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

【爱尔兰】威廉·巴特勒·叶芝

尽管晓月西沉后你隐匿

在那灰白的落潮深处,

来日里的人们也将知悉

我是怎样把鱼网抛出,

而你又是怎样无数次地

跃过那些细细的银索,

他们会认为你薄情寡义,

并且狠狠地把你斥责。

1、海伦.斯凯尔斯的开心与失落

如果问海伦.斯凯尔斯与鱼类之间最开心的时刻,她可能会告诉你,那就是在中国南海的弹丸礁与一条苏眉鱼相逢的时刻。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水是如此清澈,让人几乎意识不到它就在这里,这是我最接近飞翔的一次体验。珊瑚礁向远处延伸着,缓缓斜入海洋深处,就像一个生机勃勃的花园,遍地鲜花、苔藓和地衣,几乎没有一块荒芜的空地。这是我见过的最健康的珊瑚礁。成群结队的鱼在我周围游来游去,在它们之中,我发现了此行最想看到的动物。就这样,我瞬间忘记了恐惧和忧虑。"

海伦.斯凯尔斯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顷刻之间,我从地狱进入了天堂。"

如果问海伦.斯凯尔斯与鱼类之间最伤心的时刻,还是与苏眉鱼有关,当她多年后重返弹丸礁的时候,一条苏眉鱼都见不到了。

在东南亚海域游荡的一支船队,猎取了这些珍贵的鱼,他们把能找到的所有苏眉鱼都带走了。

海伦.斯凯尔斯感觉极为的沮丧,她说:"我觉得自己为研究苏眉鱼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失去了意义。当我专注于它们的生活细节时,外界的力量却悄然摧毁了它们。由于头上贴着昂贵的标签,所有那些我通过面部纹路识别出来的鱼儿,从一开始就注定在劫难逃。我见证并记录了一个现象,而这个现象或许永远不会再发生,至少在此地是不可能了。"

海伦·斯凯尔斯是英国知名海洋生物学家,她从15岁第一次在野外观察鱼类,到第一次在水下融入鱼类的世界,再到成为一名专业的"鱼类计数员",她的生命中已经离不开鱼,她会感觉与鱼群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不息和勃勃生机是如此的不平凡。

因此有了这本《鱼的好奇心》的问世。

重新认识水下的鱼群(雌雄互换放电高手)(1)

"仿佛一艘美丽的玻璃船,以带着喜悦的激情,向我们清晰展示了神秘的海底世界。"《纽约时报》这样描述《鱼的好奇心》这本书。

2、鱼的进化树与"活化石"矛尾鱼

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对于鱼类的起源,人们一直非常有兴趣。

最早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开始,人们就对鱼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鱼类的研究还有一些神话的色彩,等到了16世纪开始一直到近现代欧洲,科学家们开始认真思索水生动物的起源问题,开始用科学的思维来研究鱼类。

1837年的时候,达尔文结束了在"小猎犬号"的探险航行,与1838年的时候,他绘制出一张鱼类的进化树。虽然绘制鱼类进化树的人很早就有,但是达尔文是第一个能够真正说明来龙去脉的人。

重新认识水下的鱼群(雌雄互换放电高手)(2)

可以看到在达尔文的进化树还不够完美,其实是缺少一些环节的。

不同动物种群之间缺少的联结是什么?这是查尔斯.达尔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显然,无论是在化石还是现存生物中,只要能找到这些"缺失的环节",他的物种进化理论就有了实例支撑,而且有助于绘制出完整的生命树。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与陆地上的脊椎动物、四足动物之间存在什么联系?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

这一点在"矛尾鱼"身上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矛尾鱼"是腔棘鱼的一种,人们一度认为腔棘鱼在数百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直到1938年,南非生物学家玛罗丽.科特尼-拉蒂默在当地码头定期观察渔民捕的鱼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腔棘鱼,后来人们将其命名为拉蒂默鱼(又名矛尾鱼)。

