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作者第六季序言】2021年1月20日至26日、5月14日至24日 、7月18日至31日、9月4日至13日、11月29日至12月10日,《都市头条》《今日头条》等连续刊载拙作《<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第一季九篇、第二季十一篇、第三季十一篇、第四季九篇、第五季九篇,共四十九篇文章。

从《西游记》藏名诗到藏名词,藏名词赋;从藏姓名到藏籍贯,藏生肖,藏官职,藏生平,藏葬地,藏政见,藏句容家乡茅山,藏李春芳之忠孝仁善、清正廉洁、安邦定国;从藏“清廉宰相”李春芳,藏“李春芳曾祖句容人”李秀,藏“李春芳父亲”李镗,藏“李春芳之弟”李齐芳和李承芳,到藏“宫女太后”李彩凤;再从藏中华之东海、南海、北疆,到藏西疆之“两界山”。循序渐进,从“花果山”影射江苏句容道教茅山,“美猴王”影射“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水帘洞”影射茅山华阳洞之“大茅洞”,到“水帘洞洞主”“美猴王”即影射“华阳洞天主人”为李春芳。

从藏谜,到影射,到预言,到讽喻,再到前后关联,学术之争鸣,承蒙我中华盛世和四方博学网友之转载激励,令人感动!展现总量已远超1000万人次,尤以第33篇、第43篇、第19篇等最受读者青睐,故业余抽闲再续“第六季”九篇以谢四方厚爱。诚望四海博学不吝赐教。

(五十)《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是“花果山”“水帘洞洞主”影射李春芳是江苏句容茅山“华阳洞天主人”

——《西游记》第一回水帘洞镌有“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之石碣,影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在江苏句容茅山及“华阳南洞”有“玉碣”

今流行版小说《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李春芳,有专家撰文认为“纯属不根之谈”。

《西游记》作者为“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究竟有没有“确凿根据”呢?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以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为原型(见前第25篇),其住在花果山水帘洞,影射李春芳是江苏句容茅山人,祖上世代是清廉之人,自己是“清廉宰相”(见前第33篇)。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西游记》中不仅有李春芳“藏名诗”“藏名词”“藏名词赋”之元素,还有李春芳“藏茅山”之元素。除了藏有“福地”“洞天”“仙乡”“仙山”“道祖山”“方隅山”“石龙山”“海江山”“大灵山”“小灵山”“方山”“丹崖”“大地根”“黄精”“水帘洞”“通海桥”“海眼泉”“茅盈”“三天门”“三清殿”“符”“箓”“咒”“佛道同修”“葫芦”等茅山元素,还藏有句容茅山“华阳南洞”的“玉碣”之元素。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1)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右)(2021.10.4)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2)

原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句曲诗综·序言》。

《西游记》第一回,水帘洞内石碣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即影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在江苏句容茅山及“华阳南洞”有“玉碣”。《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是“花果山水帘洞洞主”,即影射李春芳是江苏句容道教茅山“华阳洞天主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3)

《茅山道讯》2021.7-8·转载第(九)篇 “《西游记》:句容状元李春芳校定完稿”。

首先,“花果山”影射句容茅山。

《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即影射江苏句容的道教圣地句曲茅山(见前第15、22、25、29篇)(另详见李洪文《句曲诗综》第255页至256页“《花果山》”之注释)。

《西游记》第一回称花果山“是个好山”,有“势镇汪洋,威宁瑶海”词赋可证: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 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该词赋中“水火方隅高积土”一句中藏有句容茅山“方隅山”的名字。此句意思是: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炼“九鼎丹”。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4)

《乾隆句容县志》卷三·方隅山

该词赋中“丹崖怪石”代指句容茅山“大茅峰”(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有“丹崖”一词)。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5)

仙都福地江苏句容茅山·元符宫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道教茅山上清派七十九代传人余志成道长供图

该词赋中“百川会处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古代茅山以东即为海,长江接纳百川经镇江汇入东海,又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故“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

该词赋中“万劫无移大地根”影射句容茅山“华阳洞天”为“大地之根”。《乾隆句容县志》三卷:“华阳洞:在大茅峰。其洞有二:西洞在崇寿观后,南洞在元符宫东。其门有五,三显二隐。三茅君、二许君俱得道于此。宋授金龙玉简。 灵异至多。又谓第八洞天。周回百五十里。洞虚四廓、上下皆石,内有阴晖夜光日精之根。阴晖主夜,日精主昼,形如日月之光,既不自异草木水泽,亦与外同。又有飞鸟交横,名为石燕。所谓洞天神宫,灵妙无方,不可得而议也。(《旧志》)”华阳洞内“阴晖夜光日精之根”,即为“大地之根” ,故“花果山”影射道教圣地句容茅山。

其次,“水帘洞”影射句容茅山“大茅洞”。“大茅洞”,属于华阳洞之一。(见前第22篇)

何以为证?

