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新冠肺炎的治愈者

经历了生死磨难

感受到八方关爱

他们,诠释着重生的意义

超越和升华了生命

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刻

他们走向明媚春光

当生命再起航

他们拥有了别样的领悟

用善意回报爱心

生命以顽强的方式

表达着重生的力量

再活一次

活得更美好

4月30日一大早,蔡娟出门买回蔬菜和孩子们爱吃的油条。两天前,她的健康码由红转绿。

感动百万读者的治愈美文 百位治愈者重生故事(1)

张建雄和妻子蔡娟手机上红码转绿码

吃完早餐,3个孩子在各自的房间里戴着耳机上网课,蔡娟与丈夫张建雄则拿起扫把和抹布做卫生,他们十分爱惜这处搬入不久的三室一厅新房,餐桌中央摆着一盆蝴蝶兰,摇曳生姿。

一家3人感染新冠肺炎,丈夫的病情更是一度危重,蔡娟经历过煎熬和无助,那段时间,她无数次设想的,就是今天这种“幸福的样子”。

家里的东西都是“武汉亲人”送来的

感动百万读者的治愈美文 百位治愈者重生故事(2)

蔡娟与街卫生院医生视频,第一次看到医生的脸相,百感交集

“王医生,原来你长这样,蛮漂亮啊。”做完卫生,蔡娟突然想起要给王敏打个电话,把健康码转绿的好消息告诉她。

王敏是东西湖区新沟镇街卫生院护士长。春节前,张建雄、小儿子和蔡娟先后出现发烧症状,蔡娟忙着为丈夫和小儿子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顾不上接受先心性心脏病手术后需长期服药的大儿子,是王敏一次次备好药送到家里。

蔡娟选择的是视频电话,这也是她第一次看到不戴口罩的王敏。

蔡娟拿着手机转遍家里的角落,“你给我的萝卜做成泡菜了”“拿来的鱼还没吃完,先冻起来了”“你老公帮忙焊的紫外线灯架子放在客厅的啊”……

王敏在那头叮嘱:“每天,还是把不同房间都照上一个小时,开着紫外线灯的时候,你们别在房里待着。”

蔡娟视王敏为“亲人”,这样的“亲人”,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她指着一口新铝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那是社区工作人员专程送到家里的,“要我们把餐具都放在里面煮煮消毒。”事后,她才听说,因为商店关门,铝锅是从社区食堂拿来的。

感动百万读者的治愈美文 百位治愈者重生故事(3)

蔡娟向社区的网格员竖起大拇指

她把和90后社区网格员郭威的微信聊天记录翻给记者看,“你们习惯用什么牌子的牙膏”“面包想吃有奶油的还是没奶油的”“孩子们想吃点什么零食”……

“别看他年纪轻,比我一个女人还过细”,蔡娟对这个长得白净秀气的小伙评价很高,“把我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全都想到了。”

郭威每天至少上门两趟,逐个为蔡娟全家测量体温,将垃圾取走,又送来各类生活用品和食物。考虑他们康复后需要补充营养,社区的工作人员送来牛肉、排骨、牛奶、鸡蛋,嘱咐他们“吃完就说一声”。

“他们进家门,物资保障就上门”,蔡娟家小区所属的荷花社区书记夏光告诉记者,给蔡娟家的物资里,不少是社区工作人员从自家厨房拿来的。

蔡娟打开冰箱冷冻室,里面还冻着一些鱼和肉,又指着餐桌上摆着的坚果、饼干、茶叶,“都是他们送来的”。

感动百万读者的治愈美文 百位治愈者重生故事(4)

蔡娟向社区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夏光告诉记者,社区和街道妇联等相关部门已经在为蔡娟一家通过不同渠道申报相关资助款项。“他们一家已经渡过了最难的一关,接下来,要全力帮助他们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不管有什么事,我就只找他”

5年前,张建雄和蔡娟带着3个孩子从黄梅老家来到武汉,夫妻俩在舵落口做建材生意,大儿子、女儿和小儿子就在武汉上学。

2018年,他们在东西湖区新沟镇街买下一套房,因为太忙,装修时间一再耽搁,直到今年春节前不久才搬进来。

为了这个特殊的春节,夫妻俩决定留在武汉过年。张建雄在年前独自坐车回了黄梅两天,给亲戚拜年送礼。1月23日回到武汉后,张建雄开始头晕发烧,第二天,蔡娟陪他去协和东西湖医院,查了血,但人太多没能排上CT,只拿回一些口服药。

