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北京城将星云集,群星璀璨,于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

这次55授衔共选出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802名。

而后于1961年和1965年又进行了晋升和补授,我们把1955年到1965年十年间被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的人称为开国将帅。

而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就是:

目前,开国将帅中,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已经全部不在,而少将中也仅剩4位。

这四位开国将帅年龄最小的也已经99岁高龄,最大的已经109岁高龄,是全军健康老人。

他们身上都浓缩着中国百年奋斗史,是“活历史”,是我们的“珍宝”,那么他们分别是谁呢?

至今仍健在的开国将帅(还健在开国将帅仅剩4人)(1)

巧计见主席——少将张力雄

张力雄出生于1913年,至今是109岁高龄,我们为高寿的张力雄感到高兴。

张力雄1932年参加红军,参军之后,他首先被派去瑞金的红军学校学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毕业之后他就成了红军第三十四师某机枪连的指导员。

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张力雄听说了毛主席的很多事情,他十分钦佩战场上的毛主席果敢英武,机智过人,所以他一直觉得如果能够和毛主席面对面的见一次,将是他莫大的殊荣。

其实毛主席去过他的家乡——才溪区,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古田会议就是在才溪区召开的。

当时他觉得颇为遗憾,不然就能在家乡见一见伟大的毛主席了。

作为毛主席的粉丝,张力雄时刻关注着毛主席的信息,天公作美,很快,他真的等到了一个机会。

至今仍健在的开国将帅(还健在开国将帅仅剩4人)(2)

1934年,共产党要在瑞金召开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而张力雄被选派为红军第34师的代表,前往瑞金开会。

张力雄激动不已,他幻想了很多种开会时见到毛主席情境的版本,也为这次会议做了完全的准备。

在会议的前一天晚上,张力雄激动的没有睡着觉,就为了第2天能够见到毛主席,他在一夜没有睡觉之后,第2天一大早又赶到了会场。

但是到了会场,他发现会议室里各个座位的位置都提前标好了人名,每个人都要坐在指定的位置,而张力雄的位置比较靠后。

开会时他仔细聆听会议的信息,注视着会议桌上讲话的几位首长,但是他的位置不太好,只能看到各位首长的侧脸,当然也看不清毛主席。

这让张力雄有些失望,同时又有些不甘心,他知道这是能够见到毛主席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在会议过程中他一边听会议的内容,一边又在思索着如何才能在毛主席面前露个脸。

眼看会议就要结束了,他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在会议结束前几分钟,他提前到了会议室外。

会议结束,各位首长从里面出来,在毛主席经过他面前时,张力雄立刻抬头挺胸,恭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毛主席注意到了这个精气神十足的年轻人,他亲切的问他叫什么名字?张力雄大声的回答:“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张力雄!

毛主席很满意他精神抖擞的样子,又问他家乡是哪里,张力雄回答是福建上杭县才溪,毛主席说:“才溪我知道,那可是个模范乡,你以后也要努力争优当模范啊。”

“是!”张力雄气势昂扬的回答。

这次相见的情景在他记忆里留存了一辈子,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斗。

在后来跟着部队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他一直努力奋斗,一次次的战场拼杀也造就了他英勇顽强的品格。

张老到了晚年,没有选择躺在功劳簿上无忧无虑的安享晚年,仍尽力为祖国做一些事情,2016年,他努力推动中华武术入奥,为弘扬中华武术做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至今仍健在的开国将帅(还健在开国将帅仅剩4人)(3)

号称160年来从无败绩的美军骑兵第一师,被他一仗打败——文击

文击是目前河北省唯一健在的开国将帅。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时候,他年仅19岁,看到当时中国被日本侵略的惨痛事实,他毅然决然参军。

