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鬼的凄美爱情故事在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 杰瑞·扎克导演的《人鬼情未了》,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关锦鹏导演的《胭脂扣》以及夏祖辉导演的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不知消费了多少人的眼泪。其实这些跨越时空的感人故事,并没有留给观众美好的结局,往往都以悲剧收场。

人鬼本殊途,阴阳两相隔,何必贪恋红尘。

倩女幽魂的故事告诉我们(凄美爱情背后隐藏不为人知的故事)(1)

《倩女幽魂》剧照

87版的《倩女幽魂》也难逃厄运,书生宁采臣(张国荣饰)与聂小倩(王祖贤饰)的爱情结局也以失败告终。为何近代影视作品如此设计,古代又是如何演绎呢?


前言

古代小说对人鬼爱情的创作并没有现今这样丰富,但对爱情的理解是美好的,普遍是可以幸福生活在一起。

各个朝代对人鬼婚恋都有不同的理解,早期的作品多以恶鬼害人为主题,魏晋时期突出求道长生、复活转世,对志怪乱神描写的比较多,人鬼婚恋方面不过是露水情缘,出现的暧昧关系目的性比较强。到了唐朝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 ,出现了人鬼婚恋之类的模式,并且掺杂较多的诗歌,美好的人鬼爱情也由此诞生。宋元时期由于社会体制发生转变,更加偏向于世俗化,人与鬼的界限比较模糊,故事中的女鬼往往近似于人,多数作品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明清时期出现了诗文小说、 传奇体小说、笔记体小说三种差别较为明显的类型。

倩女幽魂的故事告诉我们(凄美爱情背后隐藏不为人知的故事)(2)

《倩女幽魂》剧照

影视作品隐藏内容

87版的《倩女幽魂》素材来自于清朝时期,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章节。

倩女幽魂的故事告诉我们(凄美爱情背后隐藏不为人知的故事)(3)

《倩女幽魂》树妖姥姥

小说:今寺中无可杀者,恐当以夜叉来。现在这寺中没有人可以杀,鬼夜叉很可能要来杀你。

影片中的姥姥是树妖,而原著的姥姥却是夜叉,蒲松龄为什么把这个妖怪设定为夜叉,那是因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记载:女夜叉的行动也十分敏捷又迅速,力量强大,不过很美,而且善于变化,吸吮人的血肉。如要勾惑人心必定是妖艳的女鬼。小说中死者锥子刺脚流出血液,也说明了吸吮人的血肉是夜叉的行径。

影片中女鬼姥姥是树妖原型专吃人心,应该是导演隐射社会黑暗,只有贪恋金钱、美色的人会被破肚挖心。

倩女幽魂的故事告诉我们(凄美爱情背后隐藏不为人知的故事)(4)

《倩女幽魂》燕赤霞

小说:女曰:“与燕生同室可免。”问:“何不惑燕生?”曰:“彼奇人也,不敢近;自语曰:“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遂复卧。小说中的燕赤霞只是一个特别的人,身揣辟邪之物,但他发现老妖窥探受伤后,呵斥了几声又睡去并没有乘机铲除,证明小说中的燕赤霞只是有法宝护身,没有能力铲除妖邪。

影片中将燕赤霞却被设定为一名降妖除魔的侠士,处处帮助宁采臣脱困,表明导演希望出现这样一位侠士,在这乱世中除魔卫道、铲除邪恶匡扶正义。但个人英雄的展示,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的走向,影片最后燕赤霞那句:“人生不逢,比做鬼更惨,”其实并不是单指聂小倩,而是暗指影片中腐朽的社会给老百姓带来的磨难。

倩女幽魂的故事告诉我们(凄美爱情背后隐藏不为人知的故事)(5)

《倩女幽魂》聂小倩

小说:小倩,姓聂氏,十八夭殂,葬寺侧,辄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颜向人,实非所乐。小说中的聂小倩病死后也未转世投胎,被夜叉利用迷惑男人,遇到不为金钱美色所动的宁采臣,产生了依附之心。但原著对聂小倩的描写着重体现她想改变命运的性格,与宁采臣和宁母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不惜自降身价,哪怕做婢女、小妾也甘心情愿,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生活环境与地位。

