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 社会混乱

百姓民不聊生

朝廷中朝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1)

这可以说是一场灾难

对于明朝而言这可能是亡国之痛

而对于百姓而言这便是切肤的生命疾苦

有人曾说要是明朝多几个名将便能救得了国家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注定走向灭亡的大明救不回来

这个时期的将领注定都很惨

明末有两个非常出名的将领

一个是抗清名将袁崇焕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2)

另一个则是被世人所诟病的洪承畴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3)

一个被世人称赞冤死

另一个投降还被写入了《贰臣传》的背叛者

两个人到底有多惨

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

这两个人注定是时代的悲剧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还得从崇祯皇帝说起

崇祯这个人用今天的视角来看

应该属于脑子不太好的类型

对待手下的官员极其苛刻

所以在他手底下做事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4)

事实上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情

而恰逢这个末代时期

明朝的党争情况非常的严重

可以说不进入官员集团就根本没法安稳当官

而袁崇焕恰恰就是这么纯粹的一个人

在他的眼中只有大明

对他来说只有完全的抗击清朝

打败皇太极 这样就能救家救国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5)

崇祯皇帝刚即位的时候

清除了魏忠贤 起用了袁崇焕

袁崇焕当场立下flag

承诺5年时间平复辽东

皇帝大喜 还将尚方宝剑赐给了袁崇焕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6)

允许他便宜行事

袁崇焕在担任辽东督师的时候

手底下有个将领叫毛文龙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7)

在被朝鲜节度使和后金军队给打败了

然后自己逃到了皮岛

弄了一个海外根据地

后来就被朝廷重视 带兵去了东江镇

领衔抗击后金兵马

说实话这个人还是有些能力的

多次打败了努尔哈赤的进攻

但是这个人有个很大的问题

每年浪费了很多的军饷

在有战事时他这个地方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这就让袁崇焕有点看不过去了

就想要除掉他

于是袁崇焕就来了东江镇

责问毛文龙违抗命令产生了冲突

然后袁崇焕列出毛文龙十二条罪状

用尚方宝剑杀了毛文龙

这在大明是很严重的啊

要知道大明不能随便杀人

更何况杀了一个一品武官

只是崇祯皇帝并没有处罚袁崇焕

因为这时候袁崇焕还有用

还要留着他对付皇太极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8)

只是袁崇焕没有平复辽东

反而让皇太极打到了北京城下

结果袁崇焕带兵回了北京城

偏偏还是同一时间

边防军队回京城 还驻扎在城下

这让皇帝怎么想 这不是要造反吗

于是袁崇焕就被以通敌之罪凌迟处死了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9)

只是其中的罪魁祸首还是要轮到党争之上

他的死完全是被冤枉的

而且死法还是被凌迟处死的

并且袁崇焕到死应该都不知道

自己为什么会死

想起来这样的感觉应该还是很冤枉的吧

另一个降清的洪承畴

从他的角度来看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10)

有可能是看到袁崇焕忠心为国反被处死

担心自己的下场也很正常

但是对于他个人而言 战败被俘

与其为了一个气数已尽的大明

拒绝投降 爱国而死

还不如投靠朝气蓬勃的满清

这样说不定能够有一番作为

但是说到底在长久以来一直都有的爱国思想下

投敌这种做法就显得极为不合适

且不论后果如何

最起码他是要被众人唾弃的

相比较于袁崇焕来说

洪承畴一生都在打仗

他是投敌了然后在大清充分的展示了他的才能

并且害死了很多人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11)

这样看来这个人实际上是很有问题的

并且作为在明朝当官的人来说

这个人实际上是做的很好的

他本是地方当官的

但是运气不好碰到了农民起义

他没有人可以来对抗

只能自己招募人来打

没想到还打过了

至此自己就一飞冲天

成为了封疆大吏

建立了赫赫军功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人

其实还算是尽心尽力了

并且投降之后也一直是尽心尽力的

在其位谋其职 这样说有道理

可真是如此吗

其实不然

洪承畴入了清之后 更是显示自己的能力

大肆屠杀自己的同胞

能力之强都足以被史料记载了

这样的人足以被后世诟病一点也不为过

而这个人的死可以说是安享晚年

请病回家 享年73岁

两个人最后的结局这里可以好好对比下

一个是尽心尽力的一直为国而死的将军

另一个是投敌杀害自己同胞的将军

袁崇焕死后有件很荒谬的事情

他尽力守护的百姓在他死后

用一两银子买了他的肉吃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12)

可以说他被冤枉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当时袁崇焕被擒获到刑场处死的路上

街道两边全部都是骂他的声音

而洪承畴投降入了满清

但是被用完之后就被弃如蔽履

他的后人更是被逼迫到毫无生存机会的境地

身上还背负了叛国投敌的千古骂名

尽心为敌国办事 杀害自己的同胞

这种罪名是永远都洗不清的

说起来这俩人能有这样的结局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这要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

现在假设你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

生活恬静美好 正在街头买菜

忽然听到全城戒严的消息

一打听才知道是皇太极打过来了

可是 你平时听的都是袁崇焕怎么怎么牛逼

有他守着辽东皇太极怎么可能打过来呢?

