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儿童近视,家长都会很在意,从小就给子女配眼镜、做矫正。但不少家长忽视了儿童远视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近视比远视好,远视看远好”、“配眼镜是近视眼的事”等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高度的远视会有一些眼酸、疲劳、头疼等临床症状;患远视的儿童会出现精神不集中、记忆力不佳、讨厌看书写字等严重问题。

学龄前孩子都是“远视眼”

学龄前儿童的眼睛,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眼球较小,眼轴并未达到成人水平,眼睛的前后轴较短,眼睛所看到的景物于是会聚焦到视网膜后面的位置,有些类似远视眼发生的情况。不过孩子的这种“远视”是生理性的,随着儿童生长发育和眼球成熟,会逐渐减弱或者消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2003年曾对荔湾区5岁儿童进行检查,得到的数据是5岁的孩子平均拥有150度的远视,他们就把这150度称作“远视储备”。

当小孩长到7-8岁的时候,眼球的大小基本定型,眼轴的大小已接近了成人水平,这时候这种生理性的远视就基本消失了,这一个过程被称为“正视化过程。”

有观点认为,远视储备下降,正是近视出现的早期信号,哪怕这时候孩子的视力检查是正常的,这是由于青少年儿童眼肌的调节能力强,眼球发育快,视力的正常很容易将眼球的改变掩盖,造成视力正常的假象。对于这个观点,刘文彦医生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比如说一个孩子的远视储备是100度,另一个同龄孩子是50度,并不一定意味着后者比前者更容易近视。

远视是年老导致的吗(患有远视是件好事)(1)

高度远视可伴有视疲劳症状

当孩子到了6岁以后视力都没有变为正视,这时就可称为“远视”了。

远视眼中最常见的是“轴性远视”,即眼的前后轴较正视眼短。这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初生时,人的眼轴平均约17.3mm,从眼轴的长短来看几乎都是远视,可以说婴儿的远视是生理性的。

之后,随着婴儿的发育,眼的前后轴也慢慢增长,待到成年,人眼应当是正视或接近于正视的。但有些人在眼睛的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眼球停止发育,眼轴不能达到正常眼的长度,到成年时仍保持婴幼儿的眼球轴长,称为“轴性远视眼”。

低度远视临床症状较轻微,不容易被发现。高度的远视会引发眼球酸胀、眼眶疼痛,同时伴有头昏脑胀等症状,这是因为调节肌之一的内直肌长期过度收缩,致使肌肉疲劳,如果未能及时纠正,将导致弱视等更严重的后果。

远视看远看近都不清楚

儿童远视眼的症状主要表现有视力障碍和视疲劳。远视患者为了保持清晰的视力,不论看远看近,都需要调节。高度远视患者尽管高度使用调节,但视力仍不清楚,因此在近距离学习时放弃调节,而把目标靠近眼前,表现出一种貌似“近视”的姿态。轻度远视的远距视力虽可通过调节达到正常,但近视力则常因调节不足而模糊,因此常将目标放得更远,以取得清晰的物像。

此外,远视儿童的眼球经常运用调节功能,近距离学习时调节更为强烈,因此容易引起视力疲劳,通常表现为额部和颞部疼痛。疼痛起自眼内或眼后部,波及后颈或整个头部,这种情况在持续使用眼睛时更为突出。看书、写字时间稍久,视力变得模糊;休息片刻,可能好转,再继续工作后又会感到模糊,这就是典型的视力疲劳表现。

远视的孩子看近看远都不是很清楚,家长可询问子女在同距离情况下与同龄人相比的视力状况。更保险的做法,是在小孩4岁时带他到医院检验视力,电脑验光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判断孩子是否患上远视。“当小孩开始歪头看东西、眯眼看东西时,家长就要特别留意。

可进行“串珠子”训练矫正视力

远视小于300°的儿童因为临床症状较少,一般都不需戴眼镜,只需定期复查,看远视加深与否即可。要注意的是,如果远视度数很低,但有视疲劳、内斜视、角膜荧光点不居中等症状的话,也应佩戴眼镜矫正。很小就开始佩戴眼镜的儿童最好每3个月到医院检查1次,追踪视力变化的程度,依据视力的变化更换眼镜。

如果儿童6岁前有高度远视,家长要适当给他们做一些训练,以矫正视力。在家可以做的训练是给孩子尝试一些“精细活”,例如把红、绿、黄、黑几色豆子混在一起,让孩子逐一分开;也可以买一些彩色珠子让其串珠子。另外,一些儿童还会有一只眼远视一只眼近视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也需配戴眼镜矫正,并避免头晕等不适感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