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话说风中语声在古典《西游记》前七回阅读|学得真传忙称王 敢于玉帝争高下

说道:

毕竟不知悟空被压五行山下如何,且听风中语声与你细说。

西游记第七章唐三藏西去简要内容(再评西游记前二十二回)(1)

问题: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远吗?

西游记第七章唐三藏西去简要内容(再评西游记前二十二回)(2)

西天取经路线图

如来佛神勇广大,极力要宣传“大乘佛经”,观音菩萨又如此细心、好心,为何不送佛送到西,亲自送佛经到大唐长安寺庙呢?

取经地点:西天

西天哪里?

《西游记》剧中唐僧所说的:“西天”即古印度,佛陀的故乡,就是古印度天竺国。

距离多远?

从长安到天竺国那烂陀寺须西行五万里!

困难有多少?

风中语声边阅读边思考,想必能从吴承恩原著中找到一些线索: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

有的说水远山高,

有的说路远多虎豹,

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

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

看来距离远,地理环境与交通问题,这个现实问题是所有僧侣们首先考虑到的问题。

问题二:为什么是唐僧要去西天取经?

正如坊间流传,原因可能有多种:

1、政治需要:大唐皇帝李世民饱受冤魂骚扰,需要大乘佛经普度冤魂。更为了李唐王朝长存永固!

翻阅《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禹正空门》两回:你会发现, 唐太宗是主动提出去西天取经的。

李世民先提出来的去取经,并且千金买了禅杖、袈裟,送给唐僧,让唐僧无法拒绝。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李世民一定要去取经呢?

话说太宗死了以后呢,通过魏征生前的打点,找到了判官,判官通过一番说辞和自己的修改生死薄,让太宗还阳,途中经过十八层地狱,结果遇到了领兵打仗时杀死的仇敌,不让太宗过去 ,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我才救得哩。”

西游记第七章唐三藏西去简要内容(再评西游记前二十二回)(3)

为大唐西天取经

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李世民为了还阳,所以答应他们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

原著中有记载:太宗遂与崔判官并二童子举步前进。忽见一座城,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只见那街旁边有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就来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

李世民内心更加害怕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所以李世民必须要超度他们,这样他死了以后才不用再次碰到他们。

当李世民忙活的水陆大会,没有办法超度,这可就急坏了,要超度死去的两兄弟,只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超度,因此便派唐三藏去取经。

可见,其实李世民要取经的缘由,表面上是心虚,怕死后得到报复,实际上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让他能心无旁骛地、励精图治地管理大唐,更为了李唐王朝长存永固!

不可否认,所有的宗教大都为政权服务的,政权其实最终还是离不开宗教。

‌唐三藏答道:“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弘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

看来,唐僧允诺唐太宗去西天取经,除了报恩之外,还有为维护国家政治的需要,这也是民心所向吧。

2、佛祖方面:金蝉子十世劫难已满,该回归佛教大组织啦。

唐僧为什么能够得到西天取经的机会?为什么他能够在取经之路得到这么多神仙佛陀的帮助?为什么他最后能够成功?

西游记第七章唐三藏西去简要内容(再评西游记前二十二回)(4)

金蝉子转世

因为他是金蝉子转世,是如来佛座下二弟子第十次转世,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就是因为唐僧有十世再生。

要了解唐僧前世是不是一只蝉,还得先来翻翻他的档案。

在原著第一百回,如来佛亲自告诉唐僧——

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做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谩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行者道:“呆子又胡说了!你不知道。师父是我佛如来第二个徒弟,原叫做金蝉长老,只因他轻慢佛法,该有这场大难。”八戒道:“哥啊,师父既是轻慢佛法,贬回东土,在是非海内,口舌场中,托化做人身,发愿往西天拜佛求经,遇妖精就捆,逢魔头就吊。受诸苦恼,也彀了,怎么又叫他害病?”行者道:“你那里晓得,老师父不曾听佛讲法,打了一个盹,往下一失,左脚下翙了一粒米,下界来,该有这三日病。”

3、个人因素:玄奘大师自身有大愿心,这是自己的个人信仰与宏伟志向。

唐三藏答道:“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弘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

众所周知,唐僧是西天取经团队的核心,是大唐皇帝的御弟,是大唐佛教界的新兴代表人物,为了发展佛教(“大乘佛经”)和宣扬教义,为了追求至高无上的佛理去取经,他毅然决然地去取经!

作者吴承恩在《西游记》开篇中就反对追逐名利,对唐僧俗名陈玄奘的身世的交代来看,也是能证明这个观点的。

陈玄奘的父亲陈光蕊早年热衷功名,考中状元,“春风得意马蹄疾”,又被位高权重的丞相之女殷温娇相中,结为夫妻,并担任江州最高长官,可谓是洪福齐天。但好景不长,在赴任途中被强盗刘洪杀害。妻子殷温娇委曲求全,生下陈玄奘后, 将他顺水放走, 由老和尚收养。玄奘长大后,搭救陈光蕊。光蕊岳父殷开山调兵在洪州剿寇,终使陈光蕊脱出罗网。当玄奘看望自己的奶奶张氏时,说:“我儿为功名到此……”

更有意思的是,当儿子玄奘就要离开长安时,唐太宗还亲自来送,可父亲却不见踪影,这似乎不合常理呀!看来,两父子是追求不同,儿子出家了,父亲却不认可,但又无可奈何,终于不用相见了!

父亲醉心于功名,儿子看破红尘,一心向佛,取经也是磨炼其心智,坚定其信仰。

“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就能证明其知行合一,信守承诺!

西游记第七章唐三藏西去简要内容(再评西游记前二十二回)(5)

4、宗教之争,佛教占上风:

菩萨是当时佛教驻东土大唐的代表,如来佛祖的发言人,他为了光大大唐佛教,也为了交如来佛的差,趁东土大唐迷信佛教的大好时机,把原属于道教的几个人人才挖过来: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卷帘大将、龙王太子等。

有资料为证:

第14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唐僧来到五行山,揭去如来金字压帖,救了被压五百年的孙悟空。悟空打死了六个毛贼: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唐僧怪悟空杀生,悟空生气走了。后来观音教唐僧念了《紧箍咒》,让悟空死心塌地地随师父西天取经去。

西游记第七章唐三藏西去简要内容(再评西游记前二十二回)(6)

第15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白龙马实为西海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又在蛇盘山鹰愁陡涧吃了唐僧的马,被菩萨收为唐僧的脚力。白龙马被用菩萨送的鞍辔来牵制。

西游记第七章唐三藏西去简要内容(再评西游记前二十二回)(7)

第19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高老庄的猪刚鬣就是调戏嫦娥被贬为人间的天蓬元帅,被悟空收服了。唐僧为他取名悟能,因不吃五荤三厌,别名叫八戒。

西游记第七章唐三藏西去简要内容(再评西游记前二十二回)(8)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流沙河的妖怪,是卷帘大将临凡,身挂九个骷髅。因在天有罪,堕落在流沙河,赐名悟净。

西游记第七章唐三藏西去简要内容(再评西游记前二十二回)(9)

就这样,菩萨通过唐僧拉拢了道教中几个重要干将,组建了西天取经团体,让佛教势力在大唐大涨,从而压倒了道教,可谓是一石二鸟,用心良苦,劳苦功高!

西游记第七章唐三藏西去简要内容(再评西游记前二十二回)(10)

《西游记》故事主线是西天取经,实为佛教与道教之争,更是为当时大唐皇朝统治者服务!


以上言论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