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这副对联寄予了为医者希望世人都能够身体健康的美好愿望。但是人都会有生老病死,病情危急时,最渴望的无非是遇到一位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1)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对联

1984年,钟南山医生还不是非典里那个“第一功臣”,也不是新冠疫情里的“定海神针”,只是一位初露锋芒的呼吸系统医生。但48岁的他却面临着一个人生中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就是拯救病情危急开国元帅叶剑英

开国元帅叶剑英到底患上了什么危急病症?钟南山医生最后又是否将他医治好了呢

开国元帅 病情危急

叶剑英元帅出生于风雨飘摇时,心怀国家未来。先后参加了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指挥得力,力挽狂澜创造了诸多军中奇迹。周总理曾夸赞叶老:“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但英雄再勇猛,也有垂垂老矣的时候。随着岁月的流逝,叶老戎马半生带来的健康隐患逐渐开始暴露出来,健康状况大不如前。1982年,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叶老已经85岁高龄。就在不久前,叶老被诊断出患了一种“难治之症”。一到阴雨天,叶老的肺部就会感染,并且感染时常发作,痛苦难忍,病情十分凶险

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2)

青年叶剑英

其实早在1979,82岁的叶老身体上就出现了一些不适。这些不适最先是叶老身边的工作人员发现的:叶老在走路的时候迈步不稳,并且步伐也越来越小。考虑到叶老的年纪,工作人员们纷纷嘱咐叶老早点去医院检查一下,以免病情恶化。

但当时我国刚刚拨乱反正,重新稳定。叶老忙于军委工作,日理万机,实在抽不出空去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叶老的这一情况引起了邓小平同志的重视,考虑到开国元勋们大都年过70,却没有一个系统的保健机构。于是在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下,次年中央保健委员会正式成立,专门为党中央工作人员服务。

叶老也接受了中央保健委员会医生的详细检查。检查结果证明:叶老的身体状况果真有问题!但具体的病症却迟迟无法确定。查不出病情,就没法向叶老交待,更没法向党中央甚至全国人民交代。一时间,中央保健委员会的医生们也十分焦急。当然,这种焦急是瞒不住叶老的。

为了缓解医生们的心情,叶老对专家们笑着说:“你们不用再费工夫找我得的病叫什么名字了,我自己给它取一个不就行了。就叫‘难治之症’吧”。周围的医生纷纷被叶老的幽默逗笑,但内心也更加坚定了早日弄清叶老病症的想法。

随后经过专家的努力,终于查清了叶老所患的病症,这种病叫“帕金森氏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不仅会导致得病者手臂颤抖,走路不稳,还会使患者的身体免疫能力迅速降低。因而这种病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其中就包括肺部感染。肺部感染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还好,但叶老已经80多岁,呼吸道炎症对叶老来说分外凶险。专家们都忍不住为叶老揪心,担心病情恶化。

果不其然,在叶老85岁时,病情迅速恶化。叶老的肺部经常发生感染,一旦感染就要输液治疗。对于曾经叱诧疆场,威风八面的叶老来说,输液竟成了年长时的“苦差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叶老因为血管比较细,每次输液时都不好找准位置,要反复穿刺。另外叶老因为病情原因,一输液就要输好久。这对“闲不住”的他来说真是一种折磨。

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3)

叶剑英

护士们为了减轻叶老的痛苦,每次输液扎针前都要仔细观察一会儿,确保一次就完成。看着护士们紧张兮兮的样子,细心体贴的叶老忍不住安慰她们:“扎失败了也没事,这个不怪你们嘛,是我的血管给你们造成了困难嘛”。护士们对此深为感动,对叶老更是精心护理。但尽管医生护士们精心照料,年过80的叶老身体属实远不如以前,依然避免不了被病痛折磨。

但即使身体再不适,叶老依然一心惦念着祖国和人民,难以舍弃工作。1982年9月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大会上叶老曾真诚发言:“我今年已经85岁了,年老体弱。跟年轻时候没法比了。但只要党和国家需要我,我必当尽力而为,死而后已。”

但工作无疑加重了叶老的病情。两年后,叶老的肺部感染再次恶化,甚至出现高烧不退的现象,呼吸道多次被痰堵塞。这引起了相关领导人员的担忧和重视。叶帅作为新中国重要的建设者,他的健康关乎党和国家的稳定。因而必须设法改善叶老的病情,延长他的生命。

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4)

叶剑英

但经过多次治疗后,叶老的情况还是没有明显好转。以至于中央保健委员会的副主任王敏清沉痛地说:“叶老病情的复杂程度是我平生第一次遇到,治疗非常困难,可以说叶老的抢救就是医疗保健史的淮海战役。”

当时医疗小组全体医务人员都集中到一起,不分昼夜地对叶老进行监护。面对叶老严重的病情,中央一面命令医务人员全力施救,另一方面也无奈地做出了最坏打算,着手让人民大会堂预备追悼会会场。

临危受命 不负众望

就在这个危急关头,一位呼吸系统医生被急调入京。此后成功使叶老的病情顺利恢复平稳。这名医生正是48岁的钟南山先生

1936年10月20日,钟南山先生在江苏南京出生。钟南山先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是我国著名儿科医生钟世藩先生,母亲也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的廖月琴女士。钟南山先生从小耳濡目染,对医学也十分感兴趣,最终选择子承父业

