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杰出盲人,大家是不是马上就会想到海伦·凯勒和走街串巷拉着《二泉映月》的阿炳呢?我今天不说他们的故事哦。在讲故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今天为什么要讲盲人故事吧。

今天是国际盲人节,国际盲人节还有个别称呐,下面这些知识家长们要好好学习啦,别被家里的宝贝问倒哦

海伦凯勒的励志短篇小故事(你不知道的杰出盲人故事)(1)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White Cane Safety Day)”,这使盲人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自己的节日。

在这以前,盲人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些欧洲国家的盲人们经常在秋天举行文艺活动,并把这项活动的纪念日称为“白手杖节”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到45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4亿人,其中75%即1亿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尚有25%的低视力患者需要低视力保健,如需配戴助视器及视觉康复仪等。

我们常说“盲人是眼盲心不盲”,有的盲人心灵和智慧已超越常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些就是我今天要讲的 “杰出盲人故事”,看看他们超越常人的心智有哪些呢?

盲人书画家——沈冰山

心灵物语: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挚爱,可以强大到战胜命运的安排。那些不幸会被那份“执着与挚爱”捂热,并超越所有、成为一种独特的幸运,从而获得非凡的成功。作为父母,不仅要面对自己的人生,还得为孩子的未来负责,这双重的担子,更需要我们学会坚强。

对哒,您真的没看错,就是“盲人书画家”!盲人怎么能写书法、画画呢?沈冰山告诉你:能!有什么诀窍呢?咱先把这事放一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沈先生吧。

海伦凯勒的励志短篇小故事(你不知道的杰出盲人故事)(2)

图片与文字无关,只是觉得这个宝贝可爱啦

沈冰山,1934年4月出生于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独创了“沈氏盲人绘画技法”,是中国第一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盲人书画家,有好多著名的书画作品。1990年11月,应邀在毛主席纪念堂作画,所作《荷花》被毛主席纪念馆收藏。1994年12月2日应邀人民大会堂现场作画,作品《荷花》、《京华》为人民大会堂收藏。2005年中国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奖晚会上现场作画。除此以外,沈先生在象棋和扬琴这两个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我们来看看沈先生的成长经历:

家庭环境:家乡和家庭环境都充满文化氛围,使他从小就喜爱琴棋书画,特别是中国画。

艺术启萌:6岁开始,父亲教他学书法、画兰花。小学时,他常常跑到村头大庙听书,听古琴,或在街上的古玩店一站半天。

沈先生是20岁时,因右眼患上虹膜炎,左眼患上青光眼,于27岁完全失明的。

下面要揭秘“沈氏盲人绘画技法”了!

海伦凯勒的励志短篇小故事(你不知道的杰出盲人故事)(3)

中国象棋棋盘与沈先生的美术技法息息相关哦

沈冰山在跟沈庆生老师学象棋的时候,从中国象棋的排局理念“以少少子胜多多子”中领悟到绘画真谛。象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棋子摆在这些交叉点上,并随棋局的发展变化而在交叉点上活动。中间有河界,棋盘两头又有九宫格。

沈先生把象棋盘熟记于心,在作画、构图、布局上照此设定方位,从而克服了没有视觉的缺陷。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真的是什么困难也难不倒的呀!我记得贝多芬是在26岁开始耳聋的,晚年全聋。而那段时间(1819年-1824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摸盘布局”是沈冰山作画的第一个步骤。画纸即棋盘,数十个点、线以及界河、九宫格,就是他构图的坐标系。画前他先以手忖度cǔn duó,确定结构走势,再把棋局、棋子纵横搏击的特点融进笔势、节奏。

盲人作画称为“心画”,盲人用来“心”来感知外界。

沈先生因为看不见,所以,他用手触摸别人作品的笔路和笔墨层次;用手触摸一切有灵性的自然物状。他常在诏安南山把大张荷叶展平,拆花瓣;在村舍抱鸡鸭猫兔于怀中,以体会出各种物象的内在质感、躯体的弹性、骨骼的硬度。画的都是心里有的,自己能用心去“看”得到的东西。画以心作,灵性活现 。

明末著名盲人诗人——唐汝洵

心灵物语:他们从出生起,就只给自己留一条路,路堵上了,必须想办法跨过去!教育孩子,是一件劳心劳力的活儿,孩子聪明也好,调皮也罢,你别无选择。认真的面对他,不要为自己的做不到而找借口,他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没那么可怕,不是吗?嘻嘻。

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海伦·凯勒,因为她的故事更突出,她不仅失去了视力,还失去了听力。在失去视力后如何学习,唐汝洵和海伦·凯勒的方法,如出一辙,那就是靠超强的记忆力。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明末著名的诗人,再看看这个共同的方法吧。

唐汝洵,一生写了1000多首诗,成为名闻天下的诗人。他智力超群,3岁时,哥哥教他读书识字,读书和数量和识字量都超过同龄孩子数倍。在5岁时,他得了天花,双目失明。眼睛看不见怎么看书看文呢?

