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太多,怎么实现?把欲望变志向,一切才会实现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孟子与齐宣王谈到上面问题时,说的都是大概率事件,还有很多不一定。

齐湣王时期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胜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

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

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

乐毅回答说:“齐国,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

于是燕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别人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劝秦国。

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

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

乐毅亲临前敌,率五国联军向齐军发起猛攻。齐湣王大败,率残军逃回齐国都城临淄。

乐毅遣还远道参战的各诸侯军队,拟亲率燕军直捣临淄,一举灭齐。

乐毅则认为齐军精锐已失,国内纷乱,燕弱齐强形势已经逆转,坚持率燕军乘胜追击。率军追击,果然令齐国大乱失度,齐湣王败逃。

乐毅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 服人心的政策。

燕国以弱小胜强敌齐国,就是乐毅从根本出发,反其道行之,颠覆了小不可胜大,弱不可胜强的经验主义。

当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太多怎么实现)(1)

金融岛

欲望与志向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人们常认为,有恒产才能有恒心,无恒产怎能有恒心?

有识之士,不把恒产放在心上,只把志向时刻惦记。

有人把恒心看做欲望,欲望不止,牢狱来袭。现实已经告诉我们,某些当权的人,要么走在当官的路上,要么走在监狱的路上。

如果只想着升官发财,结果就是监狱。

如果只想着赚更多的钱,结果会亏的很惨。

只有把欲望变成志向,一切才会实现。

自己无恒产,帮助别人有恒产,显示自己的价值,在此过程中,利字不用求,结果自然会发生。

作为君王,治理国家,不需要把国家时刻看作自己的财产,想办法让百姓都有自己的恒产,君王把欲望变成治理好国家的志向,百姓能够有所作为,一切结果就会自然发生。

当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太多怎么实现)(2)

四书课堂

无失其时,勿夺其时

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失其无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不失去时机,只有抓住才能不失去。抓住时机,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就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种庄稼,更讲究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不同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才能顺应自然规律,有所收获。

该做的事情必须要做。

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喊冤,称自己生前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是一名好官。

阎王对他说:“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

该名官员不服,辩解说:“我虽无功,但总无过。”

阎王怒道:“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误国误民,无功就是过。”

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地向我们敲响了为官不为,该做不做,就不用做这个官警钟。

孟子为齐宣王规划了一个丰衣足食,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谦谦有礼,人人向往的社会美景。

当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太多怎么实现)(3)

四书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