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清高与铮铮铁骨二,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假正经和自命清高?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假正经和自命清高(假清高与铮铮铁骨)

假正经和自命清高

假清高与铮铮铁骨

夏完淳,字存古,号小隐,华亭(上海松江)人。父亲夏见彝和老师陈子龙均是气节之士。14岁的夏完淳随老师陈子龙起兵太湖抗清,不久被捕。夏完淳被捕后,降将洪承畴诱其降清,夏完淳知洪承畴原为明朝兵部尚书,在与清兵山海关战中被俘降清。当时明廷以为洪承畴阵亡,崇祯帝为其举行国祭。故此夏完淳故意说:“洪兵部能以身许国,名垂青史,我夏完淳愿步其后尘,死而无憾!”把叛国者洪承畴说得脸一阵青一阵白。夏完淳死时站立不跪,要求纸笔,从容写下绝笔书,年仅16岁。夏完淳不光品德高尚,其才学也十分出众。在世仅16年,却留下了《玉樊堂集》、《内史集》、《南冠草》、《续幸存集》等著作。在明朝南都(今南京)陷落时,他曾作《烛影摇红》词云:“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梦断人肠,静倚银缸待。隔浦江兰堪采,上扁舟,伤心欸乃,梨花带雨,柳絮迎风,一番愁债。

回首当年,倚楼画阁生光彩。朝弹瑶琴夜银筝,歌舞人潇洒。一自市朝更改,暗销魂,繁华难再。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凄凉千载。”词情凄凉悲壮,国恨家愁尽在其中。被捕后,在狱中写《别云间》诗云:“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囚徒)。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英魂)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史可法:

史可法,字宪之,明崇祯元年进士,一位名副其实的读书人,历任户部员外郎、总督漕运、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崇祯十七年李自行攻占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弘光政权建立。史可法领兵入南京,被授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后被马士英等人排挤,出京师,督师扬州。左良玉被清兵击败战死后,史可法一直在扬州坚持抗清。顺治二年5月10日,多铎领围扬州,扬州吃紧,多尓衮劝降史可法,史可法写下《致多尔兖书》,严辞拒降。24日清军以红夷大炮攻城,城破。史可法准备自刎殉国,被众人阻止。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师也!多铎劝降,可法表示,城亡予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后城破,史可法为乱兵所杀,因天气炎热,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便以史可法衣冠代人,葬城外梅花岭。

扬州城破后,野蛮的清兵对扬州城中军民大肆屠杀,十日不封刀,致使城中“推广贮积,手足相枕,血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城中堆尸如乱麻”,扬州城军民幸免者鲜矣。这就是史上所说的“扬州十日”。这些史实,也应让那些把希望寄托在外国身上的人清醒清醒,亡国的教训是惨痛的。

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忠悃与奸侫,高尚与卑鄙立等可见。这些为国家慷慨赴死铮铮铁骨的高尚者,与那些贪生怕死,唯利是图的假清高者,历史将给予正确的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