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保定有一条街叫半亩园。东西走向,长约120米,西抵延寿寺,东连永华路。在这条街的北侧,过去有保定最大的会馆一一安徽会馆也叫两江会馆。这与保定历史文化有很大关系。保定作为直隶省会,到省会办事的人每天都很多,会馆的兴起,与古城当时流动人口也有直接关系。

保定江湖故事集(保定故事76半亩园)(1)

金正大四年,蒙古太祖22年1227年重建保州城以后(后改顺天路)到洪武元年(1638)改为直隶保定府,至清康熙八年1669年定为直隶省会,一直到清朝灭亡,保定一直是河北省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京畿重镇、通都大邑,外籍人来保办事经商的增多,经济文化繁荣,是各种文化的汇集之地。

保定江湖故事集(保定故事76半亩园)(2)

从历史上看,从安徽人方观承上任直隶总督到李鸿章任直隶总督的长达15O多年里,几乎全是安徽人在保定当官,安徽人在保定留住的越来越多,聪明的安徽人仿效其他省来保人员单个出资或搭伙计集资,于光绪二年(1876)在保定半亩园购置房产兴建了安徽会馆。安徽会馆承担起繁忙的同乡联谊聚会和节日祭祀、礼敬先贤的场所,馆务活动一直长盛不衰。

与此同时会馆的兴旺发展,还与淮系首脑李鸿章督直有直接的关系。李的恩师曾国藩曾保奏李鸿章,使他升为江苏巡抚,加太子少保,封一等肃毅伯。这样,李鸿章在离开曾国藩两年以后,声望就已经和老师并驾齐驱了。曾国藩曾两任两江总督,凡是曾国藩的部下来保定办事。李鸿章都不敢怠慢,所以安徽会馆也称两江会馆。

会馆不仅房多,而且义地也多。安徽会馆共有房产65处、250间,义地309亩。会馆坐北面南,徽式三开间黑漆大门雄踞在半米高的条石砌起的高台上,正对门是一套四进正院。正院西部坐北朝南的戏楼和它对面的“文昌阁”。再往西散落着大小不等的七组院落。

康熙二十一年(1682),江南总督定名“两江总督”,雍正元年(1723)明确其“综治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所以安徽介馆也称两江会馆,是保定所有会馆中规模最大的。

还有一个历史人物方观承,与会馆也有关系。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当了18年直隶总督,他总结棉花种植、管理乃至纺织加工的经验,主持绘出16幅《棉花图》,并自撰说明,首冠康熙的《植棉赋》,于乾隆三十年(1765)进呈皇帝御览,乾隆皇帝在每幅图上亲笔题诗,不久方观承命人将其刻在石上,镶嵌在两江会馆墙壁中,是研究中国植棉技术的珍贵文物。

光绪26年(l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不久四国联军占领保定,不仅烧毁了保定的四门城楼,破坏了莲池的文物,也波及两江会馆,德军烧毁了部分会馆的房屋。

光绪27年(1901年)清廷在内外压力下颁布'兴学诏书’,废除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于光绪31年(1905)宣布停止科考推广新学浪潮兴起。保定作为直隶省会,很快办起了第一批新式学堂,其中在光绪32年(1906)安徽会馆办起了两江公立高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有学生50名,并与宣统元年(一九0九)办起两江公立中学堂。光绪28年(1902年)革命志士吴越来到保定,并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参与创办两江学堂,并在学校中任教。

满清政府推翻之后,安徽会馆和其它会馆一样,在新形势下,失去了社会基础和经济支持,渐渐地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局面,民国16年(1927年),会馆房屋开始出租,以补充经费问题。出租的部分房产,还有知名人士王振生在此创办起私立培英小学。

沪沟桥事变后,日军向南侵,飞机将北城墙炸了大豁口,成群结队的日军蜂拥越过城墙进入城内,开始了破坏行经,安徽会馆再一次遭到破坏。日军并打开北城门,大部队日军从北门进入并占领保定,这个时期保定成立了警备司令部,警备司令部占用会馆。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杨清植为首的“河北省保安处”占用会馆。

到20世纪40年代末会馆仅有董事一人,组织人员5人,同乡会员33户139人。新中国成立后,会馆停止活动。1949年,河北军区幼儿园迁入花园客房区。

保定江湖故事集(保定故事76半亩园)(3)

1954年,政府对会馆进行了改造,此后一直有驻军部队家属占用。

1997年,城市规划,半亩园街连同安徽会馆规划入双彩片区,原街址南侧融入双彩广场,街北建起四栋双彩小区居民楼,原街面貌荡然无存。

作者:郝群峰 编辑:赵磊

本文内容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