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山少林寺有多少学生(河南嵩山脚下有座古老的书院)(1)

说起我国的高等学府,其实在古代就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并且教育水平很高。书墨飘香,我们称之为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的高等学府,始建于唐朝,兴盛于北宋,直到清末学堂兴起后,书院学制才被废除。

什么是书院

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如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书院主管人员的职责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兼作皇帝的侍读,“以质史籍疑义”。此外,唐代有些私人读书讲学之所,也称为书院,如:皇书院,在江西吉水县,唐通判刘庆霖建以讲学;松州书院,在福建漳州府,唐陈与士民讲学处;义门书院,在江西德安县,唐义门陈衮即居左建立,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梧桐书院,在江西奉新县, 唐罗静、罗简讲学之处。

书院的兴盛

书院盛于宋初。唐末五代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官学废弛,教育事业多赖私人讲学维持,宋初的统治者仍在忙于军事征讨,无暇顾及兴学设教,于是私人讲学的书院遂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影响极大、特点突出的教育组织。宋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说:“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宋初最著名的书院,除公认的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之外,还有茅山、石鼓等。这些书院一般是由私人隐居读书发展为置田建屋,聚书收徒,从事讲学活动;设置地点多在山林僻静处,后世认为这是受了佛教禅林精舍的影响。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一般也称北宋四大书院,宋代四大书院,是后人对宋代历史悠久、影响广大或名人辈出,获世人称道的书院例举。一般认为,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 、白鹿洞书院(今江西庐山)、嵩阳书院(今河南登封)、应天书院 (今河南商丘),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河南嵩山少林寺有多少学生(河南嵩山脚下有座古老的书院)(2)

嵩阳书院在古代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院落而言,而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较广阔。大致而言,除今天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建筑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比较有名的还有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

河南嵩山少林寺有多少学生(河南嵩山脚下有座古老的书院)(3)

院内廊房墙壁上镶嵌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字,其内容书法各具特色。西偏院有清代嵩阳书院教学考场部分建筑。嵩阳书院的讲堂和道统祠之间还有个泮池,古代凡考中秀才的都要举行绕池一周的仪式,据说孔子的故居在泮水之滨,绕池是为纪念先师孔子,表示要效先师之法,安邦治国益于天下。

1、三将军

登封古老的嵩阳书院,有两棵树龄4500年左右的“将军柏”,特别是“二将军柏”,树干要10个人才能合抱,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被称作“华夏第一柏”。

河南嵩山少林寺有多少学生(河南嵩山脚下有座古老的书院)(4)

2、石刻

明代石刻"登封县地图",刻于万历癸巳年(公元1593年),图上详细刻制着嵩山地区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和山川、河流、道路、村镇等名称,是登封文物分布图,又是登封县地图。

河南嵩山少林寺有多少学生(河南嵩山脚下有座古老的书院)(5)

这块石刻地图轮廓清楚,位置准确,一览此图,对登封县的全貌和文物分布一目了然。明代石刻登封县图是难得的艺术珍品,也是研究登封地理、文物和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3、大唐碑

嵩山碑王全称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以颂碑》,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通篇碑文1078字,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古时,人们是怎样将这么重的碑帽主上去的呢?到现在都是一个不解之谜。

河南嵩山少林寺有多少学生(河南嵩山脚下有座古老的书院)(6)

北宋的嵩山书院,像是士子们为隐逸情怀量身定制的“理想国”。“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事功,是终生准则,隐逸,又让内心难以割舍。对于家国,是进亦优,退亦优;对于个人穷达,则是进泰然,退豁然,进退坦然。在嵩阳书院,我们看得见一次放逐,成就了一次解放,成为了一次释放。由他们放出本心,放歌山林。司马光在这里重启了《资治通鉴》的著述,二程在这里开创了理学的先河。

当年的书院盛世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大师们们的教导,却是求进、求进!希望我们能找回文化的根,书院的魂。

来源:郑州市委宣传部公众号“遇见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