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寇风云》:没有任何一场战役是轻松的

史学界乃至军事爱好者中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戚继光抗倭寇只是一场局部的小战争,戚继光这一辈子没有指挥过任何大型的战役,而他的功劳就是科普并总结了明朝的军事学科,顺带创立了鸳鸯阵这种特种兵战法。持这个观点的人,相信要么没有认真研究明朝当时的情况,要么就是对于战争的残酷来说,理解得远远不够,而《荡寇风云》这部电影,就很好的还原了当时戚继光将军抗击倭寇的艰难以及展现出来的英勇智慧。

荡寇风云首战(没有任何一场战役是轻松的)(1)

经历了岑港之役后,戚继光和俞大猷意识到倭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当年60浪人人就能直接杀入大明留都南京城下的事例依然历历在目,俞大猷被锦衣卫收押,戚继光则听候发落,而这时候引入的戚继光感情戏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充满人性的戚继光,与夫人的调情,著名的怕老婆桥段,加上义乌招兵,都严格按照历史中记载的发展脉络一一梳理,虽然期间略显平淡,但是这就是真实的历史,赵文卓很好的诠释了戚继光在外号令三军,在内老婆至上的典故,而万茜扮演的戚夫人则有几分当年拍《柳如是》的傲骨秀美。戚继光是近代难得的军事天才,总结了当时的利弊之后,发明了狼筅,虎鐏炮,戚家刀三种兵器,开创鸳鸯阵,一改明军战术思维和素养,为日后击退倭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荡寇风云首战(没有任何一场战役是轻松的)(2)

台州一战中,戚家军首战迎战日本浪人军团,鸳鸯阵等新式战法和武器发挥威力,壕沟的设置限制浪人跳跃劈砍,而盾牌阻挡,狼筅钩挂,长枪刺杀,三眼铳射击,虎鐏轮轰的五连式立体攻击根本不是浪人军团能应付的,这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真实还原戚继光抗倭的场景,意义非凡,而之后的台州巷战,被数倍于自己的倭军围攻的戚家军,艰难的防守,反击,再防守,反击,这时候电影并没有惯用的配乐响起,而是只有将士们的喊杀声和兵器交错,火器喷射,刀尖入体的声音,因为这就是真实的战争,没有什么气氛烘托,只有以死相搏,战友倒下也得继续战斗到最后一刻,数百年前的戚继光就是这样顶着多方压力,默默的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一切,就像他留下的那句名言一样,“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荡寇风云首战(没有任何一场战役是轻松的)(3)

而戚夫人守城一战,也是一大亮点,还原了中国历史上守城战的瓮城运用,而且明城墙拍摄得很有质感,另一个功夫明星吴樾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本片中,赵文卓一改自己之前动作戏飘逸大开大合的风格,除了与洪金宝的对手戏切磋外,全片都换了一种硬桥硬马的风格,以符合军中朴素却致命的技术,劈砍,刺击,踢腿,简单的几下,中规中矩,不会让人有一种看武侠片的错觉,除了最后与仓田保昭的一战有少数拆招桥段外,一气呵成,日本剑术中的冲撞,劈砍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片中戚继光最后也给了对手自尽的尊严,从里到外让对手叹服。“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松蒲番主将用这段孙子兵法来描述戚继光,这是对一名军人的最高赞赏。

而这部电影中也看到了赵文卓作为一名动作演员趋显成熟的变化,以往看到的他只是单纯的功夫高手形象,文戏方面过于单纯和脸谱化,而这次他所演的戚继光是一个丰满的角色,对家庭,对朝廷,对士兵,对官场,对敌人都有不同的刻画描写,对家庭,会惧内,会调情。对朝廷,会抗争,会妥协。对士兵,会称兄道弟,会赏罚分明。对官场,会耿直批判,也会圆滑应付。对敌人,会毫不留情,也会正大光明。这些要点都被赵文卓一一刻画出来,让观众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戚继光,而不是史书中脸谱化的英雄人物,赵文卓在这部电影的成功,不单单是戚继光这个人物影视化的成功,也是他个人演艺生涯的一次飞跃。

荡寇风云首战(没有任何一场战役是轻松的)(4)

影片的最后,戚夫人在家中没有等到戚继光大胜归来,因为戚继光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追击敌军去了,敢让戚继光冒着不回家的风险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为天下百姓的安宁继续战斗下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民族英雄才是能让人们任何时候提起都能形成共鸣,为之赞叹的英雄,在《荡寇风云》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英雄。

(中国武术研究者 雷武龙T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