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念

【作者简介】墨念,本名马献武,江苏东海人,在参加教育工作的同时笔耕不辍,早在2001年就入编《中国世纪专家》一书,目前已有近百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亲近大自然,愿以文会友,以文养心。

燕子散文短一点(又到燕子飞来时)(1)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到处生机盎然。可是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要是看不到燕子的影踪,说明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还没有到来。于是,我日夜盼望着小小的燕子早早飞来。

一提到燕子,读书人都会想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想那古时大户人家,花香四野,飞燕绕梁,车水马龙,是何等风光。想不到一旦门庭冷落,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唯独居家的小燕子飞进飞出,秋去春又回。可见居家过日子,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主人是达官显贵还是布衣奴仆,只要你有三根木棒支撑起的茅房,就会有燕子光顾,就会有燕子筑巢安家。有燕子居住的家庭就是幸福的家庭。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提到鸟巢鸟窝,恐怕三岁顽童都会往树上指。对的,鸟儿的家多在树上,巢的本意就是高筑在树上用于下蛋的鸟窝。唯独燕子不与春鸟攀高枝,偏向农家献殷勤,是唯一将家安在人们屋檐下房梁上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燕子衔泥垒大窝,它是地地道道的白手起家者,实实在在的建筑能手,我想这也是人们喜爱它的原因之一吧。

燕子每年从南方飞来,都要在村庄绕上几圈,寻觅合适的人家,反复侦察几日后,才开始衔泥筑巢。可能要是哪家经常吵吵闹闹,打打杀杀的,再好的房子,燕子住着也不会安宁。有一条,它们从来不住自己父母的老房子,更不争夺兄弟姐妹的新房子,它们好像懂得只有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打造的房子,住起来才踏实,才幸福!君不见它们的房子造型各异吗?又是谁为它们设计的图纸呢?听大人们说,春燕落谁家,谁家一定是勤劳之家。因为春燕来时正值春耕春种,各种农具家什也都要修整一新备用,正是这些农具等常用物品成了它们筑巢的参照物。

为了验证这种说法的准确性,我立马跑到堂屋,看看香燕子窝像什么。两头粗中间细,像是一只酒壶,可我们家没有酒壶啊?我四下里张望,终于发现挂在南墙上的一只蝈蝈笼子。“哇,像!太像了!”我又一头钻进锅屋,看那臭燕子窝像个啥?原来臭燕子窝小口大肚子,真的和香燕子窝不一样。臭燕子是仿照什么垒窝的呢?我一眼发现了门旁的鸡笼子。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说法的准确性,我又跑到隔壁的小叔家,结果小叔家的燕窝是个方的,又像个梯形。这是个什么东西呢?我在小叔家的屋子里到处搜寻参照物,终于发现了!原来小叔家种地用的耧车上有一个耧斗,上口大底口小,像个梯形。多么伟大的造物主啊,它能模仿人类而生存,可是人类又模仿它几何呢?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我常常看着一对燕子忙进忙出,特别是在育雏期间,一对燕子往返家中八百多次,平均每只燕子飞进飞出四百多次。换句话说,每只燕子至少捉虫二百多条。直到幼燕学飞离巢,雌雄二燕轮流陪护,适时照顾,生怕孩子有何闪失。这让我想起如今小学生上学,哪个家长不是护送到校门口?有的还不放心,一直送到教室里,甚至座位上。离放学还有一两个钟头,校门口又排满了长长的车队,这些孩子到底会发生什么意外呢?看来,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在孩子们的身上写的全是爱!春去春又回,燕子每年都要在巢中繁育四五只新燕,每次南飞后,我都急盼着春天早日到来。在对燕子的一年一年思盼中,我也一年一年地长大成人。

“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如今城乡一体化,到处都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哪里还有茅屋房檐可供燕子筑巢垒窝?多想看一看昔日电线上燕子们编排的五线谱啊!多想在大雨来临之前见到燕子们贴着路面超低空飞行的靓姿啊!可眼下春花已谢,往年住在我家的燕子如今飞去了哪里?也许它们同你我一样,为了生存,正在四处奔波,还是正走在赶回家的路上?

燕子散文短一点(又到燕子飞来时)(2)

(图片来自于网络)

点赞和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杨玲、大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