参军后,几个一同参军的战士约着改名字,他也想改,他原名叫刘树棠,他觉得父亲给他起的这个名字笔画太多了,他想在战场上雷厉风行,所以他要改一个霸气的名字。

最后,把文韬武略和闻鸡起舞结合一下,“文击”这个名字就这么诞生了。

而文击确实和这个新的名字一样打仗是个“狠角色”,快准狠,总能给敌人以精准打击。

在参军后不久,他被安排在军区的炮兵营当政委,从此他的命运就和炮兵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解放战争时期,文击在东北履立战功,之后他又带兵入朝参加对美作战,期间,他打了大大小小几十场的战役,而让他扬名天下的是云山战斗。

至今仍健在的开国将帅(还健在开国将帅仅剩4人)(4)

云山战斗是志愿军在朝鲜的第1战,如果能打赢就是一个开门红,所以第1战不仅关乎军事上的输赢,还有其政治意义。

云山战斗,文击面对的对手是美军骑兵第1师,这个师被誉为是王牌中的王牌,据说自建立160年来,从来没有吃过败仗,他们恐怕怎么也想不到第一次败绩竟然是刚入朝鲜连飞机坦克都没的中国志愿军。

1950年11月1日,文击率领炮兵一师首次参战,前方观察所在时刻观察敌情,他们发现美军似乎在转移。

其实这是当时美军骑兵第一师第八团在和南朝鲜的军队换防,这个时机转瞬即逝,如果这时候对敌人实施打击,那么美军定会措手不及。

下达命令之后,文击率领部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在美军坦克距离志愿军还有大概三四百米的时候,文击命令部队“开炮!”

距离角度到位,炮兵一击即中,美军没有见过能这么顺利打中他们的炮兵,果然惊慌失措,当即向南退去,志愿军与美军展开大厮杀,整个战斗竟持续了三个昼夜,战斗结束后,美军骑兵一师八团被全部歼灭!

我们知道志愿军的装备和美军根本没法比,只是由于文击精准的技术,硬是打了漂亮的胜仗。

被俘的美军连长还以为我们志愿军的炮火比他们多呢,他曾经对文击感慨:“我觉得你们大炮一定很多,要不然怎么白天也打,晚上也打,我们被搞得惴惴不安。”

至今仍健在的开国将帅(还健在开国将帅仅剩4人)(5)

文击笑着和他解释:“其实我们大炮比你们少多了,不过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炮火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文山战斗,骡马牵引的火炮打赢了装备有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的美军,打赢了志愿军入朝第一战,打破了美军骑兵第一师160年来从无败绩的神话,极大的振奋了志愿军作战的士气。

也因此,这个战斗成了抗美援朝的经典战斗之一,被多国收录进战争史和军事教材里面。

文击一仗就创写了奇迹,是志愿军的骄傲,是我们的骄傲!

文老年老时还心系祖国下一代,2016年,他把自己攒了好多年的10万工资全部捐给自己的母校(现河北宣化一中),支持母校给孩子们普及革命传统教育。

至今仍健在的开国将帅(还健在开国将帅仅剩4人)(6)

中国神经外科事业开拓者,唯一健在的红军博士——涂通今

涂通今是目前唯一健在的红军博士,已经108岁高龄。

1929年10月,红四军路过福建省长汀县,毛泽东当时人称“毛委员”,他在一次群众集会上做了慷慨激昂的演讲,鼓励大家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那个时候毛主席也年轻,他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激情感染了人群中一位15岁的少年,而这个少年就是后来的国家栋梁涂通今。

涂通今的祖父是清末时期的贡生,给孙子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能够博古通今。

涂通今小时候,家乡遭遇旱灾,他的父亲又被军阀抓去当壮丁,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家里所有的农活都是他干,放牛耕田他都会,小时候吃的苦也造就了他的坚韧性格。

1932年,涂通今报名参军,这是他对革命的选择,而参军之后学医是革命对他的选择。

参军后不久,部队里让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去医院报道,涂通今也去了,那次是选拔合格的医务人员,培养优秀的医学苗子。

