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朱光亚

回去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

林俊成

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朱光亚颁奖词

纵览全局,心系祖国。

朱光亚,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他保卫的是国,捍卫的是大国尊严,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他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吉利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他历任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教授,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当选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

关于朱光亚的资料(纪念朱光亚回去吧)(1)

名师教导 投身物理学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湖北武汉人,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院原子核物理专业,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科学家。在拥有50余年党龄的朱光亚心中,党和祖国的需要,就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18岁那年,朱光亚转入位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学习物理学,其间,他接触到了中共地下党员,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

1946年9月,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推荐朱光亚和李政道赴美国留学,攻读核物理学专业。留学期间,朱光亚密切关注国内形势变化,积极组织学生进步活动,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

关于朱光亚的资料(纪念朱光亚回去吧)(2)

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左起)在美国求学留影

1949年秋,朱光亚顺利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回归祖国 哪里需要哪里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时间,留美中国学生奔走相告。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刚获得博士学位的朱光亚立即决定归国。作为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留美学生会主席,他把北伐时“打倒列强”的歌填上“赶快回国”的词,以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名义多次组织以“新中国与科学工作者”“赶快组织起来回国去”等为主题的中国留学生座谈会,讨论科学工作者在建设新中国方面的作用,动员大家归国效力。

1950年初,面对美国经济合作署向朱光亚抛出的橄榄枝,他果断拒绝了挽留,自筹经费,取道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动身前,朱光亚牵头组织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家建设,先后有52名中国留学生在公开信上签名。

关于朱光亚的资料(纪念朱光亚回去吧)(3)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归国心切,时不我待!朱光亚抢在美国对华实行全面封锁之前,于1950年2月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辗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朱光亚回国之初,我国国防科技建设尚处于准备阶段。按照组织安排,他先被派往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又作为翻译前往朝鲜战场参与停战谈判,再到吉林大学培养国家急需的物理学人才……真正做到了“哪里需要哪里去”,并且无论去到哪里、面对什么样的工作,他都是全力以赴、毫无怨言。

投身事业攻关核武器研制

关于朱光亚的资料(纪念朱光亚回去吧)(4)

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左起)在一起

朱光亚秉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投身新中国的建设热潮。他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我国的核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奋斗终身。

1956年,新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这一年,朱光亚不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担负起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从这一年开始,他全身心投入到中国原子弹氢弹和核工业的伟大建设事业达半个多世纪。他说:“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关于朱光亚的资料(纪念朱光亚回去吧)(5)

朱光亚和钱学森在一起探讨问题

在中华大地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爆炸、第一次核航弹空投爆炸试验、第一次“两弹”结合试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等一系列重大试验,都是在朱光亚的参与组织领导下进行的。

朱光亚不但被誉为中国科技“众帅之帅”,也是一位各方公认的战略科学家。他始终走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着眼国家科技长远发展,在原子能和平利用的推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前期论证、中国工程院的创建等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等诸多方面功勋卓著,有力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994年,朱光亚被选聘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并担任中国工程院第一任院长、党组书记。他领导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为中国工程院的初创和发展做了大量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

1996年,72岁的朱光亚被推举为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1999年,75岁的朱光亚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朱光亚星”。在命名仪式上,这位毕生为祖国创造了无数功绩,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巨人只是淡淡地说:“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惊叹中国在原子弹和氢弹上获得的巨大而迅速的成功。后来李政道了解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支了不起的科学家团队。他在西南联大的同窗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领军作用。李政道脱口而出,称赞朱光亚是中国科技的“众帅之帅”。

遥望苍穹,“朱光亚星”熠熠生辉!“两弹一星”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不竭力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林俊成

供稿: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