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刷动漫电影《萤火虫之墓》的时候被评论区震裂了三观。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1)

《萤火虫之墓》一直被认为是“一部通过战争孤儿的兄妹情深和悲惨遭遇来表达反战主题”的电影。

可评论区却有网友认为这部电影不是“反战电影”: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2)

兄妹俩的悲惨遭遇也不是因为战争导致的,而是哥哥清太的又懒又馋和自私固执造成的: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3)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4)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5)

但真正让人瞠目的是,面对这些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与主流观点不一致的评论时,某些网友的反驳方式也令人叹为观止:真的把“盲目无知还态度蛮横”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口就是“宫崎骏的反战电影你也喷”、“宫崎骏的动漫说的是什么你能懂?”。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6)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7)

​这种无知又愚蠢中还带着莫名的高傲感的言辞,其恶劣程度跟刘三姐里的狗腿管家如出一辙。究竟要过多少年,这些人才知道什么叫做言论自由、各抒己见?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8)

​宫崎骏的作品就不能反驳吗?导演/作者出名了,他的所有作品输出的观念就都是对的了?有不一样的理解就是观众太low看不懂?

只靠“名气”和某些作品的成绩,就可以无视其他作品的具体输出内容,得到一味的吹捧跪拜?这是陈凯歌给的勇气吗?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9)

​在本应尊重客观事实的理性讨论的评论区里,被这帮“跪神论”者搞得乌烟瘴气,难怪有网友讽刺这类人为“愚民”,大清已亡296年了,却依然有人要给自己找个神仙皇帝来跪拜才能活着,也是悲哀。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10)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11)

​事实上,《萤火虫之墓》并不是宫崎骏的作品,它的导演是高畑勋,小说作者是野坂昭如,这两位在国内的知名度虽然没有宫崎骏高,但也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高畑勋被誉为是“日本动画业的黎明期就开始支撑着动画界的巨匠”,开发出了许多赛璐珞动画的表现技巧: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12)

​▼“赛璐珞”原本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合成塑料,19世纪的时候开始被美国人用来制作动画,随后赛璐珞动画技术普及到全球各地。相当于PS或绘画软件中的图层概念。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13)

在动画界,高畑勋的作品产量虽然不如宫崎骏多,全球知名度也没有宫崎骏高,但绝对是位名副其实的动画大师。

他的作品《阿尔卑斯山的少女》《百变狸猫》《辉夜姬物语》等至今都是一代杰作,至今看也不过时。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14)

​《萤火虫之墓》的小说作者野坂昭和也非泛泛之辈,他曾获得过日本文坛最高荣誉“直木奖”,兼具小说家、作词人和编剧的身份。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15)

​1967年,野坂昭和创作了短篇小说《萤火虫之墓》。

21年后,也就是1988年,高畑勋将《萤火虫之墓》改编成电影,从此《萤火虫之墓》成为了一部虽然经典但争议不休的动画电影,34年过去了,这部动漫电影至今排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动画电影里的前20名里。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16)

​从电影的职员表来看,《萤火虫之墓》唯一能和宫崎骏扯上关系的,大概是导演高畑勋是“吉卜力工作室”的三位创始人之一,且“吉卜力工作室”是这部动漫电影的发行方。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17)

所以那些觉得《萤火虫之墓》是宫崎骏电影的人,应该是除了看过电影,就对《萤火虫之墓》的其他信息一无所知的人。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18)

​因此,不要再说“宫崎骏的电影你也敢喷”之类的话了,你连电影的导演是谁都不知道,到底是在羞辱谁呢?人仗着自己的无知为所欲为。

俗话说的好:一切脱离客观事实的争论都是毫无意义的。

虽然我也不赞同“14岁的哥哥清太是直接害死4岁妹妹节子的凶手”,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19)

以及“《萤火虫之墓》不是反战电影而是反战败电影”等观点。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20)

但反对别人的观点总要基于客观事实,只有基于作品本身的讨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讨论”和“思想碰撞”。

为此,我不仅找了《萤火虫之墓》的官方资料: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21)

​还特意下载了《萤火虫之墓》的动漫电影和小说电子档: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22)

​尽力做到以电影和小说的具体内容为论据、论点,找出“真相”的证据。

特别是《萤火虫之墓》的小说电子档,建议每一个对动漫电影有疑问的看客都了解一下,它能帮助我们更直白地了解《萤火虫之墓》的时代背景、社会民生和主角的处境。(下载地址我会放在评论区)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23)

首先是关于哥哥有钱却不花的问题。

1】哥哥为什么有钱也不花?

