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是家喻户晓的相声艺术大师,内行外行都极尊敬爱戴他,生前身后也都享有极大盛名,这其中既有马三立在为人处世上的古道热肠、艺术上的精益求精,也有搭档不催不坠、不搅不支的绝妙配合。

马三立谈万人迷(只要你不跟我分开)(1)

马三立与王凤山

马三立八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曾和多位演员合作过,其中长期合作的有三位。

1946年开始马三立和张庆森(1912-1986)搭档登台,无奈张庆森在1958年双目失明,无法再登台演出;1962年到“文革”前,马三立和赵佩茹(1914-1973)搭档,可赵佩茹于1973年去世,故而“文革”结束后马三立不得不另寻搭档。

马三立的最后一位搭档是王凤山(1916-1992)。“马王”组合持续了14个年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观众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从1992年王凤山去世到2003年马三立去世的11年间,马三立只表演单口小段,再也不说对口相声,大有“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的意味。

马三立谈万人迷(只要你不跟我分开)(2)

马三立

2001年12月8日,已被确诊为膀胱癌的马三立在天津市人民体育馆举办了从艺八十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14个月后,马三立去世),“马王”组合也是开始于天津市人民体育馆,那是马三立告别演出的34年前,也就是1977年。

那次演出是马三立被错划为右派后重返舞台的第一次演出,也是马三立和新搭档王凤山合作之后的第一场演出,二人表演了相声新作《精打细算》;演出十分成功,马三立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两人首次演出回到后,马三立对王凤山说:“刚才我对观众三鞠躬,感谢他们来捧场。现在我要向你三鞠躬,感谢你为我捧哏。”王凤山急忙拦住说:“师叔,您快别这样,给我指点指点才是雪中送炭。”

马三立回答说:“凤山,别当我是在说着玩,我看准了,只要你不跟我分开,我这辈子再也不找别人为我量活了!”——这一年,马三立六十三岁,王凤山六十二岁。1992年王凤山去世后,马三立再也没有表演过对口相声,也便再也不需要搭档,王凤山成了他的最后一位搭档。

马三立、王凤山二人能成为一对搭档,算得上是历经沧桑后修成的正果,两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也正因此,成就了二人的惺惺相惜。

马三立谈万人迷(只要你不跟我分开)(3)

马三立潮流装

两人都是从旧社会就开始撂地卖艺的穷苦艺人,他们为养家糊口而辗转南北,奔波半生。当他们在准备为钟爱的艺术大干特干的时候却遇到了梦魇般的政治运动:马三立曾因《买猴儿》被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长达二十年之久没有登台演出。王凤山则因用黑色丝线栓快板而被批判为所谓的“文艺黑线”,他也因此而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

1977年,马三立从河北农村回到天津曲艺团,大家都希望这位离开舞台十多年的艺术大师能尽快回到舞台上、回到观众面前,而马三立回归舞台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没有搭档:张庆森已失明,赵佩茹已去世。现找一个能与马三立在台上势均力敌、你来我往的捧哏演员谈何容易。

就在这时,王凤山找到马三立毛遂自荐,他说:“师叔,如果您不嫌弃我,我来给您老量活。您是相声大师,我知道我这两下子配不上您,但救场如救火,为了在观众中早日恢复您的名誉,我豁出去砸了我王派快板的牌子,也要来给您量。您就受点委屈,也要先登台演出才好。我会尽最大努力给您量好活。”王凤山这一番话感动了马三立,“马王”组合便形成了。

马三立谈万人迷(只要你不跟我分开)(4)

王凤山

二人合作时皆已年逾花甲,但只要有演出任务,二人随叫随到,从不耽误一场,而王凤山在二人合作不久之后,脚后跟便长了骨刺,难以站立。医生要求他休息,但王凤山却硬是瞒了一年多,一天也没有休息。他老伴儿心疼他,劝他休息几天,王凤山说:“要是我一个人演出,可以歇歇,现在是和马先生搭档,我要是不去他也演不成,那些演出还非常重要。他是艺术大师,也是团里的台柱子,咱们得维护着点儿。”

就是这样的一对搭档合作了十四个年头,二人演出过几十段相声,包括《开粥场》、《买猴儿》、《黄鹤楼》、《西江月》、《十点钟开始》、《相面》、《写对子》等经典段子。马三立与王凤山是相知相敬的朋友,也是共经风霜的兄弟,数年的合作也成为他们艺术人生的灿烂晚霞。

马三立谈万人迷(只要你不跟我分开)(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