1955年,19岁的钟南山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开始迈入从医之路。但钟南山先生的从医之路并不平坦。1960年,在北京医学院毕业以后,24岁的钟南山先生留在了学校任教,一待就是近十年。期间没有实地参与过治疗工作。但和父亲的一次谈话让钟南山先生开始积极投入到实地的医疗工作里。

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5)

钟南山

1971年,35岁的钟南山先生回到了家,见到了分别已久的父亲钟世藩。父亲对着儿子语重心长地问道:“你今年多大了?”,钟南山先生回答:“35岁”,随后父亲忧虑地说:“都35岁了,真可怕”。

听了父亲的话,钟南山先生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父亲的这句话点醒了他:自己已经35岁了,却还没有什么大成就。于是钟南山先生开始认真地对自己想要实现的人生价值要走的路进行了思考。

正如钟南山先生所说:“我的医教生涯,是从35岁开始的”。从那次谈话之后,钟南山先生开始认真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1978年,钟南山先生和侯恕副教授共同完成了论文《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和治疗慢性气管炎》。这一论文因价值巨大被评为“国家科委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钟南山先生因此获得了公派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的机会。

于是钟南山先生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修,师从著名呼吸科教授弗兰利门下。但当时的英国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历,老师弗兰利也并不信任钟南山先生,竟把原定2 年的留学时间改为8个月,对钟南山先生说:“你根本不用待两年,一个观察者而已,留8个月就足够了。”

钟南山先生受到轻视后,感到分外耻辱。他个人被轻视还好,但留学就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为了给自己,更是给国家争一口气,钟南山先生发奋努力。凭借着自己在医学上的天赋,积极吸收英国医学理念,很快就成功取得了6项重大成果以及7篇学术论文,其中4篇被发表在了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以及糖尿病学会上。最终钟南山先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改变了英国师生对中国医生的偏见,为自己和国家赢得了尊重和信任

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6)

钟南山

看到钟南山先生的实力,老师弗兰利主动表示:“你想在英国待多久就待多久。”面对导师的多次挽留,钟南山先生还是坚定选择回国,他对老师说:“是国家把我送来留学的,国家需要我,我就一定要回去”。很久以后,老师弗兰利对这位学生还是印象深刻,曾写信到中国驻英大使馆,信上说:“在我的学术生涯里,从来没有遇到过像钟南山先生这样的勤奋好学的学者。”

从英国回到祖国之后,钟南山先生在广州医学院任职副教授。并很快就因为能力突出,成为了一名权威的呼吸科专家。也正是因为钟南山先生能力不凡,所以回国仅一年就接到拯救叶老的重大任务。

接到中央急调的钟南山先生深知叶老情况危急,不敢怠慢。立刻拿好东西从广州坐上了直飞北京的专机。10小时后,顺利到达抢救大厅。说来叶老和钟南山先生还有很深的缘分,钟南山先生父亲所在的医院正是由叶老亲笔题词

深知叶老为国为民劳苦功高,奉献一生,钟南山先生决定不遗余力,一定要留救下这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帅。于是紧急组织好医护人员,钟南山先生一行人对叶老进行了紧张抢救。8月10日,叶老病情趋于稳定,逐渐苏醒了过来

医者仁心 国士无双

叶老苏醒后,钟南山先生立马对他身体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监测,确认指标渐趋正常后也终于暂时放下了心。对于成功抢救叶老的钟南山同志,中央小组表示非常感激和钦佩。1984年12月27日,相关领导在人民大会堂为钟南山先生等抢救有功的医护人员举行了招待会。次年,医术高明的钟南山先生被指定为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

经过钟南山先生的努力,叶老多了2年的珍贵时光1986年10月21日,叶老心脏出现了室颤,并且按摩无果,最终于次日凌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7)

叶剑英雕像

虽然叶老已经去世了,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为国为民奉献一生的英勇事迹。这些事迹也激励着钟南山先生继续前行

《小儿卫生总微方论》里说:“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深刻地体现了医者仁心。而这句话在钟南山先生身上就是最好的印证。钟南山先生带着对叶老的钦佩,继续奋战在医疗第一线上。2003“非典”爆发的时候,钟南山先生已经67岁

这一奇怪肺炎不断扩散,竟席卷了全球。钟南山先生看到医护人员不敢跟患者接触,很不利于病人情绪的稳定。于是果断表示:“把所有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一句话感动了无数患者和家人。

2月,广东非典病例激增,钟南山先生临危受命,出任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组组长,完成了一次“最美的逆行”。在应战“非典”的过程中,钟南山先生因连续38个小时没有休息而累倒了。但只是简单地输了输液,就又投入战斗。在钟南山先生的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许多患者也顺利恢复了健康。

17年后新冠疫情爆发。钟南山院士再次“逆行”,义不容辞地坐上了去往武汉的高铁。此时的他已是 84岁高龄,满头华发,但仍然精神矍铄,意志坚定。面对武汉严重的疫情,钟南山先生痛惜地哽咽着说:“全国帮忙,武汉能够过关!”随后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安全,钟老又全力奔走在“抗疫之路”上。钟南山先生不仅是抗击新冠疫情的指挥,更是人民心中的“定心丸”

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8)

钟南山

在这两次“逆行”里,钟南山先生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名医者的仁心和担当“国士无双”这4个字,钟南山先生当之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