1)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不少网友觉得:“这个哥哥最恶心的是妹妹都饿死了,他竟然还有存款”。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24)

​“明明有3000块,在那个年代也是一笔巨款了,非要等到妹妹都快死了才拿出来”。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25)

​一开始我差点也被这个观点说服了,因为在电影里,哥哥带着妹妹向农民伯伯“乞求”食物的画面,同样是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一幕。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26)

​还有妹妹病重后,男主妈妈存在银行里的七千元居然剩下三千元。

以至于曾经的我同样不能理解:既然有钱为什么还要乞讨,为什么不把钱拿出来购买粮食?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27)

直到,我在《萤火虫之墓》的小说中白纸黑字里找到了答案——因为有钱也买不到食物了。

原著小说中,没有兄妹俩和农民伯伯的这场互动,这场交谈是电影导演高畑勋的额外增加的戏份。

结合小说来看,兄妹俩并不是向农民伯伯“乞讨”免费的食物,而是在乞求农民伯伯把粮食高价卖给他们。但因为战乱,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农家更倾向于“以物易物”的方式出售粮食,把妈妈衣服卖光后的清太想用钱购买粮食,却被农民老伯拒绝了。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28)

​所以,动漫电影里,农民老伯说“不能老把食物‘分’给别人”,极可能是导演高畑勋为了美化农民而故意“乱讲”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衬托兄妹俩有多可怜,而是通过他们的“不懂事”衬托出农民老伯的善良和社会的温度。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29)

一个“分”字和一个“老”字,给观众最直接的感官是:兄妹俩没钱了,农民老伯出于善心曾多次把食物免费送给他们。

可如果结合小说来看,应该是农民老伯家里存粮也不多,哪怕清太和节子用钱跟他购买,也是在瓜分他所剩不多的粮食,所以哪怕他知道兄妹俩很可怜且给得起高昂的价格,却依然拒绝了把食物卖给他们。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30)

​在小说中,并没有鼓励兄妹俩努力活下去和劝告他们会阿姨家的善良农民老伯,他们与附近的农家之间牵绊的只有一个:兄妹俩想用钱购买粮食,但周围的农家在收取了比黑市的米价更贵的价格后,却只卖给他们碎大麦碎大豆等边角料。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31)

​正是因为没有大人引导和关爱,清太和节子才会在怀揣“巨款”的情况下,搬离阿姨家仅短短两个多月就先后去世。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32)

因为没有大人的帮助和引导,兄妹俩不仅买不到“正常价格”的粮食,连“黑市价格”的食物都买不到。这才是他们始终被死亡笼罩的原因。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33)

​正因为只能“以物易物”、有钱也买不到米,清太才不得不卖掉妈妈的遗物,甚至不得不冒着战火去偷衣服去换粮食。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34)

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把妹妹节子的死亡归咎于哥哥清太不肯花钱,明显是不合理的。

套用网友的话“3000块在那个年代也是一笔巨款”: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35)

​但他们搬出阿姨家至妹妹节子病重的这段时间,只过了一个多月,他们就只剩下3000块了,也就是说:仅一个多月,清太就花了近4000块向周围的农户购买粮食,却依然买不到大米和有营养的食物。

再对比黑市“一升大米二十五元”的价格,足以证明清太花钱如流水,以及周边的农家把清太宰得有多狠。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36)

​2)找不到花钱的地方

有钱买不到粮食,是兄妹俩在求生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哪怕六七月份恰好是水稻成熟的季节,但卖家不肯卖,买家有再多的钱也是一堆废纸。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37)

