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网评中俄已反守为攻(8年前中俄签订的)(1)

  文 | 华商韬略 赵昱

  “中俄背靠背,欧美空垂泪。”

  欧洲一定没想到,自己对俄罗斯的“制裁”这么快就遭到了反噬。

  不久前,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急速飙升,以600%的涨幅创下了历史新高,每千立方米达到了3600欧元的“天价”。作为重要的能源,天然气价格突然暴涨,影响的是百姓的生活。

  究其背后的缘由,还是因为俄罗斯暂停了对欧洲供应天然气的贸易,才导致欧洲的天然气供不应求,出现了重大缺口。

  然而,在这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危机中,中国却几乎“毫发无损”。

  为什么作为全球进口天然气最大的国家,中国几乎没有被影响,甚至还能隔山观虎斗呢?这一切的一切,还要从8年前中俄签订的一个贸易单子说起。

外网评中俄已反守为攻(8年前中俄签订的)(2)

  2014年5月,中俄在上海签订了一笔非同寻常的订单,这份由两国领导极力推进的天然气供气协议,不仅金额高达4000亿美元,签订的合作期限更是长达30年。

  合同中的条款规定,俄罗斯从2018年起,每年以相对稳定的价格向中国提供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用以填补中国进口天然气空缺的市场。

  当时,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总裁米勒直言道,这是俄罗斯乃至全球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天然气生意,中俄签订的合作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绝后的规模。

  但事实上,这笔合作的达成却远没有想象中来的容易。

  为了签这个“世纪大单”,中俄两国整整谈了20年。

  1994年,中方收到了由俄罗斯石油企业提出的“从西伯利亚延伸石油管线到中国东北”的建议,中俄首次开始商议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事项。1996年,中俄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共同开展能源的相关协议。

  20年间,中俄不断针对资源落实、管道走向、定价标准和付费方式进行讨论,重重难点导致此项目一直未被推进。

  直到2014年,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全民公投之后加入了俄罗斯,事情出现了转机。

  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使得俄方与欧美的关系愈加紧张,为了制裁俄罗斯,欧洲多国开始抵制俄罗斯的天然气,俄罗斯的出口天然气订单急剧下降。

  在这样的情形下,俄罗斯急于寻找新买家来填补市场空白,而中国的能源需求旺盛,经济发展迅速,无疑是最佳买家。

  因此,中俄两方迅速锁定了彼此,天然气的贸易终于得以开展。

  然而,此次合作也存在着诸多争议,其中最为核心的矛盾点就是价格。

  在中俄签约之后,不少我国网友高呼:中国当了“接盘侠”、“冤大头”,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开玩笑地说道“中国人是在喝我们血!”显然,中俄双方对于商定的价格都不满意。

外网评中俄已反守为攻(8年前中俄签订的)(3)

  那么我国花4000亿美元买的天然气,到底亏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俄罗斯给到中国的价格并没有实惠,但这个合同一签就是30年的时间,它的标价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再加上俄罗斯对于永久冻土的维修成本和管道建设费用,中国拿到的价格一定是相对便宜的。怎么来看,这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不过,这笔订单真正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低廉的价格。

  它不仅为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提供了保障,还优化了国内天然气的结构,助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从今天的角度出发,它甚至使国内市场免受天然气价格的冲击,造福了每一位百姓。

  不得不说,8年前的这一波神操作,无形中增强了我们的底气!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