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陈岛位于浙江省中部台州湾东南洋面,64年来,一批批年轻垦荒队员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登上曾经荒无人烟、满目疮痍的大陈岛垦荒创业,使昔日的“海上荒岛”成为“东海明珠”,并锻造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始终牵挂大陈岛,他曾“一次登岛、两次回信”,强调要大力传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

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演讲比赛(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1)

大陈岛垦荒纪念碑。

日前,由浙江省委宣传部、台州市委、台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大陈岛垦荒精神理论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和老垦荒队员代表出席研讨会,共同探讨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报特摘登研讨会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演讲比赛(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2)

大陈岛新貌

接力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张政

牢记殷殷嘱托,扛起使命担当,进一步推进大陈岛垦荒精神接力传承、弘扬践行,助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落实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学习践行这一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推进大陈岛垦荒精神接力传承,要增强助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定力。将曾经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海岛变为浩瀚东海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靠的是一代代垦荒人对事业与信仰的坚毅定力和执着坚守,靠的是一代代垦荒人用热血和青春铸就的不朽精神。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当前,国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世界经济增长遇到困难,全球动荡和风险点增多。这次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底线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推进大陈岛垦荒精神接力传承,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把党中央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地,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于行动中,助力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推进大陈岛垦荒精神接力传承,要增强助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斗争本领。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创业初期的艰难困苦,面对交通不便、物质贫乏,一代代垦荒人没有退缩,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坚强意志,克服了一个个艰难险阻,使曾经的荒岛初具小康的模样。当前,不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都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斗争本领、斗争能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员干部理应具备的鲜明品质,要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担当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一线,在急难险重的考验中磨砺斗争品格,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同时,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加紧补上专业能力不足的短板,提高斗争能力、增强斗争本领、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做到在各种重大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推进大陈岛垦荒精神接力传承,要增强助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意识。当年登岛开发的建设者们,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今天,在大陈岛垦荒精神感召下,岛上的许多居民既是这一精神的忠诚传播者,又是坚定践行者,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建设者像海燕般飞到这里,接过前辈手中接力棒,加入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队伍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推进大陈岛垦荒精神接力传承,就要增强大局意识,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人民的大我之中,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为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凝聚建设“重要窗口”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朱国贤

始终牵挂大陈岛,他曾“一次登岛、两次回信”,强调要大力传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今天,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重要窗口”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关于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和对大陈岛的亲切关怀,始终牢记的殷切期盼和谆谆嘱托,把大陈岛垦荒精神接续传承、发扬光大,走好新时代的垦荒路。

大陈岛垦荒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伴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积淀和升华。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理解“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垦荒精神。经历了战疫洗礼,大陈岛垦荒精神显得弥足珍贵。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承弘扬垦荒精神,凝聚干事创业的力量,激发昂扬斗志,把垦荒精神转化为建设“重要窗口”的强大力量。

要砥砺“艰苦创业”的本色。大陈岛的垦荒创业史,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创造发展奇迹的一个缩影。“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经济社会发展越是到新的阶段,越是要保持艰苦创业的本色。要始终以“三个地一窗口”的使命担当,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再创业再出发,以“浙江探索”破解“中国之问”,以“浙江智慧”贡献“中国方案”。

要提升“奋发图强”的成色。垦荒队员坚定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克服了物质生活艰苦的困难,诠释了肯干实干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实干担当、奋勇拼搏。要树立“倒逼”意识,化挑战为机遇,化潜力为实力,变困境为佳境,变被动为主动,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树立“拼搏”意识,践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劳动观,励精图治,奋斗不息。要树立“兢慎”意识,不论顺境逆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做到自豪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浮躁。

要保持“无私奉献”的底色。甘于付出、无私奉献,是老垦荒队员的精神写照。无私铸就人格,奉献成就人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担当尽责,无私奉献。要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把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积极奋发有为,练就过硬本领,勇做“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

要增添“开拓创断”的亮色。在大陈岛上,老垦荒队员锐意创新、敢为人先,多业并举、综合开发,办起了砖瓦厂、陶瓷厂等,用新思路、新办法,千方百计提高劳动效率,打开了建设大陈新局面。实践证明,浙江人民骨子里始终流淌着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血液。要继续发扬“先人一步”“高人一招”的开拓创新精神,把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建设“重要窗口”的基础工程,积极探索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释放创新红利,抢占发展先机,掌握发展主动权。

挖掘垦荒精神的时代价值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顾问 胡坚

今年到浙江视察,提出浙江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浙江作为“重要窗口”,最有意义的就是浙江人民的精神力量,这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最宝贵的文化元素,也是浙江为世界展示的最具特色的发展基因。

特别重视人的精神塑造问题,他在浙江工作期间总结提炼了“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高度评价并提出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提出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与“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积淀。三种精神的文化底蕴,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凝聚起来的深厚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与抗争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断求索与努力拼搏的时代写照。三种精神从文化基因来说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其历史作用与精神体现又具有不同的侧重与特色。“红船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浙江精神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浙江人民精神内涵的不断深化与发展。三种精神都是我们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动力,是凝聚浙江人民的精神召唤,是浙江走在前列的内在灵魂。

大陈岛垦荒精神在新时代具有弥足珍贵的时代意义与精神价值。当前,我们面对极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建设任务,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更需要精神支撑。我们走得快靠智慧,走得远就要靠精神。以“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走进新时代,战胜一切困难与问题的一大法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垦荒精神立心 构建人文精神高地