一.《西游记》水帘洞前的瀑布名“潺湲”(见《西游记》第一回“潺湲名瀑布”诗),和句曲茅山的“大茅洞”相关。

(昭明太子)萧统《华阳隐居墓铭碑》有:“余花灼烁,春涧潺湲。郁郁茅岭,悠悠洞天。”此处“余花”“春”暗合“春芳”二字,与《西游记》中多次出现的“春”“花(芳)”藏名一脉相承,又地点在“茅岭”“洞天”,故用“潺湲”命名瀑布,可见李春芳《西游记》藏名之巧妙,既藏“春芳(花)”,又藏“大茅洞”, 一箭双雕。

又见﹝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十九卷:“茅洞:在大茅峰南。事迹,《茅山记》云:洞在大茅山前, 从玉液泉为正路。洞前亦有石坛,洞内有石钟磬,直下可行七八里,能容一二百人,其内流水不绝,色若染蓝,石涧潺湲可爱,路通无穷,但险峻难涉耳。又云外有古坛,内有石钟磬,旌节人物皆石,入者非人必见异物。”

《弘治句容县志》四卷:“大茅洞:在大茅峰南,详见前华阳洞。《茅山记》云:洞在大茅山前,后玉液泉。为正路洞, 前亦有石坛,洞内有石钟磬,直下可行七八里,能容一二百人,其内流水不绝,色若染蓝,石涧潺湲可爱,路通不穷,但险峻难涉耳,又云:外有石坛,内有石钟磬、旌节人物,皆石,入者非人,必见异物。”

据此,“茅洞”即“大茅洞”,为华阳洞之一。因“大茅洞”内“石涧潺湲”,故《西游记》第一回以“潺湲名瀑布”。又因“路通无穷,但险峻难涉”,故《西游记》有石猴勇敢探寻“源流”,才发现“水帘洞”。

《西游记》第一回中“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与《茅山记》“(茅)洞在大茅山前,从玉液泉为正路。洞前亦有石坛,洞内有石钟磬,直下可行七八里,能容一二百人”相吻合。水帘洞前瀑布下有座铁板桥,《西游记》第四回又载:“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茅山“通海”,﹝明﹞顾璘《登茅山三峰》可证:“三洞南盘通海峤, 五云西拱见京华。”﹝清﹞周茂源《细林八咏限韵》亦可证:“鱼龙海底通泉脉,雷雨山头破石根。”又茅山华阳洞相传“洞下通海”。﹝清﹞王乃斌《华阳洞》诗可证:“隐君世外人,灵迹閟丘壑。鹤影动寒泉,花香绕仙药。 我欲探幽深,天风惊海若(相传洞下通海)。”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6)

网易“西部文明播报”转载第(十二)篇。

二.大茅洞上有石坛,与《西游记》中的水帘洞中的“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相吻合。﹝元﹞刘大彬《茅山志》四卷:“《太元内传》曰:‘句曲之洞宫有五门。南两便门;东、西便门;北大便门。合五门也。’隐居云:‘今山南大洞即是南面之西便门。’”“(大)茅洞:在元阳观石坛下。即南面之西便门。”

据此,“大茅洞”为江苏句容茅山华阳洞之“南面之西便门”,是《西游记》中“水帘洞”之“真正”原型“仙洞”。

今“大茅洞”属于镇江和常州两地,洞口在常州金坛,洞身主体在镇江句容。 (详见李洪文《句曲诗综》2020年5月版之258页)

三.《西游记》第二回悟空道“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帘洞洞主”,“正南方”和“大茅洞”“在大茅峰南”(见《弘治句容县志》四卷)正吻合。

