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是秦腔中扮演青年男子的行当。一般分文小生和武小生,当然还有更详细的分法,比如扇子生,比如《拾玉镯》里的傅鹏等,靠把小生,即武小生,比如赵云,陆文龙等,还有穷生,比如《八件衣》里的张成愚等。

下面是我所看过的小生排序:

NO1、卫赞成。老先生别的戏我基本看的不多。就《别窑》一折,足以奠定老先生的武生头把交椅了。看这出戏的时候,老先生已经七十岁了,但是唱腔,功夫却一点也没落下。再看看如今的那些演员,六十岁的时候还能不能唱的动都要打个很大的问号。

小秦腔名家名段(论秦腔名家之小生篇)(1)

NO2、陈妙华。一代大师,文小生的典范。《虎口缘》一折,只感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唱戏纯粹,做人纯真。只可惜天妒英才,只希望老先生在天堂一切都好。

小秦腔名家名段(论秦腔名家之小生篇)(2)

NO3、李东桥。当今小生开宗立派之人物。扮演了很多角色,但我还是觉得《黄鹤楼》恐怕是他终其一生难以逾越的一个高峰吧!他的弟子众多,就现在来看,李小青无疑算是比较优秀的,但李小青的武戏实在一般,文小生还可以,师徒两个演须生都比较一般。郭军的功夫也好,唱的也还行,但是扮相和气质、神韵和他的师傅相去甚远。王航等就更是平庸,已经基本上唱不出来了。

小秦腔名家名段(论秦腔名家之小生篇)(3)

N03、李小峰。就技术层面,恐怕已经达到了秦腔小生行当难以企及的高度。嗓子亮,声腔好,功夫精,扮相也不差。《盘肠战》、《周仁回府》、《白逼宫》,基本都堪称教科书式的表演。但表演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尤其是《哭墓》一折,觉得代入感实在太差,和一些老前辈比,似乎炫技的成分更多一些。这也是他老让人诟病的地方。但尽管如此,他的戏也是很好的。教的徒弟杨小军,武小西等都挺不错的。尤其是武小西,嗓子似乎有些不太好,可惜了。

小秦腔名家名段(论秦腔名家之小生篇)(4)

NO4、任哲中。《哭墓》一折情真意切,很是感人,将周任的那种悲怆、委屈、压抑演得很深刻。但是就技术层面来说,任先生的嗓音条件算不上好,工架也并不算特别出色。典型的以情带唱的那种吧!当然和李爱琴老师比,工架什么的还好一些。或许以前的人更喜欢,但就我自己而言,算不上特别惊艳的感觉。唱戏这种可能还是需要讲天分的,老天爷要赏饭吃才行。

小秦腔名家名段(论秦腔名家之小生篇)(5)

N05、李爱琴。生角戏还是不错的,也因此影响了一大批女小生的出现,不过总体来说女小生很少有见特别出色者。她的弟子杨升娟其实天赋还是不错的,唱的也不错,但是她却没有唱出她老师的高度,原因只在于投入度不够,她并未将唱戏当成自己的信仰和事业。差别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其她的那些非专业的我就不再说了。

小秦腔名家名段(论秦腔名家之小生篇)(6)

N06、王新仓。《逼侄登科》似乎确实特别能代表王新仓的演唱风格。他特别善于扮演那种有些轻浮,有些蔫坏,有些意志不太坚定的那种角色,表演堪称传神。

NO7,张涛。被严重高估的小生演员,发声时的真假声转换不自然是其最被人诟病的地方,而且做工也有些差,演李彦贵之类的文小生还行,但演杨五郎等武小生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小秦腔名家名段(论秦腔名家之小生篇)(7)

还有什么李东峰之类的演员基本都是属于名大于实的那种演员,看过他的《卖水》,还不如张涛的,《悔路》也基本没法看。

还有李小雄,谭建勋,这两人现在基本都已经转须生了,而且这两人的戏从技术层面来说是非常粗糙的,给人不上档次的感觉。

就小生这个行当来说,陕西基本是完胜的。兰州市秦的王建军、甘肃省秦的宋少锋都唱的还不错,现在似乎也都转须生了。甘肃省秦以前的当家小生李琳,现在的雷小均都唱的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