​经过与小说原著的对比,我们还能看到动漫电影里,导演高畑勋不仅把农民老伯美化了,还把阿姨也美化了。

原著中,节子和清太在阿姨家只住了十几天就开始喝“只有菜叶的汤水”,当时就已经“饿得难以忍受”了,却因为“钱尽管有,却不懂得到黑市去用”只能继续饿着。

▼清太饿到连粉刺的油脂都吃了进去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38)

​讽刺的是,阿姨家的租客就是精通黑市交易的海关工作人员。而且这个租客为了追求阿姨的女儿,经常赠送牛肉等高档食物来讨好阿姨。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39)

​也就是说,无论是租客还是阿姨,都有途径可以买到黑市的食物。

然而,兄妹俩在阿姨家住了一个月,不管是卖掉他们妈妈和服的阿姨还是租客都没有告诉过他们如何在黑市购买粮食。

他们的妈妈死后不到一个月,大人们也从一开始的同情: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40)

​到对战争孤儿感到厌烦了: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41)

​再到兄妹俩搬离阿姨家住在防空洞后的漠视: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42)

​各式各样的冷暴力都有,唯独没有大人帮助或教导过他们如何在黑市购买粮食或愿意出租房屋给他们住。

可以说,无论是高价卖给兄妹俩粮食边角料的农民,还是克扣他们财物却让兄妹俩喝汤水的阿姨,都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之辈。

你说哥哥清太不懂得成长,可他却在阿姨身上学会了把妈妈的衣服卖掉换取粮食。这也是哥哥清太在阿姨家唯一学到的生存技能。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43)

​因此,与其说哥哥清太不肯花钱,不如说他找不到花钱的地方。黑市在哪里、周围的乡村里谁家肯卖粮食、如何去最近的城市,在妈妈死后的一两个月里,没有一个大人告诉过他答案,他通通都找不到门路。

3)死亡来得太快,留给清太成长的时间太短

当看到有网友指责14岁的少年应该什么都懂的时候,我会觉得这种观点非常残忍。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44)

​哪怕没有看过小说,看过电影的人也应该知道:清太并不是一开始就生活在战争环境的。

清太的年龄为什么是14岁?而不是十二三岁或十五六岁?在我看来,14这个数字是非常有内涵的:

日本侵华14年,战场都在别的国家。直到1945年,日本才被美军轰炸了几个月。

也就是说,清太从一出生就享受着战争红利。出生在日本军官家庭的清太的整个人生,除了最后的几个月,都生活在“富裕”“和平”“安稳”甚至“欣欣向荣”的社会环境中的(这里双引号不是反话,表强调)。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45)

抛开受害国情绪,保持客观地看清太的情况:

他虽然在日本生活了14年,但他面对的并不是一个熟悉的、正常运作的生存环境。

于私,他刚失去了妈妈、房子,并和关系更密切的亲戚们失去了联系。

于公,战争骤然发生,物价、交易方式、日常生活、社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是客观环境还是个人境遇都发生了毁天灭地的改变,又没有大人和政府的照顾,才导致兄妹俩的妈妈死后仅3个多月,他和妹妹就相继去世的悲剧。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46)

​​一个14岁的少年再怎么拔苗助长,也无法在丧母之痛仅一个月之后,就立刻脱胎换骨吧?

因此,说哥哥清太不肯花钱,是真的冤枉他了。

农家不肯卖粮,黑市没有门路,大人们冷眼旁观,这才是兄妹俩只能吃连农家小孩都嫌弃的杂烩粥的原因——不是不肯花钱,而是有钱也买不到,有钱也找不到可以花钱购买粮食的地方。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47)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48)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钱都成了一堆废纸了,为什么哥哥清太取出三千元后又能买到食物,甚至还买了一个西瓜?

萤火虫之墓为什么那么感人(被误解的萤火虫之墓)(49)

​请听下回分解。


原创不易,请多点赞~

我是太乙真气,正正经经做原创文化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