1月25日,小儿子也发烧了,体温一度升到38.9℃。她想起小区电梯里张贴的“发热人员请速拨打社区电话”告示,打去电话后,社区工作人员提醒“你们全家都赶紧去医院拍CT”。

蔡娟开车带着全家赶到医院,新沟镇街荷花社区书记夏光听说后,反复来电话询问情况,还嘱咐她,“你自己也要检查。”蔡娟没顾上自己,她忙着给家里的4个人安排检查,结果显示:丈夫肺部感染情况最重,小儿子有轻微异常。床位紧缺,他们只能回家休息。

感动百万读者的治愈美文 百位治愈者重生故事(5)

说起社区工作人员对她们一家人的帮助,蔡娟眼含热泪

1月26日,蔡娟带着小儿子赶到武汉儿童医院,安顿好儿子,她向夏光求助,希望能安排丈夫入院治疗。彼时,张建雄呼吸困难,高烧不退,蔡娟在电话里有些焦躁:“到底有没有帮我们上报?这是人命关天的事。”夏光哑着嗓子道歉:“已经按照流程在上报,有消息一定通知你。”

第二天,蔡娟接到通知,张建雄被安排住进太康医院,小儿子也在当天住进了武汉儿童医院的隔离病房。

蔡娟已经烧得昏昏沉沉,却忍着没去做检查,她满腹心事,“我要照顾小儿子,要打电话问丈夫情况,家里还有两个孩子。”

仅仅在1月28日当天,蔡娟与夏光通话的次数就接近20次,从清晨7点一直到深夜,“不管有什么事,我就只找他。”

夏光理解蔡娟的情绪,电话里,给她鼓劲“办法总比困难多”,挂了电话,他和同事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蔡娟提出的各种需求。

感动百万读者的治愈美文 百位治愈者重生故事(6)

说起社区工作人员对她们一家人的帮助,蔡娟十分感激

很快,张建雄被安排转入金银潭医院,大儿子和女儿分别住进隔离点,两间房门对门,仍有轻微症状的蔡娟也被安排住进隔离点,后来又转到协和东西湖医院。2月8日,小儿子达到出院标准,夏光把他从武汉儿童医院接到康复患者隔离点,发来微信让蔡娟放心,“我吃什么,他就吃什么。”

丈夫和小儿子患病时,她咬牙苦撑,没有哭过,但收到这条信息时,“眼泪再也收不住了”。

“人活在世上,心里要有爱”

2月22日,蔡娟经过多次检查后确认康复,最后一个回到了家,“我们5个人团聚了,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感动百万读者的治愈美文 百位治愈者重生故事(7)

幸福的一家五口

像做了一场梦后醒来,平凡的生活从此弥足珍贵。蔡娟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和丈夫多年打拼才得以在武汉落户安家,以前一心想着养大3个孩子的压力,忙着赚钱,而现在,“好多想法都变了”。

2月27日,作为新冠肺炎康复者,蔡娟独自前往金银潭医院捐献了400毫升血浆,“干不了什么大事,但起码要回报社会。”

感动百万读者的治愈美文 百位治愈者重生故事(8)

蔡娟康复后带头献血

对于孩子们,蔡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们要好好读书,以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儿子才10岁,在蔡娟眼里,他“一夜长大”,出院回到家后,孩子开始清洗自己的衣物,帮父母做起家务,有了小男子汉的模样。

内向的张建雄不善言辞,出院后,他给母亲打电话夸起蔡娟,“幸好找了这么能干的老婆,把我们一家照顾得好好的。”他从前不爱做家务,现在包了做早餐的活,换着花样地煮豆丝、摊煎饼、下面条。

看着丈夫的变化,蔡娟心头温暖,更珍惜捡回一条命的爱人,回家后,她收敛起自己的火爆脾气,“说话做事还是要多顾及家人的感受”。

全家团聚后,夫妻俩几乎每天都要和老家的父母通个电话,聊上几句。在武汉这几年,夫妻俩总是忙到晚上11点回家,常常吃不上3餐,顾不上孩子,“一个月想不起给父母打一回电话”。

再过几天,和他们搭档的木工师傅就要回到武汉。两口子盼着,生意能尽早开张,但赚钱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唯一重心。蔡娟和丈夫约定,往后,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和老家的父母,“人活在世上,心里要有爱,要把爱传出去”。

重生的武汉人是顽强的

重生的城市是充满希望的

长江融媒出品 记者:刘晨玮摄影:金振强 视频:拍摄金振强 制作胡胜 封面制图:马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