然不出所料地搜出了数斤私盐。这下,村童摊上大事了,很快被送到留守衙门。这天,正好留守大人武行德有空,就让人押来村童问案。武行德接过盛私盐的白纱袋子,突然闻到一股袭人的麝香,不禁暗自生疑:"瞧那村童衣衫破烂,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哪来这么好的香袋?莫非是奸人构陷?"于是,他问村童路上可曾遇到过什么人?村童如实回答。武行德听了后道:"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一定是门军与尼姑勾结图谋赏金啊!"于是,武行德命令亲信将门军传来严讯,门军哪敢不招,只得供出了同谋的赏金尼姑。

一件颇为离奇的案子就这样被一个看似五大三粗的樵夫给断明了。这下,那些本来瞧武行德颇不顺眼的洛阳官吏无不在心头笼上了阴影,这个主官不好糊弄啊,可别"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让他的外貌给骗了。此后,洛阳官场风气一时为之肃然。压制了官场恶习的武行德,在洛阳干得顺风顺水。

公元954年正月,武行德正式受封谯国公,并加拜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周世宗柴荣即位,又让他兼任中书令。看来,黑大个武行德的官声真的不错,能够让郭威和柴荣这对干父子如此看重。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15)

不过,武行德看出英武有为的周世宗是个雄心勃勃的帝王,一门心思想早点儿结束乱世,因此更加看重拥有较高武力的大将,就像赵匡胤那样的。自己多年不上战场,且不是郭家父子的旧部,要想常保富贵,就必须干回自己武将的老本行,全身心加入他们的征战之旅。

于是,武行德主动向柴荣请战,说到动情处,老武满眼放光道:"臣能带着一千降卒夺取河阳重镇,还有啥恶仗搞不定的?"柴荣似乎让老武感染了,亲自到洛阳视察。老武陪着大领导将洛阳城转了个遍。临了,柴荣指着"颓缺"的城墙对老武说:"你先把城墙修好吧!"

老武听了皇帝的话,知道这是柴荣考验自己,二话不说就召集万把人,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修好了洛阳城墙。柴荣一见老武的行政效率如此之高,那么带兵的执行力也不会太差,不觉龙颜大悦,当下晋封老武为邢国公。但是,柴荣仍没提带老武出征的事。

于是,武行德又一次上表请求出征。这年秋天,急脾气的老武终于等到了柴荣的命令,皇上许诺带他上战场,但出战前必须做好一件事,疏浚汴水。

原来,在当年杨行密割据淮南时,曾自甬桥(位于今安徽宿县城南古汴水之上)东南决开汴水,汇成污泽,阻挡梁军南下。现在,柴荣要水路并进,汴水不通,如何前进?看来,皇帝是看好老武的工程速度了。不过,皇命难违,公元955年,武行德立刻将自己的部下由战斗队改编成工程队,在古堤疏浚汴水,使其东抵泗水北岸。此后一直到公元958年,武行德派出的工程队都在忙着疏浚汴口,最终使汴水直达淮南。自此之后,江淮漕运得以恢复,舟楫达于京师。武行德的壮举不仅方便了后周的军事行队,而且对于北宋汴梁的繁荣贡献良多。谁让老武同志身大力不亏呢,他不当后周的工程兵司令谁当?

公元956年,柴荣亲征南唐,疏河修路有功的武行德改任濠州(今安徽凤阳)行营都部署,随军出征 。七月,老武到达濠州地面儿,就遇到了一支南唐偏师的挑战。老武的战斗激情瞬间满血复活,也不顾自己都部署的尊贵,带头冲锋。淮上之民自古善战,濠州一带未来更是成为明太祖朱元璋反元的人才集散地,淮人的战力愣是要得的。不过,他们看到一个人高马大的周军大将率队冲来,还是有点犯怵,一下子就乱了阵脚,只得大败而逃。事后清点战果,斩杀敌军两千余人。老武的淮南行来了个开门红。

不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老武表现就差了行事了。公元957年,武行德奉命驻守定远,不慎被唐军侦知了军中虚实,唐将郭廷谓设下伏兵,打了老武一个措手不及。老武手下将士阵亡数百,平时无比高大威猛的武大帅也仅以身免,好悬就把战马给累死了。事后,柴荣贬其为左卫上将军。

不过,第二年,老武因为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表现中规中矩,也跟着立了个集体功,重新担任保大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出镇战略要地鄜州(今陕西富县)。淮南之战中最上镜的周军大将无疑是新生代的赵匡胤,老武可没机会抢了小赵的风头。

公元960年,周恭帝柴宗训即位,进封武行德为宋国公。可惜老武这顶宋公的帽子注定戴不了多久,因为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自然不能让臣子滥用宋公的尊号。进入北宋后,武行德先后进封韩国公、魏国公,总之宋公的帽子由赵家收回了。

赵家不仅要收回他的宋公爵位,而且还要收回他安远军(今湖北安陆)节度使的实权。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16)

公元969年,赵廷胤在搞定自己那帮铁哥儿们后,又故技重演地召集武行德和凤翔节度使王彦超等藩镇大佬儿同时入朝,在皇宫设宴款待。酒过三巡,赵匡胤举杯对武行德等人道:"卿等都是国家勋臣,一生征战,也没时间安享太平,这实在不是朕礼敬老臣的本意啊!"

曾经当过道士的王彦超立刻明白了赵匡胤的意图,当即请求辞官归老,受到赵匡胤的如潮好评。年过花甲的武行德要么是最近不读书不看报不领会中央精神,要么是坐得远没听清楚领导的话外之音,竟然借着三分酒劲,开始痛说革命家史,希望引起皇帝共鸣。哪知道才说了几句,赵匡胤就不耐烦地打断:"都是前朝的事了,卿须要再提了!"次日,赵匡胤下旨收回武行德等人的兵权,改授闲官。

历史上的不败战神文武双全(武行德能破案会煽情)(17)

此后,武行德终于重拾旧业,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只不过他再也挑不动那么沉的担子了。十年后,以太子太傅致仕的武行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二岁。宋太宗赵光义下旨为武行德辍朝一日,赠太师。

纵观武行德的一生,一个长有超级武将身板的粗汉,却有着治民理政的文官手段,而且能够在纷纭乱世中屹立不倒,笑看秋月春风,不可谓不传奇。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