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何以为家》其中的一个片段:

“为什么要告你的父母”

“因为他们生了我”

这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扎因在法庭上说的一句话。

“因为他们生了我,而不能好好的抚养我”。

何以为家有爱(何以为家何以为爱)(1)

何以为家有爱(何以为家何以为爱)(2)

这部影片中扎因和和其他的兄弟姐妹们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父母无法为他们提供很好的生活环境,他们不能上学,连自己的出生证明都没有,每天扎因带着妹妹们出去赚钱,每天都在为着吃穿住行而发愁,父母在用一种冷漠,强迫的方式爱着他的孩子,当然这也是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但是在物质可以保障的情况下,亲情又显的有点偏颇。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但是父母的爱也同样让孩子们感到不适,窒息,也往往伴随着孩子的反叛。爱是有方法的,有策略的,适当的方法才能成就孩子的成长。

1.父母的开心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

近几年当父母的年龄也在不断年轻化,我们也能看到昨天还在晒孩子今天就在去离婚的路上,过几天又因为孩子的抚养权大打出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虽然我们没有资格评价年轻的父母,但是不禁要为孩子的未来而感到担忧。

还有父母为了赚钱就让孩子出卖淫,这样的消息让我们大跌眼镜,做父母的底线在哪里呢。

何以为家有爱(何以为家何以为爱)(3)

为什么没有家长学校呢?父母应该进入家长学校继续学习,学习基础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教导子女。相比之下,现在的很多父母并不合格,难以把孩子教导成为栋梁之才,就连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三观正常的孩子都难以做到。

2.卑微到尘埃的孩子们

一些父母总是好奇: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自卑?很多人都知道自信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的,可是在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时候总是用错误的方式去做。

记得在非诚勿扰中的一个男嘉宾在讲述自己成长故事时,就说他的父亲无论他做什么都不满意,反而是他的母亲,不管他做什么永远都是好的,这给了极大的勇气才在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说起自己的家庭的教育总是泣不成声,总是能引起大家都共鸣。

那个被母亲打了一巴掌的孩子转身跳了楼,这一幕又触动了多少人。这样的事情在近几年频繁发生,像父母亲的这种方式,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这不是个例,反而是大多数家庭的缩影。

孩子犯了错,道理永远比责备晚来一步,不管是什么场合,父母永远都能做到破口大骂。父母也喜欢当着周围令居的面说他的糗事,却从未征求过孩子的意见。试问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相信不会有人说不,但这种爱并没有换来感激,反而是害怕,胆小,懦弱。一面期望着,一面责备着,却仍然相信他们的未来一片光明。爱孩子就是责备,好像是一代人传给一代人的,但是鼓励远比责备有效的多。

3.“熊孩子”的快乐

毁掉一个人的准确方法就是给予他一切,而不向他提出任何要求。“那个时候报答你的效劳的将是一个暴君。”一味地责备和一味地给予就像钟摆一样,不是摆到最左边就是在最右边,难以找到平衡点。

何以为家有爱(何以为家何以为爱)(4)

微博上女孩踢母亲的事件,更应该让我们反思溺爱的教育。“穷养儿,富养女”一度口口相传,可是穷的是什么,富的又是什么。一味地给予,而不知索取,无异于在害人,最后的恶果只能自己吞。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年轻时最疼爱小女儿,可是老的时候不能动了,想要小女儿养老,可是小女儿抢走了年迈母亲的拆迁款,并把老人赶出家门。看到这样的故事我们首先想要责骂女儿,可是这位母亲的问题不是更大吗?

近几年熊孩子惹事的事件也是频道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一句“他还只是个孩子”,好像就能原谅所有的错误,孩子的背后是父母的放纵,一味的放纵只能在毁掉孩子而不是帮助,对于熊孩子来讲,这个世界是没有任何规则的,他可以做他任何喜欢的事,好的坏的。

4. 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

从婴儿到成人,父母的教育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父母的作用是极大的。

何以为家有爱(何以为家何以为爱)(5)

艾莉森.高普尼克的《园丁与木匠》中写道,“为人父母”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动词,它描述的是一种工作,目标是最终把你的孩子培养成更好、更快乐或更成功的成年人。爱孩子的意义就是为哪些无助的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爱孩子并不是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只要培养了孩子相应的品质,能力,剩下的路孩子自己会走。

《他其实没那么爱你》影片中karen对儿子王郎朗的教育是值得每一个父母的学习,郎朗身上流露出来的自信和纯真,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身上透露出来的自信,是在爱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很多父母总是想着 “无土栽培”,收获一个开朗自信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我妈一直让我好好学习,怎么一毕业就要让我有结婚的对象呢?”这话我们一直当成玩笑话听,可是放在今天的话题也同样适用,没有给与正确的爱,如何能收获一个满眼都是光的孩子呢?

之前有这样一个故事,做小偷的父亲怕他的儿子无谋生之计,就教了儿子偷盗的技术,不幸的是,父子两双双落狱,这应该是言传身教的反面教材了,但是也可以看出,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其实,爱本没有错,爱是每个人的天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爱是一个人感情的依恋,如果没有爱,那才是最可怕的,但是不当的方法会造成负担,爱也需要适度,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机会,他们可以自己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