《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特别强调“水帘洞”就在“花果山”的正南方,影射李春芳祖籍祖贯就在句容茅山,且就住在大茅洞(水帘洞)附近。《李氏家谱》第二十卷·第宅:“先世从无锡迁句容,卜居承仙乡之朱壒村,去县治四十里,茅山之阳,率湖之侧。”“茅山之阳”和“花果山正南方”相吻合。故《西游记》全书之中孙悟空反反复复强调自己祖籍祖贯就在“花果山”“水帘洞”,就是反反复复影射李春芳祖上就是句容茅山人,且就住在茅山大茅洞附近。

如《西游记》第一回:“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第三十五回:“行者道:你认不得我?家居花果山,祖贯水帘洞。”第五十二回:“祖居花果称王位,水帘洞里逞刚强。”第六十三回:“老孙祖住花果山,大海之间水帘洞。”第六十七回:“祖居东胜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第八十六回:“祖居东胜大神洲,天地包含几万秋。花果山头仙石卵,卵开产化我根苗。”第九十四回:“老孙祖居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父天母地,石裂吾生。曾拜至人,学成大道。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见前第22篇)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7)

↑ 2020年8月17日,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茅山道院杨世华住持(左)与作者亲切座谈于茅山崇禧万寿宫。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8)

作者在茅山崇禧万寿宫拜访九霄道人余志成道长(右)。

第三,“美猴王”孙悟空影射李春芳。

1.《西游记》第一回标题中的“灵根”二字,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的“根”在“花果山”,即李春芳的祖籍祖贯在句容茅山此“仙乡”。

“根”字与第一回正文中的“花果山”相呼应。因为有“根”,才能自然引出后面的开“花”和结“(正)果”。李春芳原名李果,《西游记》中的花果山除了影射李春芳的祖籍祖贯所在地句容茅山之外,“花果山”中的“花”字影射李春芳姓名中的“芳”字,“果”字影射李春芳的原名李果。

《西游记》开篇点明石猴是“灵根”所“育孕”,因花果山山顶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后来考中状元官居首辅是因为从“根”上受到句容茅山的仙真气息和华阳洞的日月精华熏陶所致。

2.“美猴王”影射李春芳,有《美猴王》诗为证。“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三阳交泰产生出万物群生,我美猴王(李春芳)出生在仙乡(句容“承仙乡”),蕴含有华阳洞中日精月华;“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借石卵风化石猴来完成美猴王(李春芳)的大道之行,只是假借他美猴王(李春芳)的名姓并为其配有丹心而成就其心愿。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从《西游记》书内来观看美猴王,是识别不出以谁作为原型的,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和一个猴子的经历相同,而跳出《西游记》书外来看,是和李春芳相吻合的,明眼人才会知道写作孙悟空是有李春芳形迹可寻的。“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历朝历代的人都会瞩(“属”通“瞩”)目我李春芳笔下的孙悟空,它称‘美猴王’称‘齐天大圣’,之后又任其逍遥纵横(儒释道三教)。

3.为了表明美猴王就是李春芳,华阳洞天主人在《西游记》第一回又留下一些暗记: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9)

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

如《藏(春)芳诗》: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此诗中藏有一个“芳”字。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2020)之中对此诗注释有:

[1]美猴王:见《西游记》第一回。

[2]今日芳名显:如今我李春芳考中状元官居首辅,父、祖、曾三代封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自祖述曾,已拜隆殊之典,由今伊始,尚延悠久之恩”),空前绝后,名声早已是显赫天下了。芳:李春芳,与《西游记》九十五回李春芳《藏名诗》“野花得润有余芳”中“芳”字相呼应。《明穆宗实录》五十七卷有:“(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戊寅……仍赐敕奖谕,曰:卿以诚心笃行,渊学宏才,蚤擢廷魁,致身侍从,雅望久孚于士论,芳声丕振于词林。”

[3]时来大运通:时来运转官运亨通。暗指李春芳位极人臣,担任首辅。

[4]有缘居此地:和句曲仙山有缘,所以选择居住此地。李春芳致仕后,长期活动于句容茅山华阳洞附近,李春芳《(句容)良常胡氏重修谱序》有“余承国恩,许归田里,因得与方外之流论养生之术于三茅洞天。既就陶公弘景故趾(址)建玉皇阁,为焚修之所。阁东北五里许,良常仙境在焉。时引故乡父老往来话旧其中,每至则胡公玉岩与其侄铜冈、碧溪辈款洽尽欢。万历己卯春,复步自华阳入良常,因登胡氏之堂。而胡之诸宗适修世系,余索阅之。”此地:指句曲茅山。

