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日本苦心经营15年的国产客机三菱SpaceJet,也就是之前的MRJ,宣告全面失败,正式下马。虽然在央视的报道中,称它为“大飞机”,但SpaceJet并不大,载客70到90人,仅相当于我们的ARJ21,是不折不扣的支线客机,而我们的C919可载客168到190人,是干线客机,属于真正的大飞机。而借此机会,我们不妨来回忆一下日本在战后客机的发展史,为何多次折腾终是一场空,战后日本客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有什么警示作用?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分为上、中、下三集来聊一聊。

0号机最终去哪儿了(日本客机失败前传)(1)

YS11支线客机

0号机最终去哪儿了(日本客机失败前传)(2)

三菱SpaceJet

一、日本之翼YS-11,为何成为“坠机之王”?

战后日本客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YS-11。上世纪50年代,盟军司令部结束日本的航空禁令之后,日本政府迅速抓住机会,在通商产业省体制下成立“输送机设计研究协会”,由三菱重工牵头,富士重工、川崎重工、新明和工业、昭和飞行机、日本飞行机等公司和单位合作,打造日本战后第一款客机。

0号机最终去哪儿了(日本客机失败前传)(3)

YS-11被称为日本之翼

项目在1957年正式启动,1962年8月30日就成功首飞,可谓是非常顺利。但YS-11最大的问题是一开始就没有跟进潮流,英国哈维兰“彗星”喷气式客机,早在1949年就试飞成功了,1957年12月,一代名机波音707更是成功飞上了蓝天,但YS-11采用的竟然还是罗·罗公司的涡桨发动机,导致还没面世就落伍了,注定了一生的悲剧,而日本航空工业思维之落伍守旧,可见一斑。

0号机最终去哪儿了(日本客机失败前传)(4)

当时波音707已经面世了,竟然还采用落后的涡桨动力

YS-11另一个致命问题,是安全性太低,包括原型机在内,总共制造了182架,结果发生机身损毁的,就至少有20架,其中坠毁7架,冲出跑道导致飞机损毁的11起来,因迫降造成损毁的7架,还有4架起火烧毁,最少造成了256人死亡,伤者未统计,互联网上到处都是YS-11各种姿势的事故照片,由此也为它赢得了“坠机之王”的称号。

0号机最终去哪儿了(日本客机失败前传)(5)

0号机最终去哪儿了(日本客机失败前传)(6)

0号机最终去哪儿了(日本客机失败前传)(7)

0号机最终去哪儿了(日本客机失败前传)(8)

YS-11的失败,首先要归罪于日本航空工业,甚至整个日本思维的守旧,它的设计团队不能不不强大,主要设计师全是二战期间开发过王牌战机的“老法师”,包括设计过大名鼎鼎零式战斗机的“鬼才”堀越二郎,但他们顽固不化,并且融入了太多的军机元素,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YS-11失败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团队矛盾,比如富士、川崎与新明和的成员甚至一度缔结“同盟”,向三菱团队发难,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在技术上也是互相掣肘。

0号机最终去哪儿了(日本客机失败前传)(9)

YS-11的驾驶舱

第三个原因,则是成本控制失灵,YS-11项目高层是政府官员和几家民营公司业者的大杂烩,政府官员缺乏成本意识,没有细致的远期投资和运营计划,并且认为无论飞机多贵,政府都要买单,自然无心降低成本,结果导致飞机开发费用一路狂飙,这与今天某些国企何其相似。最关键的是,客机造出来之后,为何要政府买单?难道不是航空公司和飞机公司之间的事情吗?由此可见,当时日本整个民航行业,都没有市场化的运行和商业运用,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

0号机最终去哪儿了(日本客机失败前传)(10)

可能还有少量的YS-11在日本自卫队服役

好了,这一期咱们就聊到这里,下篇文章我们接着聊日本三菱SpaceJet失败背后的真正原因,不用等太久,一会儿就写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