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之一,也是战国历史上著名战役之一。除此之外,广为人知的还有信陵君窃符救赵,也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侠义人物,李白写有《侠客行》来歌颂。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纵观历史,除此之外,还发生过很多救赵之事,一次比一次惊心动魄,我们一一道来。

一、赵氏孤儿

赵氏的先祖造父驾车有功,被周穆王封在赵城,后代全部开始姓赵。传了几代之后,因周幽王无道,开始辅佐晋国,后来赵衰扶持重耳登位,也就是春秋五霸的晋文公,赵氏开始成为晋国主政大臣。赵衰死后儿子赵盾继承,一生侍奉晋国三朝国君,赵氏权倾朝野,赵盾之弟赵穿甚至杀了国君晋灵公,为家族此后的不幸埋下隐患。

赵盾死后儿子赵朔继承,当时赵朔尚且年轻,大夫屠岸贾是晋景公的宠臣,挑拨晋景公并擅自布下人马突下杀手,诬陷赵氏并满门抄斩灭族了。当时赵朔娶的是晋景公的妹妹,怀孕躲在宫中得以幸免,后来生下的就是赵氏孤儿,起名赵武。赵朔的门客公孙忤臼和程婴觉得赵氏一门实在冤枉罪不至此,陪主人去死容易,但是为了赵氏一点血脉不能轻易死。为避免屠岸贾斩草除根,程婴把自己孩子交给公孙忤臼躲在山中,并且假装跑去告发,后屠岸贾果然抓回并处死了,从此放心不再怀疑。

十五年后,程婴在山中带大赵武,并通过赵朔之前好友韩厥,将情况报告晋景公,景公醒悟感叹赵氏冥冥之中有神灵保佑,满朝文武都念赵氏之功,后诛杀屠岸贾,恢复赵氏原有官职和封地,从此恢复元气与威信,赵氏复兴。

围魏救赵真的成功了吗(除了围魏救赵还有哪些救赵)(1)

可见,日中则移,月圆则缺,强极则辱,赵氏家族阴祸积累导致惨遭灭门,几代之功绩又使得保存血脉,再次复兴。

二、智伯伐赵

赵氏复兴之后又传了几代,当时晋国国君已经没有什么实权了,朝内有六位大臣主政,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中行氏和范氏,后两家族相对较弱,智氏联合韩赵魏三家瓜分了中行氏和范氏的土地,之后还不满足,开始找韩赵魏三家要土地,韩魏都给了,赵襄子不给并且跑回晋阳了。

智伯联合韩魏两家开始攻打赵襄子,打了三年没打下来,然后拿汾河水灌晋阳城,城内一片汪洋,百姓易子而食,全城人都住在树上。智伯拉韩虎、魏驹一起看战况,洋洋得意的说以前真不知道河水这么好使,以后就得这么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韩虎、魏驹感受到了威胁,韩地平阳也挨着汾水,魏地挨着黄河,赵氏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

围魏救赵真的成功了吗(除了围魏救赵还有哪些救赵)(2)

赵氏再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晚上,赵襄子派家臣张孟谈出城去韩、魏营寨,陈说利害,三家都同意里应外合。韩魏突然反水,倒灌汾河进入智伯大营,杀智伯,赵襄子带兵杀出来,韩赵魏三家灭智后分了智伯的土地。也为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可见,骄兵必败,智伯太得意忘形以致反噬自己。韩魏引以为鉴,救人就是救自己。

三、围魏救赵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周天子被迫册封了三位为诸侯,晋国灭亡,开启了战国七雄的时代。

围魏救赵真的成功了吗(除了围魏救赵还有哪些救赵)(3)

又过了几十年,韩赵魏三国互有攻伐。

魏惠王时,庞涓为将,包围邯郸,赵国都城被围,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国以田忌为将,孙膑军师,出妙计不去解邯郸之围,而是直奔魏国都城大梁,此计即是围魏救赵,攻敌之必救。果然庞涓攻不下邯郸,大梁告急只能撤兵,路上又在桂陵中了埋伏,大败而归。

围魏救赵真的成功了吗(除了围魏救赵还有哪些救赵)(4)

不得不说孙膑奇谋之高明,齐军以最小的代价,不仅解了邯郸之围,而且重创魏军,此计也流传千古。

四、改革自救

战国时期,与周朝开创之时已经大为不同,各国都在探索富国强兵之道,魏文侯用李悝变法、秦孝公用商鞅变法、韩昭侯用申不害变法、楚悼王用吴起变法......

