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为什么一直在跌(有人掀桌子了光伏暴跌)(1)

8月19日,近期火热的光伏行业突然出现了集体暴跌。

我们熟悉的A股光伏组件四巨头,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悉数大跌。

其中,天合光能更是以超过15%的跌幅成为了A股当日跌幅最大个股。

一个行业出现这样“崩盘式”的走势,显然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看了一圈,最具轰动性的是一份暗藏玄机的中标公告。

光伏为什么一直在跌(有人掀桌子了光伏暴跌)(2)

来源:北极星光伏网

8月17日,华润电力公示了第五批光伏组件集采中标候选人,通威股份报价1.94元/W成为第一候选人,预中标3GW组件大单。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通威这是掀桌子了。

作为光伏上游的硅料龙头,通威股份长期以来的业务模式都是和隆基、天合这些组件商协同合作,在产业链中各司其职。

但是这次的订单标志着,通威已经不甘于做光伏组件厂们的陪跑了。

这一次,通威要靠自己了。

事件为何会引发大跌?市场的反应有没有过度?光伏行业的未来格局又会有哪些变化?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番。

光伏为什么一直在跌(有人掀桌子了光伏暴跌)(3)

要把这次的事件说明,可能还得先了解下背后的恩怨情仇。

关于通威股份与光伏组件厂商们,这两天网络上流传着一段“野史”。

大致意思就是,通威最早和隆基一起发家,在产业链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但后来隆基却越界做起了通威主营之一的电池片,两家的关系逐渐恶化。

此后通威又重新找了天合光能合作,但结果之后天合光能做起通威的另一块主营多晶硅,通威又遭到了“背刺”。

于是,被合作伙伴伤透了心的通威,不再遵循产业化分工的逻辑,最终决定走自己的路,要搞产业一体化,不再给别人伤害自己的机会。

而华润刚刚公布的这份订单,恰恰证实了通威已经大步迈入了光伏组件产业。

了解光伏的朋友应该知道,光伏产业链从上游至下游,大致可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和电站。

通威原本的主营就是硅料和电池,隆基则是硅片和组件,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协同组成了光伏产业链。

而由于光伏产业在快速增长中,各大巨头都想在成本的竞争上取得优势。

在技术水平接近的情况下,谁提供的产品成本更低,下游的电站自然就会优先采购。

直白点说,“价格战”从来没停过。

因此,上中游的光伏巨头们都在绞尽脑汁降本增效,而将产业链打通,减少各个环节之间产生的成本,自然是一个必然被考虑到的办法。

从行业宏观角度来说,整体的成本越低,装机和发电的效率就更高一些,光伏整体发展的速度就更快一些。

隆基、天合等组件厂商努力打通其他环节,无疑是符合行业发展逻辑的。

但从商业合作的角度来说,在竞争中放弃合作伙伴,那自然也是理亏的。

通威原本不想把事情闹僵,但既然自己有能力做,那么这一次也就不客气了。

而从此次中标的结果来看,通威以1.94元/W的价格,力压亿晶光电1.99元/W和隆基的2.02元/W,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

这无疑已经显示出了通威进军光伏组件的决心和竞争力。

于是,市场很容易将此举理解为,光伏行业的新一轮价格战即将开始。

光伏为什么一直在跌(有人掀桌子了光伏暴跌)(4)

不仅如此,相比原来的光伏组件四大天王,通威拥有明显的上游硅料产能优势。

这一次是通威首次获得行业内GW级规模的大单,市场担心通威进军组件板块后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一旦通威将产业链彻底打通,对于其他原本的光伏产业格局来说,无疑将是地震级的。

未来通威能把成本压到多低?这将直接决定其他几家的策略和市场份额,甚至可能会重构目前的产业链格局。

无论如何,有条件的情况下,一体化布局确实是穿越周期、分散风险的最理想方式,不仅是光伏行业,不少行业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上中游的“内卷”越激烈,下游的电站就越“躺赢”。

所以我们看到,周五在光伏组件企业集体大跌的同时,下游的电站企业却顺势全面走强。

长期来看,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通威的杀入更可能形成“鲇鱼效应”,推动行业内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链的布局,淘汰一批享受行业红利和竞争力一般的企业。

事实上,从天合光能周五的龙虎榜也能看出,目前市场对这一事件的理解还是有较大分歧的,机构大单互砸神仙打架,并非是一边倒的情况。

总的来说,这就是短期冲击行业,长期对行业有益的事。

只不过目前短期的冲击究竟有多大,市场还在评估,因此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

未来,可能还会有一些新技术突然冒出来影响现有的行业格局,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将整个光伏产业牢牢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这或许才是不变的大逻辑。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