影片中,聂小倩虽然被树妖胁迫,但在表现上很明显有自己的思想,与宁采臣的相处中不卑不亢,在脱离树妖的魔爪后,也依然选择的转世投胎,符合当代独立女性的处世态度。

倩女幽魂的故事告诉我们(凄美爱情背后隐藏不为人知的故事)(6)

《倩女幽魂》宁采臣

小说: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说明男主宁采臣性格慷慨豪迈,方正自重,很重感情,常对人说:“一生只爱一人”。这里的一人是指他的原配妻子。

宁意其邻人眷口,寝不复听。又许时,始寂无声。方将睡去,觉有人至寝所。急起审顾,则北院女子也。惊问之。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宁正容曰:“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女云:“夜无知者。”宁又咄之。女逡巡若复有词。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女惧,乃退。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这段内容说明,宁采臣的确是个正人君子,从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进屋要求同睡,还可以正色怒斥男女授受不亲并将其赶出,表明他对美色与金钱并没有产生贪恋之心。

影片开始黑暗的社会背景尤为突出,匪盗横行随处可见,明知宁采臣要去闹鬼的兰若寺借宿,身边众人竟然无一人告知,可见人心不古何其丑陋。或许,导演初衷想表达在这个人鬼不分的乱世,难得有这样跨越界限的男女之情,人甚至不如妖鬼,来讽刺社会烘托爱情。

影片中并未提到宁采臣已经娶妻,也没有展现出他方正自重的品行。从见到聂小倩开始,他便已心神荡漾,不惜舍弃生命保护这个美娇娘,明知兰若寺闹鬼,还多次返回寻找聂小倩。

小说:先是,宁妻病废,母劬不可堪;后数年,宁果登进士。女举一男。纳妾后,又各生一男,皆仕进有声。不久,宁妻病逝了。宁母想收小倩做儿媳,但怕她不能生儿育女,小倩说采臣将有三个男孩,不会因为有鬼妻就没有后代。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小倩也生下一个男孩。后来宁采臣又纳妾了,小倩和她各生了一个男孩。他们的孩子后来也成了一个有名望的人。

小说中宁采臣娶了女鬼聂小倩,还阳入世诞下一子,最匪夷所思的是又纳妾生子。

如果这样的桥段放在影片中,完全颠覆了人们三观。首先,宁采臣本是方正自重,看重感情的人,为什么要将聂小倩的坟墓建在自己书斋外面,聂小倩现身为了报恩,希望做宁采臣的丫鬟小妾,宁采臣竟然也答应了,这时宁采臣的原配妻子还重病在床,他便有了纳妾的想法,之前兰若寺的举动,莫非只是他不明情况,小心谨慎的性格。

如果还不能说明宁采臣对感情的态度,那与聂小倩成婚生子后,又为何继续纳妾生子,可见他并非重情重义之人。或许会有人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毕竟这是古代三妻四妾很平常,而且宁采臣纳的也是妾并非正妻,可以理解。

宁采臣本就有孩子,不需要纳妾延续香火,纳两房妾一人一鬼就更加说不过去,与小说开始对他“生平无二色”的评价完全背离,或许这也说明了封建社会看待爱情对现在不同。

但无论何时都有感情专一的人,就好比古时明孝宗朱佑樘、诸葛亮、魏征、于谦、杜甫、王安石、司马光等等,这些还都是历史记载的人物,普通百姓岂不是更多。

影片最后,导演并没有按照小说那样让聂小倩与宁采臣生活在一起,只留下一幅画留作纪念。是因为伦理束缚,还是为后续铺垫不容许他们在一起?

从第二部人间道便知晓了答案,同聂小倩模样相仿的傅清风为份爱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倩女幽魂的故事告诉我们(凄美爱情背后隐藏不为人知的故事)(7)

《倩女幽魂》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