[5]天遣入仙宫:李春芳有“青词宰相”之称。天:天子,皇帝。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10)

《西游记》第一回“今日芳名显”·“瀑布泉中”“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又如《藏春(芳)诗》: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此首藏头诗藏有一个“春”字。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2020)之中对此诗注释有:

[1] 四季歌:见《西游记》第一回。

[2] 春采百花:“百花”芳香,故“春采百花”有影射“春芳”“采百花”“状元及第”之寓意。

[3]果:李春芳,初名果,字子实,后改名春芳(见《贻安堂集》十卷)。故此句也有影射李春芳之寓意。

[4]芋栗:紫芋和板栗。芋:紫芋,见载元刘大彬《茅山志》十一卷。

[4]黄精:茅山特产,为茅山历代仙家所推重。元刘大彬《茅山志》十一卷:“黄精:九蒸九曝,服之驻颜。隐居云:为《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乾隆句容县志》一卷:“黄精:出茅山。天宝七年五月,唐玄宗正昼假寐,若见梁贞白先生陶宏景持黄精至,谓曰:‘是谓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服之驻颜。’帝方觉,适报李元静进茅山黄精。帝喜曰:‘贞白先生实保朕躬。’于是册赠太保。”《本草纲目》草部·黄精篇中引宋代苏颂:“黄精南北皆有,以嵩山、茅山者为佳。”

《藏(春)芳诗》与《藏春(芳)诗》合起来看,即为“藏(李)春芳诗”。

4.《西游记》前后藏有“美猴王”孙悟空就是李春芳的信息密码

“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这首词的词牌名中藏有一个“芳”字。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华阳洞天主人在此诗中预言“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即将来一定会有李春芳的“知音”出现,一定会从《西游记》中的“李春芳藏名诗、词、词赋”等中找出贯穿全书的源流,到那时天下人即会豁然开朗。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此首诗暗示了李春芳因谗解绶,隐居仙乡茅山,其实早已是不屑与人在朝堂争名夺利了,一品首辅早已知足,并无奢望,“觅个长生不老(仙乡)之地”,(校定《西游记》)好不快乐!

《西游记》前后呼应之处较多,李春芳不仅出生在句容茅山,而且致仕以后“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西游记》第九十四回)。“复”字强调了李春芳晚年再回仙乡句容茅山,此地“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与李春芳《(句容)良常胡氏重修谱序》“余承国恩,许归田里,因得与方外之流论养生之术于三茅洞天”相吻合。“啸聚在洞天福地”做什么呢?当然就是“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了!

第四,孙悟空是“花果山水帘洞洞主”影射李春芳是“清廉”的“华阳洞天主人”。

孙悟空影射李春芳;花果山影射句容茅山;水帘洞影射大茅洞,大茅洞属于华阳洞之一,且“水帘”有“清廉”之影射(见前第33篇),则美猴王是“花果山水帘洞洞主”即影射李春芳是“清廉”的“华阳洞天主人”。

文人尚节,骨气为重。近代学者谈论“状元宰相”李春芳时多讪其为“青词宰相”,殊不知其为“太平宰相”(见前第31篇),更不知其为“清廉宰相”。《西游记》第一回“水帘洞”之“水帘”二字即影射句容“状元首辅”李春芳是“清廉”之官。

“水帘洞”在《西游记》前后多次出现,何以判定“水帘”二字就是影射李春芳是“清廉(宰相)”呢?

其一,“水帘洞”在花果山正南,“水脏洞”在花果山直北,两洞在方位上是南北相对,“水帘(廉)”和“水脏”在意思上也是相对,即“水帘洞”之“水帘”二字与“水脏洞”之“水脏”二字意思相对,故“水帘”二字有“水清(廉)”之意。

“水脏洞”在花果山直北,“水帘洞”在花果山正南,均见《西游记》第二回:

“众猴叩头:‘告上大王,那厮自称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下。’”

“悟空道:‘休走!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你家什么混世鸟魔,屡次欺我儿孙,我特寻来,要与他见个上下!’”

