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作为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有一段传奇的经历。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从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历时6年,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走遍了当时唐朝统治的广大地区,动摇了本就走向衰落的唐朝根基,加速了唐朝的灭亡。但是起义没有稳定的后方,流动作战让他们补给跟不上,最终以失败告终。

黄巢最霸气三首诗(黄巢这首诗大气磅礴)(1)

其实,黄巢出生于一个盐商家庭,家境还算富裕,善于骑射,也是饱读诗书,五岁的时候便可吟诗作对,奈何命运不济,成年后科举屡次不中,让他心灰意冷,逐渐对本就没落的唐朝统治生出怨恨,加上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苦不堪言,黄巢也慢慢组织武装力量和朝廷官员抗争。

黄巢最霸气三首诗(黄巢这首诗大气磅礴)(2)

为什么年少聪颖的黄巢,最终会走上起义的道路呢?有两方面的原因:

唐朝走向没落。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出现了分水岭,强大富庶的大唐王朝慢慢走向了衰落,萧条的经济不足以支撑起这个庞大帝国的运转,没有了钱,唐朝统治者开始把手伸向了劳苦的百姓,沉重的苛捐杂税增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交不起税赋之后,有人必然会反抗,各地效仿为之,更加动摇了唐朝的根基,而黄巢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揭竿而起的。

黄巢最霸气三首诗(黄巢这首诗大气磅礴)(3)

黄巢遭遇打击。年少很有诗才的他,从小就被人夸赞,这也难免让他心高气傲。可是成年后的他屡次科举考试不第,备受打击,他还特意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最霸气三首诗(黄巢这首诗大气磅礴)(4)

这首诗什么意思呢?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别的花都已经凋零,唯独只有菊花盛开。它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作者把菊花比喻成广大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以百花比喻统治者,借着菊花展示了自己的抱负。整首诗气势磅礴,想象奇特,堪称咏物诗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黄巢最霸气三首诗(黄巢这首诗大气磅礴)(5)

黄巢带领农民起义后,转战大半个唐朝的领地,攻城拔寨,后攻占长安称帝。但是夺取长安后,黄巢军不思进取,本是为百姓的一支力量,部下却也干起了烧杀抢掠的勾当,黄巢也管不住,逐渐民怨沸腾,刚建立起来的形势瞬间轰塌。唐军也开始反攻,最终在城内民众和唐军的配合下,黄巢军损伤惨重,为了泄愤,纵容下属残忍的杀害城中的民众,城内血流成河,有人称黄巢是“夺命书生”,这个称呼贴合实际!最终在唐军反攻下,黄巢葬身齐鲁大地,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此终结。

黄巢最霸气三首诗(黄巢这首诗大气磅礴)(6)

关于黄巢,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