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9时许,永驻史册的一刻烙印在每个石家庄人心中,石家庄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首开段(以下简称首开工程),两条线共30.3公里同期实现载客试运营,标志着河北省正式结束没有地铁的历史,标志着石家庄市阔步迈入“地铁时代”。

石家庄地铁一号线运营时间表(3号线昨起载客试运营)(1)

■昨日清晨,映着朝霞,列车驶出西兆通“地铁之家”,省会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通车 地域升级 河北结束无地铁历史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1、3号线首开工程,试运营启动”,昨日9时10分,随着石家庄市长邓沛然一声宣布发出信号,停在隧道里的列车缓缓开动,承载着殷切期盼,牵引着石家庄这座城市奔向新生活。

自2013年4月地铁建设全面开工以来,石家庄地铁一路攻坚克难,总体进展在同期获批的7个城市中始终稳居首位。

载入城市建设史册的地铁首开工程,包括1号线一期工程及3号线一期首开段,线路全长30.3公里,设车站25座,主要缓解石家庄市主城区东西向及火车站的交通需求。

石家庄市轨道公司董事长付庆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我市地铁梦终于实现,千万市民终于拥有了自己城市的地铁。通车后,我们将致力于做好运营工作,为乘客提供安全、优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石家庄地铁的开通,也标志着河北结束了无地铁的历史。

运营 服务便民 开通热线wifi全覆盖

记者从石家庄市轨道公司了解到,石家庄地铁的运营筹备早在五年前就开始了。

2014年8月27日,石家庄市轨道公司运营分公司正式成立,目前在岗2000余人,分布于11个部门的349个岗位,全面进入载客试运营状态。313个规章文本先后发布试行,为地铁开通运营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提高运营应急管理水平和处突能力,石家庄地铁从2015年10月开始着手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共编制完成72项应急预案。根据各项应急预案,针对性的制定开展了109项应急演练。

为向乘客及时提供地铁资讯,普及地铁常识,石家庄地铁目前已开通官方微博(石家庄轨道交通微博)、微信(石家庄轨道交通),同时,石家庄地铁服务热线0311-66526666已经开通,将构建起有效的服务交流平台。为了市民更好的畅享“互联网生活”,地铁将开通公用wifi无线覆盖,提供公用无线wifi接入服务。

规划 “十三五”末 运营里程要达200公里

石家庄地铁一号线运营时间表(3号线昨起载客试运营)(2)

■市民与地铁合影留念

记者了解到,石家庄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6条线组成“大放射,小方格”线网结构,其中,1、2、3号为骨干线,4、5、6号为辅助线,线网总长241.7公里,共设车站160座。

截至目前,石家庄市的轨道交通获批建设里程达80.4公里。按照建设规划,石家庄轨道交通至2020年建设1、2、3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总长59.6公里,车站52座(均为地下站),总投资421.9亿元,形成复合“十字型”轨道交通基本骨架。

据了解,石家庄地铁正在为轨道交通连线成网加密布局做着不懈努力。新的“三网合一”(地铁、市域快轨、有轨电车)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正在谋划编制中,未来要实现全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覆盖。

计划在“十三五”期末全市达到200公里左右建设运营里程。“十四五”期末,初步建设形成较为发达的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特别关注

本报运用多媒体全方位报道地铁试运营

昨日,石家庄地铁正式开通试运营,本报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石家庄这件大事进行了报道。首先本报通过官方微信对地铁开通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

并且在地铁开通后,运用了直播手段,邀请了石家庄青年相声演员施佳全程直播地铁来了,在地铁上讲段子,创新了多种形式,更加贴近市民,以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市民获得了更加直观的地铁开通体验。

此外,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帮着市民通过不同的交通方式进行体验,详细的为市民剖析了地铁开通后,省会整体交通状况,引导市民更好的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出行对比

地铁、私家车、公交车谁“更快”

昨日,本报记者兵分三路,以地铁、私家车、公交车等不同的公共交通工具,体验了省会多种交通工具出行。

在交通平峰期的体验中,三路记者均从中山路与西二环交口的地铁1号线长城桥站口出发,以到达火车站候车大厅为结尾。在交通高峰期的体验中,三路记者则均从地铁 3号线西三教站出发,以到达博物院站为终点。

三种交通工具出行时间对比

石家庄地铁一号线运营时间表(3号线昨起载客试运营)(3)

平峰时段 私家车、地铁用时相差不大

昨日9时15分,记者驱车从石家庄市中山路与西二环交口开车出发,穿越市区前往石家庄火车站。

由于已过了早高峰,而且记者选择了最合理的路线,因此极少遇堵车。在全程7.4公里的路程中,共用时27分钟,记者就已经从石家庄火车站北落客平台下车,进入火车站检票口。

乘地铁从长城桥站去往火车站,需要先乘坐1号线,然后在新百广场站换乘3号线。9时15分,记者买票进站候车,9点22分地铁进站。在乘车过程中,记者观察发现,平均两站之间用时为1分钟。9时29分,地铁到达新百广场站。

9时35分,记者搭乘上地铁3号线,换乘共用时6分钟。在进行换乘的途中,相关标识和指示牌很清楚,便于寻找。9时45分,记者到达火车站东广场。

而公交体验小组则抵达火车站的时间晚了很久。从中山路与西二环交口出发,抵达石家庄火车站总用时约54分钟,并且在中间换乘了一次公交车。

高峰时段 地铁时间稳定更具可控性

昨日17时30分,趁着省会晚高峰,本报记者兵分三路从地铁3号线西三教站出发,运用公交、地铁、私家车等三种方式前往省博物院站。

其中,私家车整体车速不快,保持在每小时40公里上下,而且记者选择了最合理的路线,沿槐安路、富强大街、裕华路、东大街前往集合地点,路上均未遇见拥堵,基本路口一个信号灯等时即可通过。最终8.4公里的路程用时32分钟。

地铁一组,记者17时30分从西三教站出发,17时41分坐上地铁列车。在新百广场站换乘1号线用时约7分钟。18时03分,到达博物馆,总共用时33分钟。

而公交虽然是直达车,但总用时最长,用了将近52分钟。

记者观察发现,昨日晚高峰,市区整体车流量并不算大,但如遇严重拥堵,私家车和公交车的出行时间则难以预估。反而地铁则因为通行时间比较明确,时间上更加稳定,也更加有可控性。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彭丽晗 耿硕 苗德凯 实习记者杜梦媛

■摄/河北青年报记者崔华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