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从吃饱到吃好,这个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是我认为,现在大部分的普通消费者以为的好,不是真正的好。

市面上的大米种类琳琅满目,产地各有不同。有点人消费观念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可以一定程度上过滤掉一些“残次品”,但是从根本上认识到决定大米的方方面面的不同,才能够帮助我们挑选到最适宜的大米,才是重中之重。

粳米和籼米哪个更容易熟(南北之争粳米与籼米)(1)

那么什么样的饭才称得上黯然销魂饭?

一碗优质的米饭通常具备一些优点:

● 比如稻米的加工品质好,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高

● 外观品质好,垩白度低,透明度高

● 蒸煮食味品质好

● 营养品质好,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

● 以及色泽,香味和食味俱全。

● 米饭特性包括米饭吸水性,延伸性和膨胀性好。

直链淀粉vs支链淀粉

米饭的口感的差异是来自蒸煮和食味品质差异,主要是由淀粉的理化性质决定,常用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以及黏度来评价。

● 直链淀粉含量在稻米中变异幅度较大,比如糯米几乎不含有直链淀粉(<2%),而非糯米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2%~30%。

中等含量的直链淀粉的米饭会显得蓬松而柔软。

● 糊化温度是指稻米淀粉颗粒在热水中开始发生不可逆的膨胀,失去双折射和结晶性时的临界温度,直接测量糊化温度比较困难,糊化温度较低的品种更受亲睐。

胶稠度是表示米饭的软硬程度,主要受支链淀粉分子大小的影响。

一般分为三个等级,硬(26~40mm),中等(40~60mm),软(60~100mm)。这个品质跟个人的口味相关,有人喜欢硬的米饭,有人喜欢松软的。

粳米和籼米哪个更容易熟(南北之争粳米与籼米)(2)

● 黏度是淀粉溶液在水中加热后冷却发生的粘性变化。黏度低的稻米煮出来的米饭呈颗粒状,适合做寿司和炒饭。

粳米 VS 籼米

东北大米与两湖,江浙等地大米的口感差异的问题,首先是遗传上的差异。

在水稻驯化的过程中,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亚洲栽培稻分化为两个亚种,籼稻和粳稻,与稻米口感相关的基因也经历了不同的选择过程,因此造成了籼稻和粳稻口感天然的差异。

东北大米主要是以常规粳稻为主,粒型短而圆;而江南大米主要是以籼稻杂交稻为主,也有部分的常规稻,粒型长而尖。

粳米和籼米哪个更容易熟(南北之争粳米与籼米)(3)

在稻米中控制直连淀粉合成最重要的一个基因是Wx,这个基因直接影响籼稻和粳稻的直链淀粉的差异,同时还影响籼粳的胶稠度,甚至也会影响糊化温度。同时Wx基因还影响米饭蒸煮过程中的延伸性和膨胀性。

粳米和籼米哪个更容易熟(南北之争粳米与籼米)(4)

南方vs北方

除了遗传的因素,稻米的品质也会存在地域性。生态条件、移栽方式、秧龄的改变都导致稻米品质改变。

南方的气温高,育苗时间较短,南方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早稻4月中旬播种,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割,紧接着马上晚稻插秧(称为双抢),一般必须在立秋前结束,10月下旬-11月晚稻收割。

北方双季水稻第一季稻生长期104天,第二季稻生长期87天.一般都是早熟品种。避开了冬天。

碱不落有机胚芽米采用的水稻原粮,是长春农科院培育的180天晚熟稻,所以营养累积的更丰富,籽粒饱满,食用起来更香甜。

粳米和籼米哪个更容易熟(南北之争粳米与籼米)(5)

现在市面上遥遥领先的大米就是五常大米,不仅仅因为其品种具有优势,更是因为与北方的气候及土壤构成相辅相成,更大的发挥了五常稻花香品种的优势,得到了所有食客的认可。

所以一碗东北大米,就是占尽了基因到环境气候的优势,且东北肥沃的黑土地更是让东北的大米找到了“知己”,相辅相成,才成就今天东北大米的美名。

经常吃东北大米的人,可能就会离不开东北大米的香甜,一碗现磨有机胚芽米更是给你秋日里的满足,香甜的胚芽,营养又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