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浏览一、文学常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文言文复习浏览二)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

《曹刿论战》复习浏览

一、文学常识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而又详备之编年史,共60卷,18万字,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写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间的许多史料(即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二、实词积累

(1)齐师:军队。

(2)伐:攻打。

(3)请见:请求。

(4)见:拜见。

(5)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肉食者谋之:谋划。

(7)又何间焉:参与。

(8)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9)安:有“养”的意思。

(10)弗:不。

(11)专:个人专有。

(12)对:回答。

(13)惠:恩惠。

(14)彳扁:同“遍”,遍及,普遍。

(15)民弗从也:听从。

(16)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17)帛:丝织品。

(18)弗敢加也:虚报。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9)必以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20)小信:信用。

(21)未孚:为人所信服。

(22)福:赐福,保佑。

(23)狱:案件。

(24)虽:即使。

(25)察:明察。

(26)必以情:实情判断。

(27)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8)属:类。

(29)战则请从:跟从。

(30)鼓:动词,击鼓(进军)。

(31)败绩:大败。

(32)驰:驱车(追赶)。

(33)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34)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35)逐:追赶、追击。

(36)既克:战胜,既,已经。

(37)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38)作:振作。

(39)衰:减弱。

(40)竭:消失。

(41)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2)测:推测,估计。

(43)伏:埋伏。

(44)靡:倒下。

三、中心

记叙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四、典型问题

1. 本文写作上的一个较突出的特点是前后照应,请举出几例。

“三而竭”照应“齐人三鼓”。“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照应上文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 纵观全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远谋。

3. 本文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塑造了曹刿的形象,请你谈一谈。

曹刿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1)他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如与乡人的对话,体现了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谏;(2)有非凡的指挥才能:如战前准备,战中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能抓住恰当的时机;(3)做事谨慎:如作战中能仔细观察敌情。

4. 鲁庄公是一位昏庸的国君吗?请你谈一谈看法。

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他和昏庸的国君不同。

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求神保佑上,可见他政治上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纳谏;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指挥,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君主是不同的。

5.请你谈谈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自信的基础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仔细观察敌情,在充分了解自己实力的前提下充分研究对手的实力和特点,做到知己知彼。

启示: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面对大事,要掌握实情,运用智慧,灵活应对,才能取得胜利。

6.作者是如何将曹刿和鲁庄公进行对比的?

通过对鲁庄公“将鼓”“将驰”跟上文的“将战”相应,表现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国“未可”“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把曹刿的“远谋”与鲁庄公的“鄙”对了对比。

7.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

8. 曹刿在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明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

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9.曹刿答话观点的根源是什么?

是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

五、重点语句

1.“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确定追击时机的根据: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齐人三鼓后进军的原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4.表明庄公始有所悟的句子(表明取信于民的语句;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 鲁国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鲁国追击的时机是:辙乱旗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