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本书怎么来的?开篇作者经历过的一番梦幻指什么?浪漫的石头神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我是文化传梦人菊子,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关注。

红楼梦的故事是如何传行于世的(红楼梦这本书是怎么来的)(1)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自云曾经历过一番梦幻。这梦幻指曹雪芹所经历的由天堂到地狱、由繁华到毁灭的梦幻家史。曹家虽为皇家包衣奴才,但曹雪芹曾祖母为康熙乳母,祖父为康熙伴读和御前侍卫,加上祖上军功,曹家在康熙朝成为赫赫一时的望族。三代江宁织造,四次皇帝南下接驾大典成为众人羡慕的无上荣耀。祖父曹寅任江宁织造期间,兼任两淮巡盐御使,有给皇帝亲上密折的特权。雪芹少时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蹈甘餍肥的日子。康熙去世后,曹家失去皇上恩宠,雍正六年正月因亏空获罪被抄。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晚年更于京郊过着绳床瓦灶,茅椽蓬牖,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

由天堂到炼狱的生活没有使曹雪芹毁灭,而是使他得以重生。所以作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通灵说”指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剩余一块顽石被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传说。此石后来巧遇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被幻化成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的“通灵宝玉”,由他们携入红尘享受荣华。

红楼梦的故事是如何传行于世的(红楼梦这本书是怎么来的)(2)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有位空空道人访道求仙,看到了这块重归青埂峰下写满红尘往事的石头。石后又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石头说他半世亲睹亲闻的几个女子的闺阁琐事、闲情诗词无朝代邦国可考,只取其事体情理,令世人换新眼目。空空道人抄录回来后,“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故事是如何传行于世的(红楼梦这本书是怎么来的)(3)

可见,作者用血泪写成的《红楼梦》,考察其写的是哪个朝代哪个邦国的人和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物可能用合体法,杂取了生活中的种种人;也可能用拆解法,将生活中的某个人分解成了书中的几个人。这也正是人们觉得《红楼梦》既像是雪芹自传,又像是曹頫传记,乃至觉得是明珠家史或清庭宫史的原因。我们阅读时贵在体悟其事体情理,像空空道人一样读后换新眼目,把它作为孔梅溪所题的人生宝镜,懂得曹雪芹心中金陵十二钗女儿的至尊至贵处。“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开篇所提的“使闺阁昭传”的创作主旨,我们不可忽视了。要善于结合社会现实和我们自己,思考这种女儿品质是被弘扬传承了呢,还是像作者曹雪芹所担忧的那样在悄悄逝去呢。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下一讲我们讲《玄之又玄的<红楼梦>“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开篇法》,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