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秦始皇,“焚书坑儒”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上千年来,儒生们对秦始皇攻讦不休,恨不得将其掘墓鞭尸。秦始皇陵是挖不成了,但是文人们的刀笔可不是摆设,从批评秦始皇“焚书坑儒”,再由此延伸对秦朝暴政的批判,以及对秦始皇本人的攻击,文人们成功通过一篇篇文章,让秦始皇成为了一位臭名昭著的暴君。

秦始皇是听谁的话才焚书坑儒(因为焚书坑儒)(1)

然而,这位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延续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始皇帝,真的可以因“焚书坑儒”就将其钉在耻辱柱上吗?答案当然是不能,理由且看下文。

先说“焚书坑儒”是否确有其事

有部分人认为秦始皇压根没有焚书坑儒,这件事是子虚乌有,后人杜撰,其代表人物是民国时盛行的“疑古派”。不过,疑古派的观点大多带有历史虚无主义的色彩,近几十年出土的文物也基本上证实了司马迁《史记》的真实性,说焚书坑儒根本就没有发生显然是不合理的。

不过,“焚书坑儒”中的“焚书”和“坑儒”,与许多人以为的并不一样。

司马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道:“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是听谁的话才焚书坑儒(因为焚书坑儒)(2)

司马迁与秦始皇所在的年代相差不过六七十年,焚书坑儒这样的事情,他不可能不清楚。司马迁亦是汉朝儒生,对于秦始皇只有丑化的动机,却无美化的理由。然而,即便是按照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也可以看出焚书一事是李斯的建议,且焚的是“诗”、“书”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则全部留下了。

可见秦始皇焚书,并非是将古书全部焚烧殆尽,他这样做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其实在淳于越等人惹怒秦始皇以前,秦始皇并没有下令焚书,秦朝也接纳了诸子。秦朝灭亡六国建立统一的秦朝以后,秦始皇并没有立刻将诸子百家禁止,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统一改革上,比如文字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

秦始皇是听谁的话才焚书坑儒(因为焚书坑儒)(3)

然而,在改革的过程当中,许多标榜私学的人却对政令、法律大肆批评攻击,他们拉帮结派,组成团体,操纵舆论,借古讽今,在民间散播反对朝廷改革的主张,这其中,以影响力最大的儒生最为突出。

对于以儒家为代表的复古派,秦始皇十分不满,但这种不满直到秦始皇三十四年才终于爆发。在这一年,秦始皇召开了朝议,讨论秦朝到底采用何种制度。以儒家博士淳于越为代表的复古派主张实行分封制,这一主张得到了朝中大部分大臣的支持,他们上书秦始皇,对郡县制大肆攻击,并请求秦始皇实行分封,并在政治上一切遵照周朝古制。

秦始皇是听谁的话才焚书坑儒(因为焚书坑儒)(4)

这一主张与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想法背道而驰,这也是秦始皇突然爆发的原因,因为在他看来,以淳于越为代表的诸子学派已经威胁到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就在这个时候,丞相李斯适时上书,他主张除了《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等,其余的诸子古籍全部交给官府销毁;胆敢讨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

与此同时,夹带私心的李斯对于儒家进行了严厉地攻击,他批评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其学说主张行为势必威胁到君主的统治,造成舆论的混乱。

很显然,这是一种思想专制,但也是适合秦始皇所处时代背景的主张。作为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的开创者,秦始皇需要统一思想和文化。所以,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并付诸实施,这就是“焚书”事件。

焚书是秦始皇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当然是一种愚蠢的专制举措,但对于当时的秦朝来讲,焚书是十分必要的统治手段。本质上来讲,秦始皇焚书与汉武帝尊儒是一回事,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专制统治。

更何况,秦始皇并不是一点都容不下其他的学说,农家、医家等历史古籍也都被留了下来。东汉思想家王充就说:“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论衡·书解》)就连宋朝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也评价说:“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可见,焚书只是秦朝的一项政令。作为符合那个时代背景的政令,作为后人当然可以评价其利弊得失,但因此上升到秦始皇本人,并借此批评他是无道之君,则有失偏颇。

当然,还有人会批评,秦始皇不仅“焚了书”,还“坑了儒”呢。

秦始皇是听谁的话才焚书坑儒(因为焚书坑儒)(5)

那我们再来说“坑儒”。

其实焚书与坑儒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两者并没有直接联系,其背景和发生原因也截然不同。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焚书是秦朝的国家战略级政策,而坑儒只是秦朝发生的一起著名案件。

更何况,秦始皇坑杀的并不是儒士,或者说不主要是儒士。

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看不到“坑儒”二字。实际上,秦始皇即便讨厌“妖言乱政”的儒生,但是他也始终没有对儒生大开杀戒。“坑儒”事件当中,死的主要是炼丹的方士。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妄想长生不死,就招揽了许多方士,让他们练长生不老的丹药。方士侯生、卢生等人练不出来,他们自知按照秦律必死无疑,于是逃之夭夭,还诽谤秦始皇。秦始皇一听这些可恶的方士不仅欺骗了自己,还给自己来了“一刀”,自然是怒不可遏,于是他下令将所有炼丹的方士抓起来审讯,并将460余人全部活埋于咸阳。这其中就算有儒生,但也应当不多。

严格意义上来讲,秦始皇坑杀的这批人都是犯了秦律应当处死的,其中招摇撞骗的方士可谓死有余辜。秦朝的处死方式有腰斩,枭首、凌迟等,坑杀还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处死方式。只不过一旦这件事被称为“坑儒”,性质就完全变了,它从一起大规模的案件变成了针对儒生的大规模屠杀。一字之差,就让秦始皇背了几千年的黑锅。

客观地讲,秦始皇当然不算仁慈的君主,不论是严苛的秦律,还是征徭役修长城,建秦始皇陵导致大量民工惨死,都是不能否认的事实。但是,因为“焚书坑儒”而将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钉在耻辱柱上,则是荒谬的。

参考资料:

《史记》

《论衡·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