中共台州市委书记 李跃旗

台州是一座有精神的城市。64年前,467名青年响应“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用青春和热血扎根海岛、垦荒耕耘,铸就了不老的大陈岛垦荒精神。从那时起,大陈岛作为一座红色的岛屿、奋斗的岛屿,镌刻进共和国的光辉历程中,熔铸到党的精神谱系里。

始终牵挂大陈岛,曾“一次登岛、两次回信”,强调要大力传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我们牢记书记的嘱托,接力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号召全市上下对标“重要窗口”建设,坚持以垦荒精神立心,凝聚发展精神动力,构建人文精神高地。

垦荒精神立心,就是在新时代进一步以垦荒精神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磨砺心志、激发斗志,以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一是立“不负新时代的赤诚之心”。垦荒精神中蕴含的最深沉情感,是对祖国的深爱和对信仰的无悔。我们要胸怀对党的无比忠诚,把自己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在接续垦荒中践行初心使命,不负时代、矢志前行。

二是立“点亮追梦者的奋斗之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把奋斗作为时代的最强音,以垦荒精神激励怀揣梦想的新一代垦荒者,用汗水浇灌事业,用双手创造明天,一步一步将梦想照进现实。

三是立“坚守终不悔的执着之心”。一辈子的坚持坚守是老一辈垦荒者最长情的守望。党和人民的事业感召着我们,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自己交给事业,义无反顾、风雨兼程。

四是立“不畏行路难的勇毅之心”。“有一百个困难就克服一百个,有一千个困难就克服一千个”,这是垦荒队员战天斗地、迎难而上的生动写照。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要秉持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砥砺前行、克难奋进。

五是立“温暖一座城的大爱之心”。要用垦荒精神培育树立每一个台州人崇德向善尚美的价值追求,让美德和善行在台州大地绽放,让城市更有内涵、更有温度。

垦荒精神立心的目标导向是把台州打造成人文精神高地,进一步树立起精神灯塔,让垦荒精神的信仰之光、文明之光、奋斗之光照进每个人的内心。要以育人来播种,扛起“育新人”的使命任务,推动大陈岛垦荒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头脑,播种信仰、播种美德、播种希望,不断强化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要以实践来养成,以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创”为契机,推动文明习惯养成,让城市处处彰显文明,人人书写文明。要深入挖掘大陈岛垦荒精神这座精神富矿,持续做好研究、阐释、宣传的文章,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标注新的价值坐标。

大陈岛垦荒精神与浙江精神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 陈立旭

2006年2月,浙江日报发表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同志的署名文章《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同年8月,同志到大陈岛考察,高度肯定大陈岛垦荒精神。与时俱进弘扬浙江精神和高度肯定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内在相通的,它们有三个主要的共同点:

一是体现了浙江区域文化精神中的精神创造力。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实践中,浙江人民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在人多、资源少、国家投资少的条件下成为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台州更是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地区变成“东海明珠”。在这背后,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始终激励着、支撑着、推进着、引领着浙江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体现了浙江在新一轮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动力。2002年,同志调到浙江工作,当时浙江发展的内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主要的经济指标已经位居全国前列,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先发的问题。破解浙江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需要强化精神动力,浙江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等都是重要的精神资源。

三是体现了立足浙江,站在党和国家的全局思考问题,自觉肩负起发展先进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国革命精神先行探索、先行实践的使命担当。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不仅从推动浙江新一轮发展、建成小康社会和激励全省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精神力量的高度思考浙江精神,而且也立足于浙江,站在党和国家的全局,通过思考传承和弘扬浙江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自觉地肩负起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发扬革命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先行探索先行实践这一重大责任。

引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高立伟

大陈岛垦荒精神蕴含的价值观、奋斗观、创新观、辩证观及政绩观,是引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一要以垦荒精神所蕴含的无私奉献、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引领社会民生高质量发展。衡量我们的事业、我们当下正在干的事,关键要看“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浙江大地无论是“八八战略”,还是“三立三进三突围”的发展路径,都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第二要以垦荒精神所蕴含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奋斗观,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作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受到的冲击更早、影响更深。要以创业图强的奋斗观,以“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的历史自觉,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要以垦荒精神所蕴含的开拓进取、革故鼎新的创新观,引领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制造业是台州的突出优势,身为长三角南翼的制造重地,要以开拓进取、革故鼎新的创新观,推进“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的实现。

第四要以垦荒精神所蕴含的优劣互转、长短互补的辩证观,引领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辩证思维,牢牢把握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开放的危与机,在开放借鉴、交流合作中实现新突破,并以民营经济和制造业长板补短板,推进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

第五要以垦荒精神所蕴含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引领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垦荒队员们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不谈功高劳苦,一批接一批地建设大陈岛,彰显了一种优良的政绩观,一种干事创业的原则标准。今天,台州正积极响应《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生态与空间共存。这就必须以这种优良政绩观,冲破狭隘的地方利益观,放眼整个长三角乃至全国,在整体发展中成就自我,在自我发展中助推整体,以垦荒之志力,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

本版文字统筹:陆健、严红枫

本版图片来源:浙江省台州市委宣传部、

椒江区委宣传部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9日0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