其二,《西游记》中多次写到宰相“清淡闲居”不与人“争名夺利”,与“清廉”意思一脉相承。

《西游记》第一回有《争名夺利几时休》诗:“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这首诗影射李春芳虽然官至首辅,却淡泊名利。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11)

江苏句容茅山顶宫鸟瞰·道教“华阳洞天”之“大茅洞”。

《西游记》第四回《初登上界,乍入天堂》词赋末尾有“猴王有分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一句,也有影射李春芳清廉自洁(仙品一流)之用意。

《西游记》第九回渔樵对话中涉及宰相致仕后的清淡闲居不恋荣贵之诗词联句居多,“绿蓑青笠随时着,胜挂朝中紫绶衣。”“草履麻绦粗布被,心宽强似着罗衣。”“潜踪避世妆痴蠢,隐姓埋名作哑聋。”“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 十里城高防阃令,三公位显听宣声。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据此陈述,“宰相”李春芳清廉闲居、淡泊名利可见一斑。

其三,国史家乘皆记载李春芳“清廉”,与“水帘(清廉)”之意吻合。

《明史·文定公本传》:“春芳自学士至秉政凡六迁,未尝一由廷推。春芳恭慎不以势凌人。居政府,持论平,不事操切。时人比之李时,其才力不及也,而廉节过之。”

《李氏世谱》(李氏家传·李春芳)载:“是时阶既去位,春芳继阶秉政,务以安静称帝意,帝亦稔知其廉谨,颇倚信焉。”

《西游记》第二回三次强调孙悟空是“花果山水帘洞洞主”。

好猴王,将身一纵,跳起去,一路筋斗,直至北下观看,见一座高山,真是十分险峻。好山——斋笔峰挺立,曲涧深沉。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两崖花木争奇,几处松篁斗翠。左边龙,熟熟驯驯;右边虎,平平伏伏。每见铁牛耕,常有金钱种。幽禽斯朔声,丹凤朝阳立。石磷磷,波净净,古怪跷蹊真恶狞。世上名山无数多,花开花谢蘩还众。争如此景永长存,八节四时浑不动。诚为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洞!主美猴王正默观看景致,只听得有人言语,径自下山寻觅。原来那陡崖之前,乃是那水脏洞。洞门外有几个小妖跳舞,见了悟空就走,悟空道:“休走!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你家什么混世鸟魔,屡次欺我儿孙,我特寻来,要与他见个上下!”

那小妖听说,疾忙跑入洞里报道:“大王,祸事了!”魔王道:“有甚祸事?”小妖道:“洞外有 猴头称为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他说你屡次欺他儿孙,特来寻你,见个上下哩!”魔王笑道:“我常闻得那些猴精说他有个大王,出家修行去,想是今番来了。你们见他怎生打扮,有甚器械?”小妖道:“他也没甚么器械,光着个头,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丝绦,足下踏一对乌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赤手空拳,在门外叫哩。”魔王闻说:“取我披挂兵器来!”那小妖即时取出。那魔王穿了甲胄,绰刀在手,与众妖出得门来,即高声叫道:“那个是水帘洞洞主?”悟空急睁睛观看,只见那魔王——头戴乌金盔,映日光明;身挂皂罗袍,迎风飘荡。下穿着黑铁甲,紧勒皮条;足踏着花褶靴,雄如上将。腰广十围,身高三丈。手执一口刀,锋刃多明亮。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

这里对美猴王这个“花果山水帘洞洞主”有个描写:“光着个头,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丝绦,足下踏一对乌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丝绦”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是四品以上大官(明朝一品至四品皆穿红色官服),“光着个头”影射李春芳虽穿有四品以上官员的衣服,却没有戴四品以上的官帽,是一个致仕官员的象征,所以“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影射李春芳是儒家出身和四品以上官员身份,即《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不是“僧人”,也不是“道士”。

美猴王是“花果山水帘洞洞主”,影射它就是华阳洞天主人之原型人物。美猴王“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丝绦”,影射华阳洞天主人究竟是几品官员呢?