这种鱼也被称为"活化石",是真正能够体现出水中脊椎动物向陆地演变的一个过程。

重新认识水下的鱼群(雌雄互换放电高手)(3)

北京自然博物馆中珍藏着一条矛尾鱼(拉蒂默鱼)标本,是科摩罗总统访华时赠送给中国的,每次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的时候,看到自己小时候只有在杂志上才能见到的标本,对自然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有人还根据地球的历史,将脊椎生物的进化时间带入到地球时间历程中,进行类比。鱼类的历史基本上与此类似

如果将地球的四十六亿年历史压缩到一年中,那么一月一日地球诞生;脊椎动物的演化直到十一月十八日下午才开始进行;地球霸主恐龙则在十二月二十六日消失于无形;作为万物主宰的人类直到十二月三十一日接近午时才出现在地球上。

让人不由得感叹自然的神奇。

3、"美的进化"与五彩斑斓的鱼

前阵子刚读到一本《美的进化》,部分观点取自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的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种配偶选择主导的审美进化论,这种力量也在推动着生物进化的进程。但是主流的达尔文主义者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观点,会损坏自然选择解释万物的能力,因此在很长的时间内,审美进化的理论一直处于被压制、曲解、曲解、遗忘的状态。

学者认为,凭借外貌取胜的动物,在异性面前被选美竞赛所消耗,而在同性中又来自捕食者的筛选,大部分物种在美貌方面的进化是一直在进行的。

这种进化观点与海伦·斯凯尔斯《鱼的好奇心》中对于孔雀鱼的科学研究极为相近。

重新认识水下的鱼群(雌雄互换放电高手)(4)

通过数千张孔雀鱼照片的对比及斑点体色的统计,科学家发现,在捕猎者最少的池塘里,雄性孔雀鱼的色彩最艳丽;而在捕猎者相对较多的地方,孔雀鱼的色彩最朴素。

生物学家恩德勒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在生活有孔雀鱼天敌的水塘中捞了一些孔雀鱼,放入另外一个没有任何捕猎者的小溪中。两年后再观察,发现在没有危险的环境中,艳丽色彩的孔雀鱼数量显著增加。

这是因为色彩最艳丽的雄性孔雀鱼在吸引雌性孔雀鱼方面是最成功的,生成的后代也最多,因此进化出艳丽颜色的孔雀鱼的数量急剧增多。

《鱼的好奇心》与《美的进化》对照阅读,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绚丽多彩填补了生物进化史上的一片空白,为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去全面认识达尔文的进化论,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生物的进化,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4、双鱼并肩游,安能辨我是雄雌?

9月份有一部迪士尼大片《花木兰》将要上映。其中在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木兰辞》中有这么一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但是如果他们当时看到的是鱼类,估计更加分不清楚了,因为某些鱼类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够雌雄性别互换!

有能够从雌性变为雄性的,最典型的就是苏眉鱼

重新认识水下的鱼群(雌雄互换放电高手)(5)

苏眉鱼是雌雄同体,许多苏眉鱼在出生时是雌性,等它们到五岁的时候,会停止分泌雌性激素,转而分泌雄性激素,这时候它不再为鱼群产卵,真正成为雄鱼。

还有从雄性变为雌性的,最典型的是海葵双锯鱼,也就是小丑鱼"尼莫"。

重新认识水下的鱼群(雌雄互换放电高手)(6)

小丑鱼群中的领袖是雌性小丑鱼。当从卵中孵化出来以后,卵会首先发育成雄性,当群体中的雌性首领离开群体或者死亡后, 原本处于次要地位的雄性小丑鱼,会转换为雌性个体,并增大体型,成为群体中新的首领。

还有雌雄两种性别互换的,最典型的是加勒比海的垩鮨

重新认识水下的鱼群(雌雄互换放电高手)(7)

垩鮨体长可达8厘米,腹部有电光蓝色,非常漂亮。他们不仅同时拥有雌性的卵巢和雄性的精巢,他们还会在伴侣之间互换性别。一对生活在海螺壳中的垩鮨,每天可以伴侣互换性别多达20余次!雌雄切换自如,太吓人了。

看完这么多神奇的鱼类,读者们还敢说自己能够分辨出眼前的鱼类是雄性还是雌性吗?