赵肃侯去世之时,各国都派上万部队名为吊唁,实为示威,新赵王赵雍15岁刚继位,不得不面对诸侯虎狼之师,全军戒备,大战一触即发。因为当时赵国并不强大,经常受到各诸侯国排挤,赵国地理位置特殊,北有匈奴、燕国,西有强秦,东有齐国,南接魏国,国内还有个中山国,可谓四战之地,打不过只能割地求和,赵雍决心励精图治,亲自主持变法强国,这就是赵武灵王推广的胡服骑射。

围魏救赵真的成功了吗(除了围魏救赵还有哪些救赵)(5)

赵武灵王变法下了很大功夫,他抛弃成见,力排众议,下令全军改穿衣短袖窄的服装,同中原华夏民族传统的宽袍大袖大不相同,训练骑兵,学习马上作战,骑射。赵国战斗力迅速有了极大提高,此后很长时间,赵国良将辈出,赵国之兵独冠六国之首,都是赵武灵王为赵国打下的基础。

赵武灵王是明白人,求人不如求己,自强才是根本啊。

五、信陵君窃符救赵

又过了几十年,赵孝成王四年的时候,秦国大败韩国,韩国上党郡不愿意归降秦国,自行决定归赵国。赵王找平原君商量后,白给的不要白不要,由此得罪秦国,爆发长平之战。开始廉颇坚守,赵王中反间计,换赵括为将,赵括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导致一战赵国损失40多万精锐部队,元气大伤,成为战国重大转折点。

围魏救赵真的成功了吗(除了围魏救赵还有哪些救赵)(6)

秦国赢下长平之战后,直逼邯郸。赵国精锐部队已经全军覆没,国都又到了存亡关头。只能向各国求救兵援赵。一方面平原君带毛遂等人说动楚王发兵,另一方面求助魏国,魏王派晋鄙带兵救援但只观望不出手。信陵君被逼无奈,只好想办法盗了魏王兵符,用朱亥锤死晋鄙,亲自带兵,几家诸侯合兵一处,大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暂时得以喘息。

围魏救赵真的成功了吗(除了围魏救赵还有哪些救赵)(7)

赵国就是六国之桥头堡,唇亡齿寒,救赵就是救天下。

六、李牧独撑

赵国北部与匈奴接壤,一直有部队在代地雁门关驻守,李牧正是驻守边关的大将,多年以来一直防守滴水不漏。匈奴是游牧民族,骚扰边关连秦国也是很头疼。李牧用计诱匈奴深入,然后包抄,用步兵大败匈奴骑兵军团,杀匈奴十万多人,灭掉几个部落,单于跑路,十多年不敢靠近。

北部边患得以肃清后,李牧率军又打败燕军几次,又在肥地和番吾两次打败秦军,以当时赵国之国力,实在难能可贵,李牧可以说是赵国在最后关头唯一可以依靠的支柱了。但是赵王再次中反间计,这个时候居然杀了李牧,赵国亡国。

之后李牧之孙李左车,也是著名军事家,留在赵地,秦朝灭亡后继续辅佐新立的赵王赵歇,可惜言不听计不从。赵国被韩信所破,韩信敬重李左车,任命为军师。

李牧是最让人扼腕叹息的名将之一,赵国自毁长城,不被灭天理难容啊。

七、杀庆救赵

秦朝末年,自从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天下大乱。一时之间,诸侯开始扶立六国遗孤,赵国复国,赵歇为新赵王,张耳为相,陈余为将。

秦国大将章邯、王离开始带兵四处平叛,正规军出手,各路起义军均受到重创。陈胜吴广被杀,楚国大将,项羽叔叔项梁兵败被杀,赵国大败,赵歇等被迫退守巨鹿,章邯、王离合兵围攻,赵国一灭,起义彻底失败。

新立楚王熊心任命宋义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楚国各路义军都归他指挥、项羽为副将、范增为末将支援救赵,存亡在此一举。可是宋义军队行至安阳,举步不前,打算坐山观虎斗,46天喝酒取乐,就等秦赵一战,然后去捡漏。

项羽分析以秦军之强,赵兵必败,赵兵一败秦军占领赵地,兵合为一路,就更强大,哪有漏可捡。各路起义军连吃败仗,勉强凑这么一支部队救赵,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当时天降大雨,士兵又冷又饿,项羽果断杀宋义,自立为代理将军,挥军北上。楚王本是由项梁所立,项羽也是项梁亲侄子,一直是起义军首领,部队愿意跟随项羽。

围魏救赵真的成功了吗(除了围魏救赵还有哪些救赵)(8)

于是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口粮,以示必死之决心。巨鹿之战项羽军以一当十,大破秦军,杀王离。不仅成功救赵,而且重创秦国,树立威望,天下诸侯进辕门都是跪着,不敢仰视项羽。

围魏救赵真的成功了吗(除了围魏救赵还有哪些救赵)(9)

这一次救赵和信陵君窃符救赵有异曲同工之妙。以项羽之强,不用窃符,全军皆可用。也无需晋鄙,自己就是战神。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赵存不存在已经不重要了,新的时代开始了。

我们可以看到,赵氏家族的兴衰有很多借鉴意义,自从造父以驾车技术起家,赵衰对晋文公不离不弃而终得高位,又经历赵盾之荣耀顶峰而暗藏阴祸,赵武之凄惨灭门却星火燎原。赵襄子不畏强权,勇斗智伯而逆袭,赵氏立于七雄之一。赵国虽地势不利,赵武灵王却自强不息,精兵强国得以中兴。而后又急转直下,长平一战几乎灭国,有名将不用而听谗言,处处败笔,自毁长城,几百年产业毁于一旦。

几起几落,可见自强才是真强,虽有困顿而终有转机;自己不图强,谁能替你负重前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