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南宁市鲁班路小学围绕“美育鲁班 匠心童行”的办学理念,以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设了“一核两翼”的“匠心”课后服务课程。历经一年的实践,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明显提高,有效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迈进学校“五育并举”的新时代“小鲁班”的育人目标。

创新路小学联合办学(鲁班路小学一核两翼)(1)

“一案五制”建体系,规范实施有保障

鲁班路小学实行“一案五制”课后服务管理体系。“一案”是指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五制”是指五大课后服务管理制度,即课程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报酬管理制度。

在“一案五制”管理体系的保障下,课后服务工作井然有序,真正做到风险有预判、管理有措施、处置有依据,实现全年零事故、零投诉,为学生提供了安全、优质、高效的课后服务。

此外,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实行校长+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安全管理制度, 校长对学校整体安全工作负总责;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安全四岗”,负责具体课后服务安全管理。

创新路小学联合办学(鲁班路小学一核两翼)(2)

“一核两翼”架课程,“线上线下”相融合

据悉,该校采用“一核两翼”教学方式,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予以整合,通过作业辅导课程提质增效、社团课程彰显特色,两类课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该校作业辅导课程以组织完成课后作业和答疑释惑为主,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书面作业。学校通过作业“三服务”、“协调员”、“资料库”的方式,把“提质、增效、减负”落到实处。

除作业辅导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了40门课程特色社团课程,包括:学科、体育、科技、艺术、劳动和非遗技艺六大类别。课程以菜单形式开放给学生自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实行走班制、跨年级制,尊重不同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特色社团课程,实现全校学生一人一个课表的个性定制。鲁班路小学将特色社团课程纳入跨学科项目式主题课程中,在2022年共开展“三月三”、“端午节”等20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学科的知识整合,实现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

创新路小学联合办学(鲁班路小学一核两翼)(3)

此外,学校充分发挥校内优质教师专长,择优上岗,成立评审小组,对授课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和课程理念、规划、内容进行综合评审。善用知识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学校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获取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利用资源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引导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等地进行研学,开展“五育融合”实践活动。

创新路小学联合办学(鲁班路小学一核两翼)(4)

“双向三级”促评价,服务质量显成效

如何全方位监控课程实施质量?鲁班路小学积极构建课后服务课程质量评价的“双向三级”体系。

建立宏观层面的课后服务课程审议制度。课程审议制度是由课程专家、学校管理层、教师等构成的审议团体对课后服务可开设的课程和开设方式进行审议,以保持课后服务课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促进课程及时更新,维护良好的课后服务生态。

建立中观层面的课后服务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内容。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内容包括课后服务课程方案、教师课程设计质量评估、课堂教学观察、学生与家长满意度调查。学校通过网络问卷,追踪家长、学生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满意度,促进课后服务的有效实施和良性发展。

建立微观层面的教学质量“双向”评价体系。一是对学生采用定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参加活动的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依据“课后服务活动课程评价表(学生)”评价学生,给出定性结论和综合等级。通过特色社团、微课、作业辅导、体育赛事评比,学生作品展评、节目展评、星级社团和星级学员评选等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性报酬挂钩,激励教师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对教师采用定量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用数值进行描述,对课程实施进行分值评定。将教师的考勤情况、课堂开展、成果展示、问卷调查数据等内容作为考核指标,细化测评项目和测评分值,并将以上评价作为授课报酬发放的依据。

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鲁班路小学“匠心”课后服务成效显著,取得了“解决家长困难,发挥教师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凸显学校特色”的良好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的实惠。学生的整体学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鲁班路小学课后服务实现了“五育并举”,使原本缺乏自信的学生逐渐成为了心中有希望、眼中有光的新时代“小鲁班”。(通讯员:吴静、韦静)

(作者:通讯员:吴静、韦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