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应心怀感激

昨晚女儿发来微信,说收到政审表要她填写,她填好后发来让我看看。从前到后大体浏览一遍,内容基本上完整,她的学习经历和我们的职业填写也没什么大问题。这次是很正式的表格,应该不能有任何差错。

文档滚过一遍后,一点点地仔细查看。先是籍贯,她填的是南京。记不清是上高中还是大学时,她问过我,以为可以填写她的出生地,一直没当回事情。其实,籍贯填南京,虽然没事,但觉得是不对的。

籍贯,是祖居地或原籍。原籍,指的是某人迁徙到某地前的某人原先的籍贯。是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来作为自己籍贯。

因此,“籍贯”一栏里,应该填写本人祖父的长期居住地,大多数与祖父的出生地、户籍地是一致的。如果祖父出生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也最好填写长期居住地一致的出生地或者户籍地作为籍贯。这样说来,女儿以前填写的籍贯就是不对的。所以,就更改为我的籍贯。

看学习经历,她只从高中开始填写。我掐着指头往前推,把小学和初中学习经历的都补上。写证明人前,一位又一位老师的形象在脑中如同放电影一般闪现,填谁呢?应该是班主任,也把名字写好。

在社会关系一栏里,以前都没怎么填,所以也是空着的。想想,也要填上。先填奶奶,女儿快出生的时候,我们不知如何是是好,临时把她奶奶从老家喊来,是叔叔和哥哥带着坐车到县城又到安庆,再乘坐轮船到的南京。当时住在部队院子里原来国民党警卫排人员居住的老平房里,一大间房子隔出两小间,条件极其艰苦。女儿出生后,还在里面住了两年,才搬进天安花园。

转眼间,已过去二十多年,母亲已经八十多岁,老人与我们共同生活了十九年,与女儿的感情当然很深。前年回老家与哥嫂在一起后,又不愿意再来回奔波,她们只能靠电话进行交流。

再填外公和外婆,他们生活在成都,虽然飞机公司里的生活十分便利,但隔得太远,又是几年没见。那年,买了一套房子,与妻子说,把他们接过来居住。可电话沟通,怎么也不愿意。

内容补好,发给女儿。她说以前籍贯填的南京,这次改为老家,会不会有什么影响?我说应该不会,并强调以后就以老家为准,不得随意改动,以免因档案资料的矛盾冲突带来什么困扰。

接着,她又说学习经历那一栏,标注从高中阶段开始。那真是怪我不细心,没认真看,还耗费精力去想,写清小学和初中的情况……

早晨吃饭时,聊起这事。一位同事十分善意地说那边有熟人,可以问一下。前几天女儿去体检,他也问要不要帮忙推进,我当时没吭声,主要是怕麻烦人,同时也考虑,这样正规招录的事情,应该都会公平公正。同事性格爽直,待人热心,便把简要情况发给他,不一会儿,收到回信说已经联系。

不论是家人,还是萍水相逢的朋友,能得到他们的帮忙,都应心怀感激。(2020年9月11日)

和人相处就是感情交流(无论朋友还是家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