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古称“江陵”,湖北省地级市,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两岸,江汉平原腹地,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轻纺织基地,素有“长江经济带钢腰”之称。

湖北荆州武汉经济对比:湖北的中心的荆州(1)

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城历史长达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现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历20个楚王,定都长达411年,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

湖北荆州武汉经济对比:湖北的中心的荆州(2)

汉武帝元封五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东西汉时皆属南郡。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定治南郡。

晋永和八年,荆州定治江陵。

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隋开皇二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二十年改为荆州总管。大业初,复称南郡。

唐贞观元年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山南道分为东、西道,属山南东道江陵府,设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后置荆南节度使。上元元年,以江陵为南都,改荆州为江陵府;次年罢都。

荆州城区五代十国时,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国都设江陵。

明洪武九年湖广行省改置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荆州府改属河南布政司;洪武二十四年荆州府复属湖广布政使司。

清康熙九年置上荆南道,驻荆州府;雍正十三年上荆南道更名荆宜施道;光绪三十年荆宜施道更名荆宜道。

民国元年1月,荆州府裁府留县,所辖各县直属荆宜道;1914年荆宜道更名为荆南道;1921年8月复称荆宜道。1932年为湖北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6年改为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湖北荆州武汉经济对比:湖北的中心的荆州(3)

到明末清初时,武汉的汉口镇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当时天下“四大名镇”,武汉被称为“楚中第一繁盛”,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为什么武汉到后期会取代江陵,成为湖北省的中心呢?最大的原因原因还是地理位置。

古代中国,从中原南下荆州的路只有一条,就是经宛城,南阳盆地,从襄阳南下,到荆州,自古以来,北方政权想要南下攻占荆州之地,肯定要走这条路,包括曹操南下,蒙古南下,都是走襄阳这条路,而且蒙古打襄阳还打了几十年,襄阳一破,整个南方基本上就无险可守。

到了后期以后,南方经过大开发,特别是明清时期,武汉的地理优势就显露出来,武汉作为长江沿岸重要的港口,其水深、长江宽度、流向都优于江陵,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在江陵这一段九转十八回,大船不好走,相对来说,武汉的港口条件比江陵要好得多。

第二个原因就是陆路交通,江陵向南面是洞庭湖,陆路不好走,向西面是夷陵(今宜昌),山路险峻,夷陵也是江陵的西边屏障,向东沿长江就到了武汉,向北经荆州到襄阳,只有北边一条陆路好走,其它方向都不好走。

武汉经过开发,四面八方都有陆路可以走,而且武汉的位置算起来在湖北省靠东的地方,在整个中国来看,正好在最中间的位置,四个方向的陆路都好走,再加上长江水路,在明清时代,武汉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成为了湖北省的中心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