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

出门手机没电了,免费提供充电设备;碰上临时下雨,爱心雨伞随取随用;自行车车胎没气,到这儿就有打气筒……如今,这些生活中偶尔出现的小麻烦,再也不用费劲找地方,花钱寻帮助,只要到就近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都可以解决。全市4000余个拥有“百宝箱”功能的服务站,正在以燎原之势助力文明之花遍地开。

家门口的“百宝箱”

傍晚时分,吃完晚饭的王芳芳像往常一样带着儿子出来打羽毛球。想到明天上午需要开会,可能下班会晚,一向习惯“未雨绸缪”的她决定晚上提前买点菜。位于小区对面的邻里之间现代农贸市场一向是王芳芳的第一选择,超市干净不说,所有的菜品都可以追溯货源,让人放心。

一番选择后,她采购好了需要的菜品,正准备付款时,手机突然黑屏自动关机了。“坏了,出门前看着还有20%的电,天冷了,手机电池不经用了。”王芳芳心想,“本来想着买菜应该够用,就没带现金。真麻烦,还得明天再跑一趟。”无奈的她只得无功而返。这时,卖菜的摊主对她说,“那个服务站可以免费充电,不收费的。”

王芳芳将信将疑地来到前台,她看到,这个平常没注意过的站点,设置有医药箱、老花镜、放大镜、助听器、针线包、便民伞……药箱里还配备了创可贴、纱布等日常用药。小小的角落里,日常物品一应俱全。

“在这充就行,你要有事就去忙,我在这儿给你看着。”得知王芳芳的情况,志愿者于艳萍告诉她,不仅不收费,还可以帮忙照看手机,反正充电需要时间,她可以先陪儿子打羽毛球,一会儿过来取就行。“之前来这光顾着买菜了,虽然知道这里有一个服务站,但从没仔细留意过,没想到东西还很齐全,真方便啊。”王芳芳连连称赞道。

平时不起眼,却能解决大麻烦,这是很多市民对于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切身体会。“别看这些物件小,但样样用得着。”居民张丽珍说,之前碰巧电车没气了,需要到处寻找修车的地方,推着走很远才能发现一个。现在不用慌,一有事,就往这跑。“这有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工具,碰巧着急用的时候,不用再东奔西走,到这随用随取,特别方便。”

尤其今年雨季,雨伞成为服务站最受欢迎的“单品”。“经常出门时还没下雨,买完菜雷阵雨来了,附近居民现在都会习惯地来这里借雨伞,一会儿十几把雨伞就都被借走了。”于艳萍告诉记者,服务站从今年7月份成立后,为群众免费提供饮用水,为行动不便的市民提供轮椅,为意外擦伤的群众提供紫药水、创可贴……虽然服务站办的事都很微小,但却让“爱心”随处可见,“志愿”随时可为。

“无事不通”的志愿者

“您好,请问医保去哪里办理?”“慢性病怎么申报啊?”“您好,办业务需要先叫号吗?”……上午九点,丛台区政务服务中心内的人流量渐渐多了起来,“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也开始热闹了起来,志愿者崔延恩又开始了一天“屁股不挨凳子”的忙碌生活。

“别看政务大厅不大,但每天发生的故事可不少,帮忙照看东西、查询信息、帮忙叫号、网上申报、看孩子……什么问题都有,不管啥事,人家求助了,咱都得帮!”忙着解答问题的崔延恩一句话概述了他的工作。但面对每天来来往往2000余人的服务大厅,仅有三个人的志愿服务团队,工作当真有那么简单吗?在学雷锋志愿服务台账上,详细地记录着每天的志愿服务情况,那本厚厚的“雷锋日记”给了我们答案。

雷锋小时候的画面(他们的身影就是雷锋的样子)(1)

志愿者帮助市民办理业务。

“7月13日,腿脚不便的市民王先生办理业务,崔师傅看到后立刻上前提供帮助,推来大厅便民轮椅搀扶老人坐好,帮其叫号,全程推着老人陪同办完业务,一直把老人送上三轮电动车,才返回岗位。”

“8月26日,一位老同志来到政务大厅办理慢性病申报,因为老人年事已高,现在又是网上办理,程序比较繁琐,李慧琳耐心地帮助老人申报完成。”

……

志愿服务记录本上除了一些日常小事的帮助,对于业务办理的咨询更是占了绝大多数。原本对于专业内容一窍不通的崔延恩,为了能给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一有空就查资料了解政策,如今面对前来咨询医保、社保、工商执照等问题的市民,都

能解释得清楚明白,是办事群众心中“无事不通”的志愿者,更是“十项全能”的帮办员。

“您想办理什么业务啊?”在政务服务中心内,总能看到崔延恩这样的志愿者主动上前相迎、热情服务,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温暖。崔延恩说,“这里最常提问的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一些耳朵听不太清楚,有一些不会写字,还有一些不会操作手机,我们就从取号、叫号到填表、网上申请等全程提供帮办服务。”

“能解答得更详细一点,我们就尽量让居民少走弯路。比如少拿证件了,赶紧回去取,别排队;网上申报就可以的,就线上解决。总之一个标准,那就是让他们少跑趟、少麻烦。”崔延恩他们身着红马甲,忙碌在大厅的各个角落,指导在各个申报窗口,被夸奖在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口中。

经过层层审批,拿到营业执照的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谁说到政府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这里的志愿者都特别热情,办事效率还高,特别贴心!要不是他们一再嘱咐我该拿的证件,这个执照到手还得再晚一会儿。”

如今,社区、市场、医院、政务服务中心……一个个和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场所,都有“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标识闪现,一件件用体贴关怀铸就的便民小事,都是志愿者全身心投入的大事。这个一方角落的小小服务站,打通了新时代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展示邯郸文明形象的新名片。

邯报融媒体记者 薛雅兰/文 李一平 周绍宗/影

雷锋小时候的画面(他们的身影就是雷锋的样子)(2)

本文来自【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