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子柱

续接昨天(七月九日)

三、乐善好施

住在河边的人家最怕阴雨连绵的天气,它不仅泡垮房屋,淹没庄稼,还要冲毁桥梁。单説这冲毁大桥的事,每年修桥都要挨家挨户的摊钱,无形中加大了穷人的负担,本来淹没庄稼就没有穷人的活路,再摊钱修桥更是雪上加霜了。然而今年没等摊派窦禹钧就自己掏钱将大桥修好,消息传开穷人们奔走相告“大桥是窦禹钧出钱修的,他学好啦,学好啦!”

山里人赶集要到三十里外的玉田县城,而窦禹钧的爷爷又是玉田县令,父亲在玉田掌管着商号,凡家乡来人不论大事小情找到头上都热情招待,因此龙虎峪的人都爱到玉田赶集。从龙虎峪到玉田要走很长的山路,这山高坡陡的极不好走,经常有人摔伤。窦禹钧为乡亲们的安全和赶集方便着想,出资修了条从山脚到顶上三华里长的小道。这条小道至今还存在,人们看到它就会想到当年的窦禹钧。

山里人识文断字的少,过年要写对联,打官司要有诉状,来往书信等都要求人帮忙,常常误事。“庄户人不能都是睁眼瞎”窦禹钧为实现这一想法,要在庄里办学堂。他把自家的房屋腾出做教室,从柳官庄请来于先生教书,招收穷苦人家的孩子都到他家上学,还亲自上门动员大人也要识字。穷人的孩子上学堂读书,哪有钱交学费呀,窦禹钧再三表白“放心吧,不收你们一文钱,咱们是农忙干活,闲时读书两不耽误。”就这样学堂办起来了,穷苦人家的孩子不再是睁眼瞎,出了秀才、举人。

有一天窦禹钧在家中闲坐,庄丁跑来说“村东头来了一对要饭的母女,大人饿的快不行了,躺在石板上,小女孩趴在娘身旁哭个不停。”窦禹钧闻言忙叫家人把娘俩接到府中,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娘俩梳妆换洗,安顿膳食。饭后窦禹钧通过询问,知道孩子的父亲因家乡闹水灾,房子冲塌砸死了,无家可归从玉田乞讨至此,还要将女儿卖掉以求活路。窦禹钧怜惜母女俩收留了她们,为其安置住处,添加物件服饰等,把娘俩感动的磕头不止,当娘的嘴里“恩人啊,菩萨啊,大善人啊”叫声不断。窦禹均见小姑娘长得如花似玉,又来自玉田县,就为孩子取了具有双关寓意的乳名“小玉”。十五年后,到了出嫁年龄,窦禹钧千挑万选,在南贾庄子选中一富户人家,把小玉风风光光地嫁了过去。她的母亲在窦禹钧的操持下,也早嫁本村一个老光棍,苦命相连的夫妇俩珍惜这迟来的姻缘,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享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要说窦禹钧的善举多的很,再讲件有趣的。有一年的春节前,他家进去一个贼,藏在盛粮食的厍房里,夜幕降临他开始行动,正从缸里往袋子装粮食时被家人发现,捆绑着带到窦老爷跟前。窦禹钧见状不但没生气,反而松绑叫厨房炒了几个菜与他对饮攀谈,说道:“兄弟莫怕,谁家过日子沒有马高蹬短的时侯,以后有困难只管说话,我兜着。”临走还给这厮两口袋米面,感动的他热泪盈眶,俯身谢道“兄弟,从今以后,你家大门不用关,再也不会有人冒犯啦!“这件事也让窦禹钧深切地感受到穷人过年的不容易,此后每到年前他定派人为穷苦人家,送去十斤米十斤面使家家吃上饺子过个好年。

四、五子登科

都说善恶有报,只待时机,这话正好让窦禹钧应验了。自打窦禹钧广结善缘,行侠仗义后,多年不孕的娘子接连为窦家生了五个儿子,还得一位聪慧俊美视为己出的义女。而窦家的五位公子,个个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到京城赶考次次皇榜提名,顶戴花翎的荣归故里,名望显赫,“五子登科”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

值得赞言的是,五子登科就像种子深深地扎在东龙虎峪这块土地中,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直到现在窦禹钧住过的这趟街,被大队书记王守权誉为”文化街“。称奇的是这条街上的住户,凡有子女的都能登科,有一个子女的出一个大学生,有二个子女的出一双大学士,三个子女就有三个高学历。最为称道的是卖豆腐的王富,靠千辛万苦挣来的血汗钱,把一双儿女培养成大学生。这些登科的学子们,有做教师、医生、律师、工程师的,有当领导、总裁的,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窦燕山故事讲了什么(话说三字经中窦燕山)(1)

后记

晚年的窦禹钧,他的儿子们要接他去京城或工作的城市享福,他至死不去,对儿子们说“你们个个成事了,这都是燕山这块风水宝地赐予的,我的几次生命也是燕山乡亲们给的,从现在起我就叫窦燕山。我生在燕山,死也要葬在燕山,要与燕山日月同在。”并立下遗嘱:死后葬在燕山的夾谷中,墓地要与燕山山体相连,头朝玉田城,脚踏遵化地,也就是玉田县(老县志记载,窦燕山墓地,葬在了燕山之阴处)。

做到了,真的做到了!窦燕山的名字被后人写进《三字经》,与燕山齐名与世共存了。传颂至今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也将永久,永久地流传下去……(完)

2021年7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