那次的考题是“为什么当看护”,涂通今看着考题突然就想起了医院大门上的一副对联:“为救护前方归来的英勇将士,为培养无产阶级的医学人才”。

涂通今觉得这就是学医的本质,他把自己的理解写了上去,最后他得了高分。

至今仍健在的开国将帅(还健在开国将帅仅剩4人)(7)

从这之后涂通今就正式接受共产党对他进行的医学专业培训。

看护的工作类似于今天的护士加护工,他不仅要给伤员喂饭喂药,还要端屎端尿,所以能够把这份工作做好,也考验一个人的耐力和品格。

但是涂通今从来没有任何的嫌弃,反而看到英勇的将士们每次鲜血淋漓的进来,看到他们裂开的伤口里面流出大量的脓血,还有碎骨片,他只觉得心疼,在这个过程中也坚定了他要努力学医,报效祖国的心。

长征途中,战士们长途跋涉,而涂通今不仅要长途跋涉,还要给战士们做手术,就更加辛苦,什么把门板拆开当手术台,把被子撕成条当绷带,举着煤油灯照明做手术,所有在我们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当时他都经历过。

他见过太多的生死,但是他还是做不到冷静面对死亡,每一个倒在他怀里的英勇的战士,都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1938年,涂通今在八路军卫生学校接受系统的医生培训,1942年,提前毕业,分配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做医生,仅用了三年时间他就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外科专业医生。

1951年,组织派涂通今去苏联留学,主攻方向是神经外科。

至今仍健在的开国将帅(还健在开国将帅仅剩4人)(8)

当时的涂通今已经是不惑之年,学习能力已不是年轻人那么强,但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也拒绝了导师为他规划的论文研究方向,坚定学习祖国人民需要的神经外科。

1955年,涂通今获得医学副博士学位,学完之后,他没有任何犹豫,拒绝一切诱惑坚定回到祖国。

1957年,涂通今被任命为原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两个月后他建立了全军第1个神经外科。

中国第1例小脑桥脑角胆脂瘤手术,切除晚期听神经瘤手术,都由涂通今主导并获得成功,一年又一年,涂通今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骨干。

退休之后,他忙着著书立说,把自己的经验系统化传给我们后人。

“爸爸,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了。”

听到儿子轻轻的说出这句话,涂老满是沧桑的脸上绽放了一个温暖的笑容。

英雄的笑容由我们来守护。

至今仍健在的开国将帅(还健在开国将帅仅剩4人)(9)

两只苍蝇救了他——王扶之

王扶之1923年出生,今年是99岁高龄。

王扶之是一个根正苗红的老战士,12岁的时候就参加了红军,在战场上由于表现勇敢,一年之后就被党组织接纳。

1950年,王扶之跟着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这是他作战生涯中大放异彩的时光,因为战功显赫从来的时候的团长一路升迁到师长。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和美军的武器装备的差距之大,常常使得志愿军身临其境,有一次王扶之的部队遇到了美军的袭击,由于美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他和几位战友被困在了一个坑道里,而坑道的周围都被碎石堵满了。

这些大量的碎石是其他战士搜救工作最大的阻碍,他们连续搜了几天也没有找到王扶之和将士们,而且因为被碎石封闭,里面的空间肯定很稀有,所以他们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至今仍健在的开国将帅(还健在开国将帅仅剩4人)(10)

但就是这个时候有人看到一个地方的坑道里面,竟然飞出了两只苍蝇,救援人员据此认为那个里面可能有人,所以他们从苍蝇飞出的位置展开救援,果然找到了王扶之和将士们。

就是因为这两只苍蝇的指引,王扶之才被成功救了下来。

1964年,王扶之被授予少将军衔。

4位开国将帅,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面发光发热,同时他们自身的经历是最宝贵的革命经验,所以这几位全军健康老人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活历史和珍宝,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利刃。

祝愿几位老人身体健康,继续见证中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