你想可能是袁崇焕打输了吧

过了几天 你听说袁崇焕居然率着边境重兵也过来了

就驻扎在城墙根下

这可不给你吓坏了

这时候 城里传出来流言蜚语

一定是袁崇焕投敌了带着人打过来了

然后还编了各种有模有样的故事

这不给百姓们吓坏了

又过了几天 袁崇焕被抓了

而袁崇焕最后的罪名有三个

主和议 擅杀大帅 谋反

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

这三个罪名 每一个都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再加上袁崇焕放皇太极进关这么一个大事

把全北京都放在危险之中

想不恨他都不可能

而袁崇焕后来的翻案

是其死亡之后多年才出现的

当然 还是按照《明史》的记载

袁崇焕死的时候无子嗣 无余財

“天下冤之”

虽然考虑到《明史》的立场可信度不高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

还是有这种可能的

因为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被围起来的北京人担心城池被攻破

可能会无意识的传播一些谣言

而在这里还要提一下后世对于他的看法

乾隆皇帝有这样一句话

“尚能忠于所事”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他一生文韬武略 为国为民只能算忠诚

但要论功绩 其实没得多大功绩

事实上的确如此

袁崇焕上任之后就夸下海口说要干掉满清

结果根本干不动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13)

乾隆的这句话可以说说的很中肯了

这根本就不能算是一句夸奖的话

只是因为这个人结局确实是有点惨

所以才被后人所纪念

志大才疏害了自己 也害了大明

所以他的惨状根本就还是要怪他自己

好歹袁崇焕还是个忠臣

值得世人所纪念

但是洪承畴根本上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汉奸

洪承畴做了什么事呢

为清朝江山立下大功

手底下同胞的血比十个汪精卫都多

虽然在晚年时期

洪承畴曾经保护过为了反抗剃头而起的民兵

但是不能说因为这点事就原谅他以前做的滔天坏事

关于洪承畴投降的事是这样的

洪承畴在战败被俘之后 开始闹绝食

后来皇太极爱才

特命同时降官的范文程前去劝说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14)

看看洪承畴是否真的宁死不屈

说话之间木梁上掉落下来一块灰尘

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

洪承畴一边说话 一边擦灰尘

于是范文程就回奏皇太极

说洪承畴连衣服都爱惜 肯定更爱惜生命

于是有野史记载

皇太极遣庄妃用美人计引诱洪承畴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15)

没想到略施小计就就范了

后来洪承畴便被视为了夺取中原的头号引路人

但凡他出手定是直捣死穴

最可笑的是 在他没有投降之前

为了感激崇祯皇帝的宠信

写副对联贴在厅堂“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他降清后有人将这副对联各加一字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如此言行不一简直就是个小丑

本来投降怕死虽然是挺丢人的

仔细想想也没啥 都是为了活下去

一点都不寒碜

可是洪承畴是什么人

皇帝最倚重的国之栋梁

百姓心中的抗敌英雄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16)

哪怕投敌之后一言不发只为活命就罢了

百年之后没有人会记得

可偏偏把屠刀挥到了自己人身上

也难怪吴三桂都能被封为王

而洪承畴只能做小官

这大概也是清朝往后都看不起他

把他当做反面教材的最大原因

与个人而言他没错

与国家而言他就是恶贯满盈

也的确应该有个不好的下场

最可笑的是洪承畴兵败的消息传到了朝廷里

崇祯帝以为他战死了

还专门设了十六坛祭他

袁崇焕把谁炸死了(洪承畴和袁崇焕)(17)

不料在第九坛的时候

有探子来报 洪承畴降清了

立马就撤了坛走了

可到现在居然还掀起了

洪家后人大肆为其修建纪念堂

歌颂洪承畴的事

表彰洪承畴爱民才是真英雄

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

说起来的确也是为了广大百姓好

不然谁也不知道百姓们

还要在水深火热的崇祯时代生活多久

可这价值观完全就出现了问题

一个汉奸怎么能拿到台面上来歌颂呢

简直刷新了人类的新认知

但是回到两个人的结局上来看

相比较之下还是袁崇焕更加惨一些

而洪承畴好歹还是颐养天年了

千刀万剐的下场也的确是太惨了点

“崇焕伏刑之惨情 令人毛骨悚然”

百姓都认为袁通敌 恨之入骨

纷纷生吞其肉

后来还有平民程本直为袁崇焕上书争论

还被斩首示众

这个冤情简直是比窦娥还冤

但是回到后世的影响来看

袁崇焕后世还是被平反了

历史往往是公正的

一个人是好是坏终究还是会显露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