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pps聚苯硫醚产品介绍(聚苯硫醚PPS)(1)

一、PPS综述

PPS及聚苯硫醚,为聚芳硫醚中最主要的一个树脂种类,属于热塑性树脂。PPS树脂为白色或近白色,是一种硬而脆的局部结晶聚合物,结晶程度最多可达到70%,熔点为280-290℃,器分子主链结构为苯环和硫交替连接而成。

PPS合成方法较多,使用较为普遍的是硫化钠法。在极性HPT或NMP溶剂中,以对二氯苯、硫化钠为原料并加入适当的助剂,在较高的压力和较高的温度下,合成聚苯硫醚树脂。此方法的合成工艺路线较短、而且二氯苯和硫化钠原料很容易获取、产生的树脂品种质量稳定、产率高。

PPS合成工艺对比

进口pps聚苯硫醚产品介绍(聚苯硫醚PPS)(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PPS产业链

PPS上游由对二氯苯和硫化钠法制成,下游PPS树脂经改性后用途广泛,不同规格的PPS树脂经过不同加工方式可以制成工程塑料、纤维、薄膜、涂料,分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PPS产业链

进口pps聚苯硫醚产品介绍(聚苯硫醚PPS)(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聚苯硫醚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进口pps聚苯硫醚产品介绍(聚苯硫醚PPS)(4)

三、PPS行业现状

1、全球市场规模

从全球市场来看,聚苯硫醚市场也保持较高的行业增速。据QY Research数据,2018年全球PPS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54亿美元,2020受疫情影响,全球聚苯硫醚PPS行业需求下降,市场规模降为8.61亿美元,2021年市场规模回升至10.20亿美元。

2018-2021年全球PPS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

进口pps聚苯硫醚产品介绍(聚苯硫醚PPS)(5)

资料来源:QY Research,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中国市场现状

国内PPS市场供需稳步成长,国产化程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PPS的产能逐年增加,国内企业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逐渐改变了过去依赖进口的状况。但是,国内企业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品种较少、高端产品少等问题。2020年国内PPS产量5.88万吨,2015-2020年的产量年均增速为43%,国内PPS进口依赖度逐渐降低。2015-2020年,国内PPS需求量年均增速为26%,需求不断增长,20年国内PPS需求量6.35万吨。

2015-2020年中国PPS行业产量及需求量情况

进口pps聚苯硫醚产品介绍(聚苯硫醚PPS)(6)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下游细分应用情况来看,环保、汽车及电工电子是PPS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2020年三者分别市场占比为35%、20%、16%,合计76%。

2020年中国PPS行业下游细分应用领域占比

进口pps聚苯硫醚产品介绍(聚苯硫醚PPS)(7)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PPS行业竞争格局

1、市场集中度

从全球PPS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按产能)来看,行业集中度较高。据统计,目前全球聚苯硫醚(PPS)行业龙头企业分别为DIC(20.06%)、东丽集团(13.34%)、索尔维(8.72%)、Fortron(7.41%)、吴羽化学(6.85%)、新和成(6.54%)、INITZ(5.23%)等。

2021年全球PPS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按产能)

进口pps聚苯硫醚产品介绍(聚苯硫醚PPS)(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重点企业介绍

目前全球PPS主要产能集中在日本、中国和美国,其中日本是最大的PPS生产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45%以上,而中国是近几年PPS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PPS生产国,并且当前主要的PPS在建产能85%集中在中国,全球在建产能为7.45万吨,中国在建产能为6.3万吨。全球PPS行业主要厂商名单梳理及介绍情况如下:

全球PPS行业主要厂商名单及介绍

进口pps聚苯硫醚产品介绍(聚苯硫醚PPS)(9)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PPS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PPS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是环保和汽车领域,PPS拥有较高的熔点和阻燃特性也使得其应用于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多领域。未来PPS有望因其特质成为电子电器行业的首选材料,新能源和环保领域有望构成PPS需求的新发力点。近十年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燃煤电力、燃煤锅炉行业对PPS纤维的需求量一直保持25%左右的年增长率。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等国也开始大量采用袋式除尘技术,加大了全球对PPS纤维的市场需求。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 ”等新兴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