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必背文言文14篇(每天10道文言小题⑦)(1)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请斯语矣;不足以父母

B.故人以利其身;其君者也

C.当察乱自起; 是

D.恶得不禁而劝爱; 物或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墨子认为爱人当不分亲疏贵贱,爱无等差,这样才能避免混乱,从而实现天下太平。

B.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也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论语》《春秋》六部经书。

C.“圣人”有多种解释,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圣人”指的是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

D.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3.下列有关文化文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轼,车厢前边可以手扶的横木,扶轼低头是表示敬意。

B.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C.在古代家和国是有区别的,家指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国指天子分封的诸侯建立的地。而当时周天子统治的整个“天下”被称为“邦”。随着汉语的发展,在“兴国安邦”中“邦”和“国”已是同义词,都是“国家”的意思了。

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半步,即迈一次腿的距离,相当于今天的一步。

4.下列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B.七庙:历代帝王为了维护儒教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泛指古代天子的宗庙。

C.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如冒顿单于、呼韩邪单于。阏氏,匈奴单于正妻的称号。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班固。

5.下列对文化常识描述错误的一项为( )

A.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的说法。

B.《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是说七月天气正炎热,好像下了火一样。

C.《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D.参商:参宿在西,商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宿中此出彼没,因此常用来比喻人的分离不得相见。

高中高考必背文言文14篇(每天10道文言小题⑦)(2)

6.下列对文化常识描述正确的一项为( )

A.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北、水南为阳,以山南、水北为阴。如《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的北面。

B.三秦:指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故得名。

C.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南岳恒山。

D.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省。古称别称: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7.下列课内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

B.六艺,文中指《诗》《礼》《书》《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后《易》失传,剩余五部称为“五经”。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时期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

8.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古人又称元日、元旦、新正。主要习俗有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拜年贺喜等。

B.中秋节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等。

C.端午节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又称重午、端阳、重五。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主要习俗有赛龙舟、雄黄酒、吃粽子、斗草等。

D.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主要习俗为登高、插茱萸等。

9.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衡: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B.大夫,古代官阶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古代医生位于大夫之列,由民间口传至今。

C.八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其他六国分别居于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洲八州。

D.“字”,在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在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月既望”中的“望”是望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B.“泰山之阳”中的“阳”是南面的意思。

C.“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的“乾隆”是清高宗的谥号。

D.“戊戌晦”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高中高考必背文言文14篇(每天10道文言小题⑦)(3)

参考答案:

1.B

2.B

3.B

4.D

5.B

6.D

7.C

8.A

9.A

10.C

高中高考必背文言文14篇(每天10道文言小题⑦)(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