5、鱼儿狠起来,连自己都能毒死

最近与孩子一起读到一本自然科普读物,其中讲到一种神奇的动物粒突箱鲀。这是一种长得四四方方的鱼,游得非常慢,但是它们有保护自己的办法。它们会通过皮肤,释放一种神经毒素,叫做河豚毒素。

重新认识水下的鱼群(雌雄互换放电高手)(8)

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毒素虽然是粒突箱鲀自己放出来的,但是对它自己也是有毒的!比如它在鱼缸里放毒,那么连它自己在内,鱼缸里所有的鱼都会被毒死。

孩子问,为什么粒突箱鲀不能免疫毒素呢?那还有电鳗,会把自己给电死吗?这种问题还真是不好回答。但是很惊喜地,在《鱼的好奇心》中找到了部分答案。

河豚是一种非常著名的有毒鱼类,有着"冒死吃河豚"的说法。但是河豚就不能把自己给毒死,科研家研究发现,其实阻断河豚毒素是一个相当简单的过程。只需要改变钠离子通道(由蛋白质构成)中些氨基酸的结构, 就能阻止神经信号的传递和结合,使河豚毒素无法正常识别钠离子通道。

重新认识水下的鱼群(雌雄互换放电高手)(9)

河豚对毒素的这种天然免疫是多次进化形成的,而且每次基因突变改变的都是钠离子通道中的单一氨基酸。 在有限的条件下,它们既要增强自身对毒素的抵抗,又要保证神经系统正常工作,所以才会多次以同样的进化方式改变单一基因, 这也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

粒突箱鲀没有进化出阻断毒素的基因,或许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或许与它们进化的时间短有关,总之相比于河豚鱼来说还是要弱了一些。

至于放电的鱼,《鱼的好奇心》中提到,在非洲的河流中有着200余种长颌鱼,他们可以发出微弱的电脉冲,用于定位和确定捕食目标,基本上是一个小雷达的作用。

重新认识水下的鱼群(雌雄互换放电高手)(10)

而电鳗呢,则可以发出600伏的电压,足可以致人于死命。

但是电鳗是非常聪明的,它们不会为了击中某物随意释放强力的电击。

重新认识水下的鱼群(雌雄互换放电高手)(11)

电鳗一共可以在水中发出两三种强弱不同的电压。开始的时候先是放出微弱电压,如果附近有猎物,这种试探性的电流会让它们不自主地肌肉抽搐,由此激起涟漪,这样电鳗通过压力敏感侧线就能探测到猎物的位置。

在这时,电鳗才会发出致命一击,用强电压 麻痹猎物的神经,使其肌肉收缩,暂时失去行动能力。方便自己的捕食。

但是很遗憾,为什么电鳗在捕食猎物时不会电到自己,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6、大自然的一曲赞歌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曾说,"我学会了如何看待自然,不再像没有头脑的年轻人一样。我经常听到那平静而悲伤的人生音乐,它并不激越,也不豪放,但却具有纯化和征服灵魂的浩大力量。"

海伦.斯凯尔斯的《鱼的好奇心》也像是给我们带来一首关于海洋,关于自然,关于鱼类的雄浑音乐。

重新认识水下的鱼群(雌雄互换放电高手)(12)

书中鱼类五彩斑斓的颜色,美妙的歌喉,奇特的本领,乃至于不雅的"放屁",都成为神秘鱼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奇妙的大门,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去了解鱼类,去观察鱼类,并爱上鱼类。

但是书中提到自然环境的恶化,许多鱼类的消失,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毕竟,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保护动物是保护人类自己"从不是一个口号。如果鱼类们一个一个的消失,那预示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恶化到极点,人类自身的存亡也是一个未知数。

世界既大,也小。鱼类们,乃至其他的动物们,都是与人类唇齿相依的。

希望将来的某一刻,人类不要成为地球上最孤独的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