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花生的栽培技术(1)

(一)选择良种,精选地膜

良种应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稳产性能好的中晚熟品种。地膜宜选用聚乙烯微膜,厚度(0.007±0.002)毫米,幅宽85~90厘米。

(二)整地起垄,平衡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灌方便中等以上肥力地块,前茬收获后深耕25~30厘米。起垄在早春解冻后即应进行,最晚也应在播前20天把垄起好,以利保墒。垄距8590厘米,垄高10~12厘米,垄面65-70厘米。在测定士壤肥力的基础上,根据花生产量指标,一般亩产400千克的地块,基施圈肥4000-5000千克,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50~60千克,氯化钾10~15千克或草木灰80~100千克,硼砂0.5千克。

(三)精细播种,除草覆膜

当5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先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发芽能力,然后剥壳分级粒选,剔除虫蛀、破损和霉烂籽仁。选用籽粒饱满,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一级籽仁作种,亩用皮果25~30千克。并用种子重量的0.3%多菌灵拌种灭菌防病。

播种方法有两种是先播种后盖膜,二是先盖膜后播种。早春土壤墒情好和播种偏早的适用先盖膜后播种。一般采取开沟浇水先播种后覆膜的方法,使幼苗全齐匀壮。播种时种仁并粒平放或并粒插播,每穴用种2粒,播深3厘米左右,覆土拍平地面。播后喷洒除草剂,亩用50%乙草胺100毫升或禾耐斯30毫升,对水50~60千克,均匀喷洒垄面,然后盖膜。地膜要轻拉紧贴地面,四周封严压牢。为防大风揭膜,每隔3~5米压一道土埂。

(四)合理密植

早熟小果花生每亩1万~1.1万穴,中熟大果花生品种8500~9500穴,晚熟大果花生品种每亩8000~9000。一垄双行(花生行外侧距垄的边缘不少于15厘米),宽窄行播种,即大行50~55厘米,小行35~40厘米,六距16~18厘米。

(五)加强田间管理

1.前期促早发

花生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花生的栽培技术(2)

在苗全、苗齐的基础上,适当控制地上部的生长,达到苗壮、株矮、茎粗、枝多、节密、根系发达,以利于花芽形成,为花多花齐创造条件。

(1)破膜清棵,查苗补苗先播种后覆盖的花生顶土时,要及时开孔放苗,并在孔上盖湿土,厚3~5厘米,轻压一下,起到引苗出土释放第一对侧枝、自然清棵的作用;如果幼苗出现2片以上复叶,要抓紧时间放苗,以上午9时前,下午16时后开孔为宜,以防高温烫伤幼苗。结合放苗,将膜下侧枝抠出膜外。先盖膜后播种的出苗后应彻底清棵,并清除膜上过多的土堆,使两片真叶露出膜面。如有缺苗应及时催芽补种。

(2)防治虫害花生苗期易受蚜虫、红蜘蛛为害,防治时每亩喷洒10%吡虫啉或40%氧化乐果800倍水溶液50-60千克。同时,注意保护天敌(瓢虫)。

2.中期保稳长

花生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花生的栽培技术(3)

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力争快发芽、早开花、多下针、多结荚。(1)合理使用肥水花荚期是花生需肥水最多的时期,如肥水不足,会引起植株早衰,减少开花数量,影响果针和果荚的发育。始花期每亩追15~20千克花生配方肥,随即浇水。注意早灌涝排,提倡结荚期叶面喷肥。以补充养分供应,提高结实率和双仁果率。

(2)调节生长薹花生叶面喷洒多效唑可抑制植株增高,防止倒伏,叶片增厚,叶色加深,促进荚果发育,提高结实率和饱满度,增加产量。一般在始花后30~35天,如植株生长过旺,有早封垄现象,即第一对侧枝8~12节、平均节距大于或等于10厘米时,应叶面喷洒50-100毫克/千克多效唑水溶液40~50千克,以防植株徒长,提高光合产物的转换速率。不徒长的大田,不必喷药。

(3)防治病虫、花生田发现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可用40%氧化乐果或10%吡虫啉等内吸性药剂喷雾。对金龟甲可在7月初用辛硫磷颗粒剂墩施。叶斑病用40%多菌灵50毫升或用代森锰锌100克对水75千克喷雾,1周1次,交替喷药2~3遍。

3.后期防贪青早衰

花生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花生的栽培技术(4)

后期要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荚果发育,实现果多果饱防止烂果。

(1)防旱排涝花生饱果期是充实饱满的时期,仍需大量的水分。若遇干旱,应轻浇饱果水,否则会降低荚果饱满度和出油率。若雨水过多,土壤湿度大,地温低,影响荚果鼓粒,造成烂果,降低产量和品质,因此应及时排水防涝。

(2)根外追肥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面吸收能力尚旺盛,如养分供应不足,顶叶易脱落,茎叶早枯衰。应及时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喷施0.4%~0.5%尿素和2%过磷酸钙混合液1~2次,以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提高饱果率。

(3)除草防病虫要拔除田间杂草,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叶斑病,用代森锰锌、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防治,以延长叶片功能期,争取果多果饱。

来源:小刘种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