我们先看看海伦·凯勒的方法,再看唐汝洵的方法。

海伦还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

1、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

2、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

3、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

4、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

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有不屈不挠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唐汝洵“结绳记事”读书法:

海伦凯勒的励志短篇小故事(你不知道的杰出盲人故事)(4)

1、 哥哥读书时,认真地听默默地记。

2、 在绳子上打上各种各样的结儿来代表诗句,用刀子在木板或者竹子上刻上各种各样的刀痕代表文字。(这应该是最早的盲文吧)

3、 摸着绳结和刀痕,大声地朗读。

他用这种方法读了不少书,记了不少诗。后来,他学着写诗,在作诗时,如果有人在身边,他就念出来,请旁边的人帮他写在纸上;如果没人帮他写,他就用结绳和刻刀痕的方法把诗记下来。

因为眼睛看不见,那能听到的每个字都显得弥足珍贵,此时,记忆力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也因此,他们都拥有超常的记忆力。

盲人钢琴调律师——刘天川

心灵物语:将你的长处放到最大,并专注于此,你的能力就能异于常人。无论是你对自己还是对你的孩子尚不满意,请用欣赏的眼光找出这个“长处”吧。

海伦凯勒的励志短篇小故事(你不知道的杰出盲人故事)(5)

我在大学学习钢琴时才知道,原来钢琴的琴键是需要定期调试音准、音色和音量的,否则,弹出的曲调就会显示干涩,没有弹性和穿透力。因此,钢琴调律师被称为琴弦上的“工程师”

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刘天川被当时英国教会办的盲人学校专程送往英国学习钢琴调律和钢琴维修技术。回国后,他又在福州带出了好几位盲人钢琴调律师。李伯林、陈忠良、刘涛等都是刘天川先生带出的高徒。这些盲人钢琴调律师在上世纪中叶和六七十年代在福州的钢琴调律市场都享有盛誉,连那些明眼的调律师在业务和水平上与这些盲人相比也自感不及

因盲人眼睛看不到,听力一般都胜于常人,中国与音乐有关的盲人由来已久,历中上著名的盲人乐师是战国时晋国师旷,据说:当师旷弹琴时,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侧耳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翘首迷醉,丢失口中的食物。

软件工程师——王永德

心灵物语:对新事物永远充满好奇,不惧困难,当困难被解决时,不仅能突破自我,还能广惠你所在的群体。当你对宝贝怕困难而烦恼的时候,想想自己,你为他做出榜样了么?

海伦凯勒的励志短篇小故事(你不知道的杰出盲人故事)(6)

信息化社会,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那么,这些工具的使用对盲人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呢?我感觉是好的。比如微信可以语音,方便盲人交流。我用的手机是华为P30,有次因为好奇,我开启了盲人模式,每一步都有语音提示怎么操作的,我这人操作设备总是笨笨的,怎么都出不来,弄得我手忙脚乱的~哈哈。

广东的王永德,1997年4月开始接触电脑,10月份便开发出盲用DOS系统数据库。(我是1995年接触电脑的,也算是比较早的一批用电脑的工作者了,我到现在对系统这种东西还是有一种恐惧感~哈哈)

1999年末,王永德又成功设计和开发出电脑Windows系统的“永德读屏语音软件”,为广大盲人应用电脑进行数据库操作、编辑文章、收发电邮和上网浏览开辟了无障碍通途。

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布伦克特

心灵物语:不放弃的梦想,终会实现!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一项技能超群,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名列前茅,但如果孩子连梦想都没了(梦想并不一定要嘴巴讲出来,但家长一定不能浇灭它),就真的一无是处了。

海伦凯勒的励志短篇小故事(你不知道的杰出盲人故事)(7)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语教师做了一件很在趣的事情。他在50年前,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老师,他给全班31个孩子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孩子们的作业被这位有心的老师珍藏了起来,而且连他自己都忘记放在哪里了。这期间学校曾在德军空袭伦敦时遭受过轰炸,他以为作业本被炸飞了。可在不经意间,他在自己家里找到了它们,他顺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能进入内阁。

布罗迪很想把这些作业寄给当前的31个已年过半百的学生,那将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一家报纸帮他实现了一个愿望,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年那个叫戴维的小盲童正是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

布伦克特的回信大意是:

那个叫戴维的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 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三岁时的梦想保持50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梦想的那个人了

我终于在国际盲人节的前夜写完了这篇文章,它是目前为止,我最满意的一篇“鸡汤文”,浓浓的香味,上海今晚特别冷,喝碗“鸡汤”,暖和暖和,“适宜”吧?记得点赞哦。

来源:儿童心理成长

作者:刘鸿雁

儿童文学作家,童话心理学家,“童心悦读”创始人。儿童心理、亲子阅读讲座教授,上海重大教育项目核心成员,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客座导师。沙盘咨询效果显著、广受好评。线上面对家长、线下面对儿童和家庭,至今已提供服务3500多人次,讲座千场,受惠万人。家教专著《管束与放手之间——来自50个中国家庭的育儿难题》一书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儿童情绪管理绘本丛书《乐桃桃玩穿越》,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荣获“上海好童书奖”,第24届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图书评选活动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