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亚洲象最新消息(添新丁建新群这群云南亚洲象)(1)

2021年10月12日,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前段时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当时,云南亚洲象群“短鼻家族”引起广泛关注。它们从雨林出发,穿过城市村寨,漫步山谷田野,跨过山丘河流,最终回到雨林……历时124天,行程1400多公里,北上南归。大象午睡,打闹,偷吃酒糟,人们精心呵护……亚洲象群“奇游记”的名场面,让人记忆犹新。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这一家子现在过得怎么样呢?《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召开之际,记者进行了探访——

“短鼻家族”再添新丁“分家”建了新群

云南亚洲象最新消息(添新丁建新群这群云南亚洲象)(2)

亚洲象监测员说:“‘短鼻家族’发展壮大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再添新丁,建了新群。”

今年1月,象群生下了新的象宝宝。

云南亚洲象最新消息(添新丁建新群这群云南亚洲象)(3)

不久前的监测发现,今年新生的小象已经长到了200公斤左右,跟着妈妈在野外喝水玩耍,采食嫩叶。

云南亚洲象最新消息(添新丁建新群这群云南亚洲象)(4)

监测还有一个重要发现:原有的象群一分为二,开始组建新的家庭,寻找新的伴侣。一群在野象谷关坪保护区附近活动,还有一群在普文镇附近活动。

为啥“分家”?

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王斌解密:“象群间的分分合合说明亚洲象群体之间交流频繁,种群在不断发展壮大。”

虽然不再长途旅行,有了去年的经验,亚洲象们时不时还会来一场短期出游,相互串串门。

云南亚洲象最新消息(添新丁建新群这群云南亚洲象)(5)

目前,“短鼻象群”结构很年轻,其中最大的也不超过30岁。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精心保护下,象群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身体健康、食物充足。

去年一头象宝宝在旅途中出生,象妈妈拱着小象跨过沟坎的画面萌化了许多网友的心。现在,这头小象已经长大了,壮实了不少。

云南亚洲象最新消息(添新丁建新群这群云南亚洲象)(6)

当初那只被单独送回西双版纳的离群小公象也长大了很多,身强体壮,已完全融入其他象群。

亚洲象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伞护种”

云南是亚洲象的重要栖息地。“短鼻家族”的发展壮大,是生活在云南的亚洲象的一个缩影。

在全球大象数量不断减少的背景下,过去几十年间,云南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从150头左右增至300多头。

科学家、生态保护工作者在监测中发现,在象群中基本上都能看到小象、幼象,并且每年都不断有幼象出生。

云南亚洲象最新消息(添新丁建新群这群云南亚洲象)(7)

建设大象监测预警平台,创立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建立“大象食源地”,推动亚洲象国家公园建立……当地政府和百姓付出艰苦努力,想方设法保护亚洲象。

有人或许会问:“我们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力气保护亚洲象?”

生态学家们解释说,大象离不开森林,森林离不开大象。被誉为“雨林工程师”的亚洲象,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伞护种”。保护亚洲象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

云南亚洲象最新消息(添新丁建新群这群云南亚洲象)(8)

大象体型庞大,食量大,排出的粪便成为很多中小型野生动物、屎壳郎等昆虫的美食,也为植物种子传播提供途径。大象在密林中踏出的象道,促进了动物的扩散,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开路架桥。我国亚洲象数量持续增长,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个生动写照。

以亚洲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建设在提速

目前,亚洲象已被列入我国“十四五”期间抢救性保护的48种极度濒危物种。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如何保护亚洲象及其栖息地,并在保护中不断探索,实现人象和谐共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加强亚洲象栖息地保护和恢复,持续提升栖息地质量,同时强化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云南正全力破解人象冲突难题。”云南省林草局动植物保护处副处长杨华说。

为了更好保护亚洲象并促进人象和谐,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以亚洲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建设正在提速。

云南省林草局编制的《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保护热带雨林和加强亚洲象保护,是国家公园设立的主要目标。

“在中国,保护亚洲象需要实现‘人象共存’。这是巨大的挑战,但中国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西班牙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康牧飒说,在保护野象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云南亚洲象最新消息(添新丁建新群这群云南亚洲象)(9)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继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成功举办后,第二阶段会议于今年12月7日至19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中国继续作为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和会标等大会主要元素保持不变。

世界持续关注着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期待第二阶段会议制定并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国将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世界各国一起共建万物和谐、生机勃发的地球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将继续在神州大地上书写。

来源 |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

责编 | 谢哲

编辑:

来源: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