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种西瓜,防治根结线虫病正当时

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西瓜根结线虫病的危害也日趋严重。据调查,连续种植3年以上的地块,发病株率达38%—100%,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根结线虫病已成为西瓜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症状

1、苗期:苗期发病,病苗叶色变浅,叶缘枯黄,严重时死苗;幼苗根部产生浅黄色大小不等的根结。

西瓜病虫防治技术(防治这个虫正当时)(1)

苗期被害症状

2、成株期:主要危害根部。受害后,根部发育不良,根系少,侧根和须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有时串生。新生根结初呈白色,有绒毛,后期变为褐色,且结成大块,表面较粗糙。解剖根结,病部组织有乳白色线虫。发病轻的植株症状不明显,只有少数叶片变小,坐不住瓜;发病重的植株缓苗慢,不易长新藤,植株叶片明显缩小,叶片发黄,瓜少而小,且多为畸形瓜,严重的植株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后青枯死失去商品价值。

根部被害症状

二、病原

危害西瓜的根结线虫称南方根结线虫,属动物界线虫门。病原线虫雌雄异形,雌虫体白呈卵圆形或鸭梨形,体形不对称,颈部通常向腹面弯曲,排泄孔位于口针基部球处,会阴花纹呈卵圆形或椭圆形,背弓纹明显的高,弓顶平或稍圆,背纹紧密或稀疏,由平滑到波浪形的线纹组成,一些线纹向侧面分叉,但无明显侧线,无翼,无刻点,腹纹较平或圆,光滑。雄虫细长,虫体透明,交合刺细长,末端尖,弯曲成弓状。二龄幼虫长为375um,尾长32u m,头部渐细锐圆,尾尖渐尖,中间体段为柱形。

西瓜病虫防治技术(防治这个虫正当时)(2)

西瓜病虫防治技术(防治这个虫正当时)(3)

雄虫形态 雌虫形态

西瓜病虫防治技术(防治这个虫正当时)(4)

根结线虫生活史

三、发病条件

1、发病田块施肥,基本上以未腐熟有机肥为主,且直接表施于根际周围。特别是施未经处理鸡粪的田块,发病最重。取部分鸡粪到有关部门检查,发现鸡粪内有一定数量的根结线虫。 2、田间含水量较高,周围为水稻田,适于线虫繁殖和侵染。同时土壤湿度高,使部分根系生长不良,根系伤口增多,利于根结线虫侵入危害。 3、温度:土壤温度20℃-30℃,土壤含水量40%-70%时,最适于线虫的繁殖和侵染。土壤温度低于10℃和高于40℃,幼虫停止活动,55℃经10分钟致死。

四、发生规律

1、初侵染:西瓜根结线虫病是由根结线虫侵染引起的,该虫主要分布在3-20cm的土层内,尤其是3—9cm的土层内最多。以卵或二龄幼虫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越冬卵孵化为幼虫,继续发育后侵入西瓜根部,刺激根部细胞增生,产生新的根结或肿瘤。

2、再传染:产在根结里的卵孵化后发育至2龄后脱离卵壳,进入土壤中通过病土、病菌、病残体、灌溉水、农具等方式传播。

五、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根结线虫病属于土壤病害,传播途径广,一旦土壤被其污染,就很难清除。病田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或改种甜椒、大葱、蒜、韭菜等抗耐病蔬菜,降低土壤中线虫量,控制或减轻对下茬西瓜的危害。 2、培育无病壮苗:在无病区或选用无病土育苗, 或采用基质营养盘育苗。 3、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做底肥,合理进行追肥和浇水,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把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土壤深翻25cm以上,把线虫翻入底层或暴露于地表,消灭部分线虫。 4、高温土壤杀虫:在夏季6月底至8月,春大棚西瓜拉秧后,清除残株、杂草,耕翻耙平后,灌水、覆盖地膜。然后密闭塑料大棚,使棚温达到50℃-60℃,20cm地温达40℃以上.持续15天,可杀死大部分线虫,并可兼治其它土传病害。 5、土壤处理:过去使用的杀线虫化学农药,多数产品对环境污染较重,对人畜环境不安全,现在大多已被禁用。近年出现一些绿色、环保、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防效较好。在西瓜育苗和定植前,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与适量细土拌匀掺入营养土中或定植沟内。或用 5亿活孢子/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3—5kg/亩处理土壤。也可用10%噻唑膦颗粒剂2—5kg/亩处理土壤。效果均较好。 6、药剂灌根:西瓜生长期间,发现根结线虫病株,要及时刨出根系,挖出病土,清除病残体;首选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0.012-0.015克/株灌根,既可以有效防治根结线虫,同时还可以防治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病害,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浇灌病株,每株灌药液250-300毫升,视病情,间隔7-10天一次,连续灌药3-4次。可有效控制线虫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