《西游记》中对此是有暗示的。今流行版《西游记》中前前后后多处藏有“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的“暗记”“暗语”“暗号”信息(见前40篇):又如“富贵功名”,说的是“科举考试”“功名”中“状元”“贵”为“官封弼马(皇帝钦点宰相)”之事情,和吴承恩“功名”“富贵”完全无关,吴承恩“功名”是“补贡生”,贵为“浙江长兴县丞”“荆府纪善”,是不会去炫耀“功名”和“富贵”之事的;“官居宰相(望王侯)”“朝臣待寒漏”“(胜挂)朝中紫绶衣”“(心宽强似)着罗衣”“(身安不说)三公位”“三公位显听宣声”说的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一品”“首辅”即“宰相”身份,和吴承恩“县丞”“纪善”“八品”小官也完全无关,因为八品官员是没有资格“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丝绦”的;“拄杖悬龙喜笑生”“福寿无疆今喜得”,吴承恩是没有资格享受“龙头杖”待遇的,而李春芳是“状元宰相”“少师、太子太师”,“三朝元老”“拄杖悬龙”资格十足老矣,“福寿绵延”,且父祖曾三代皆封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空前绝后(“无疆”),吴承恩是承受不起“无疆”一词的。

据此,华阳洞天主人绝对不是吴承恩,也不是道教的丘处机或阎希言等道门之人,他就是“句容籍”状元首辅李春芳。

李春芳《西游记》·`学术争鸣

第五,“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影射道教茅山是“(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花果山”既然影射道教圣地句容茅山,而茅山自古以来即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称,故“花果山”是“洞天福地”。

《西游记》中孙悟空(李春芳)反复强调自己“老家”“花果山”是“洞天福地”,是“第一名山”(第一福地)。举例如下:

《西游记》第三回有“洞天福地”:

你看那猴王得胜归山,那七十二洞妖王与那六弟兄,俱来贺喜。在洞天福地,饮乐无比。

《西游记》第三十回也有“洞天福地”,又是“天下第一名山”,即影射花果山(句容茅山)是“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二人携手相搀,概众小妖随后,上那花果山极巅之处。好山! 自是那大圣回家,这几日,收拾得复旧如新,但见那:青如削翠,高似摩云。周围有虎踞龙蟠,四面多猿啼鹤唳。朝出云封山顶,暮观日挂林间。流水潺潺鸣玉佩,涧泉滴滴奏瑶琴。山前有崖峰峭壁,山后有花木秾华。上连玉女洗头盆,下接天河分派水。乾坤结秀赛蓬莱,清浊育成真洞府。丹青妙笔画时难,仙子天机描不就。玲珑怪石石玲珑,玲珑结彩岭头峰。日影动千条紫艳,瑞气摇万道红霞。洞天福地人间有,遍山新树与新花。

八戒观之不尽,满心欢喜道:“哥啊,好去处!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行者道:“贤弟,可过得日子么?”八戒笑道:“你看师兄说的话,宝山乃洞天福地之处,怎么说度日之言也?

《西游记》第八十二回也有“洞天福地”:

行者却将身一纵,跳入洞中,足下彩云生万道,身边瑞气护千层。不多时,到于深远之间,那里边明明朗朗,一般的有日色,有风声,又有花草果木。行者喜道:“好去处啊!想老孙出世,天赐与水帘洞,这里也是个洞天福地!”

《西游记》第九十四回也有“洞天福地”:

“老孙祖居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父天母地,石裂吾生。曾拜至人,学成大道。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

第六,华阳洞有西洞和南洞,华阳南洞侧有九锡碑。

《乾隆句容县志》三卷:“华阳洞:在大茅峰。其洞有二:西洞在崇寿观后,南洞在元符宫东。其门有五,三显二隐。三茅君、二许君俱得道于此。宋授金龙玉简。 灵异至多。又谓第八洞天。周回百五十里。洞虚四廓、上下皆石,内有阴晖夜光日精之根。阴晖主夜,日精主昼,形如日月之光,既不自异草木水泽,亦与外同。又有飞鸟交横,名为石燕。所谓洞天神宫,灵妙无方,不可得而议也。(《旧志》)”

《乾隆句容县志》四卷:“九锡亭:在华阳南洞侧。内有九锡文碑。石柱篆刻上书‘弟子徐锴敬谒华阳洞天’等语。”

“崇寿观:在茅山大茅峰华阳南洞侧。晋任敦旧宅。刘宋元嘉十一年,始建坛宇。齐建元初,名‘崇元馆’。宋大中祥符七年,敕赐今名。”

《乾隆句容县志》卷三载:黑虎洞、黄龙洞俱在华阳南洞九锡碑之左右。

第七,《西游记》第一回“花果山水帘洞”内的石碣,与道教茅山“华阳洞天”内有“玉碣”相吻合。

道教茅山“华阳洞天”内有“玉碣”,见古人散文和诗歌作品之中。

明朝李维桢《茅山游记》中涉及句容茅山“华阳洞天”中之“玉碣”之语句:

“中君云:‘东便门,在中茅东、小茅阿口。’从此入至洞天最近,而外口甚小,以石塞之。东门似在柏枝,有两三洞口,恐真门外,亦不开。南便门,外虽大开,内已被塞,缘秽气多也。华阳中,有玉碣文。邓夫人语许长史妻,此仙要言,解此则仙。今文自传,而玉碣当还归天上矣。”

清朝黄景仁《孙薇隐自句曲归以诗示辄题于端即和其春日枉赠之作》中也有涉及句容茅山“华阳洞天”中“玉碣”之诗句(“华阳玉碣闭千载”):

句金之坛间有陵,云可度世而上升。东南一窍辟地肺,绵延休气时云腾。

华阳玉碣闭千载,登空有蹻谁其乘。我生梦见且未得,君有仙骨君先登。

神君抗手不复顾,曲城阊阖呼可膺。江山文藻待洗刷,乘风欲去何由能。

谴诃元放叱抱朴,笑彼过客如风灯。丛花匹练俯下界,幻作组绣罗君膺。

归来脱袖出奇句,是何光气谁依凭。试听掷地响金石,不然扪字生圭棱。

竹坟篆鼎披诘屈,冰车铁马驱凌兢。星枝落笔芒四射,虹血漉剑斑初凝。

不愁呕心鉥肝肾,云梦八九胸浮蒸。始知名山助才力,技至此矣胡能称。

灵蛇荆璧家所握,嘈囋众响喧蛙蝇。君其一出空所见,始以赫日消春冰。

由来文章贵瑰傀,肯袭蹊径循畦塍。《云君》《山鬼》义斯正,墨兵蒙寇言差恒。

云奇岂复古人过,况以常语相因仍。长庚星死玉楼召,此事让君三折肱。

参之韩杜得沈奡,大厥门户归高曾。游山读书更十载,恐绝来者难攀承。

我方兀兀弄铅椠,才幅偪仄无尺缯。惠连得句自吟赏,束晰漫语丛讥惩。

谬逢作者癖痂嗜,积气得吐相夸矜。忆从去春枉君作,迟久不报理讵应。

苦缘望气已辟易,疲军再鼓嗟难兴。倾心倒意讵能默,聊用撮壤崇山层。

自知俗骨不能换,烦君汲引抛长绳。朗吟偕访旧游去,挈我骑二茅龙升。

其八,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中称自己是“水帘洞洞主”,影射自己是“清廉”的华阳洞天主人。自己是不是“清廉”之人,自当留于后人评说鉴定。故与“料应必遇知音者”一句有逻辑关联。

“料应必遇知音者”,即后世“知音”一定会对李春芳“是不是清廉之宰相”作公正评判。自己不必“自吹自擂”说自己就是“清廉宰相”。

文人重节,骨气为重。身为首辅,清正廉洁,不贪权位,爱国爱家。李春芳后世子孙继踵家风,以“清廉”传家,国史家乘班班可考。江南世家句容李氏之李信一门,铁骨铮铮,馨香后世,我在《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2018年9月版)的《凡例》中对李信进行了评价:

句容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李春芳、笪重光等人物,屡见于《县志》中,必要时均作针对性的注解, 便于读者全面了解人物的生平。至于其他一般性人物,一般不注。如“和平知县句容人李信”,板荡忠臣, 父子及眷属一门从容捐躯赴义,古今罕见,浩然之气自当彪炳中华史册,正史简约,故据《句容李氏(李春芳)家谱》详加注释。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12)

↑2020.10.9《镇江日报》·中国著名军旅作家、记者李伶先生“中学教师李洪文”“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之报道。

据此,今流行版小说《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李春芳,并非如专家撰文所言“纯属不根之谈”,《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是“花果山”“水帘洞洞主”即影射李春芳是江苏句容茅山“华阳洞天主人”,《西游记》第一回水帘洞镌有“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之石碣,影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在句容茅山及“华阳南洞”有“玉碣”“九锡碑”等传世,此为今流行本《西游记》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所校定完稿的又一铁证。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13)

李洪文著《句曲诗综》等四部书。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14)

话说西游故事(再辩西游记作者)(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