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汉字,就是一条生命,从诞生到今日,经历了漫长的成长过程;

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有趣的演变故事……


有趣的“地”

1上面有人也要和地搞好关系

相传在没有天地之前,宇宙是一个鸡蛋似的圆团,里面乌黑混沌,只有一个名叫盘古的男人在睡觉。盘古一睡就是18000年。有一天,他终于睡醒了,睁开眼看四周都是黑乎乎的,于是顺手抄起一把板斧朝黑暗中劈去。这一劈可不得了,就听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宇宙被劈开一道缝,一线光明照射进来,在光亮中,一些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上升成了天,一些重而混沌的东西慢慢下降成了地。

年份怎样来的 地是怎么来的(1)

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传说众所周知,同样无人不晓的是,地是生命之母。没有地,我们的脚往哪里落?根往哪里扎?虽然我们上面有人,但不是人人都能做航天员呀!所以要认清现实,放弃幻想,和地搞好关系。

2.“地”是怎么来的?

地,表示大地,指地球上贴近地壳的表面部分,与天相对。汉字书写为“地”,从土从也。念“dì”。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从土从也的“地”是怎么来的?

说起汉字“地”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到三个人,黄帝、歧伯和仓颉。这三个人,也是造字初始团队的三位主创人员。据史实记载,中国最早的汉字就是由他们三位提出、制造并拍板确定的。后来一路演变过程中,又有李斯等人加入造字队伍。这里我们先隆重介绍这三位负责人。

(黄帝: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人文始祖”)

年份怎样来的 地是怎么来的(2)

黄帝

< 歧伯:中国上古时代最有声望的医学家,他不但精通医术,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黄帝时期被黄帝奉为师长,被尊为“歧天师” 。>

年份怎样来的 地是怎么来的(3)

歧伯

<仓颉:中国上古时代的一位部落首领,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依照其形象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为"文祖仓颉"。>

年份怎样来的 地是怎么来的(4)

仓颉

看了这三个人的小传,也就明白为什么他们是造字天团主要负责人了。

上古时代的人,对于自然有两个基本概念:天和地。仓颉率领造字天团造出了“天”字,但“地”字却一直造不出来,他每天都愁眉苦脸,他的团队成员也很遭殃。

黄帝就问老师歧伯:“大地是不是在下面呢?”

歧伯说:“大地在脚下,被大气托着,不会坠下去。”

仓颉就造了一个“

年份怎样来的 地是怎么来的(5)

(最早的“地”)

”字,表示一头猪从悬崖上坠落到土里。这个字被刻在了商州时期的青铜器上面。

年份怎样来的 地是怎么来的(6)

金文“地”

3. 李斯改良“地”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他的丞相李斯组建团队对汉字进行优化,后人称之为“小篆”。他们觉得这个字不能完全表达地这个事物,于是要改造它。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年份怎样来的 地是怎么来的(7)

李斯

李斯这个家伙不得了,他年轻时只是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官儿,有一次,他看到厕所里面的老鼠又饿又瘦,见到狗和人就急匆匆逃窜,而米厂里面的老鼠不怕人,个个都吃得肥头大耳,于是感慨说:“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像一只老鼠,是由自己所在的环境决定的。”

他想要有出息,便辞职去求学。他学的是什么呢?是离间术,专门离间各国君臣。秦始皇采用他的计策一统六国,他也得到秦始皇的重用当了丞相。

李斯是个好战分子。天下统一,没有敌人可供他耗费脑细胞了,于是他就对文字懂起了脑筋。此时的“

年份怎样来的 地是怎么来的(8)

”已经优化成“

年份怎样来的 地是怎么来的(9)

”,可他依然不觉得美观,不能准确表示大地。既然是土地,肯定得有一个土字,只有土还不行,地面上有虫蛇横行呀,那就再加一个“蛇”字。

当时,李斯和其团队已经造出了“蛇”字,

年份怎样来的 地是怎么来的(10)

这个字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了,把“土”加到上下左右都不合适,也不美观呀,李斯是书法鼻祖,审美要求很高的。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取“蛇”字的一半“它”。

年份怎样来的 地是怎么来的(11)

小篆“地”

到这里,大家会发现,“地”是从土从也,而不是从土从它呢?

原来,当时的人们把“也”作为“它”的通用字,你仔细观察,它们是不是造型几乎一致?

年份怎样来的 地是怎么来的(12)

用“也”字,为什么不发音“ye”,而发音“di”呢?原来,在当时,“也”不读“ye”。

当时,“也”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读法,有的地方读“she”,有的地方读“yi”。为什么读“yi”呢?因为仓颉造字时,是根据一种名叫“匜(yi)”的取水的物体造出来的“也”。

年份怎样来的 地是怎么来的(13)

这个取水的物体也是土做出来的,于是李斯决定,就让“也在“地”字里发“yi”声,它就成了“地”的声符,后来演变成了“di”。大地是土组成的嘛,所以“土”就是意符。

土地的“地”字就这样被李斯优化好了,一直沿用到今天。


说故事,听故事,如果觉得故事不准确,请指出来,一起求证,一起为传承和发扬中国汉字文化添柴加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