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美好回忆。2012年8月25日游昆嵛山,时间一天。游览主要景点有烟霞洞,泰礡顶。一天游览两处,很累。当时导航不太普及,故需时常下车问路。

1、昆仑山——昆嵛山。

昆嵛山哪里最值得去 昆嵛山游记(1)

远望昆嵛山

“在山东昆仑山一带,到处是连绵的山峦,一眼望去,象锯齿牙,又象海洋里起伏不平的波浪。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繁茂稠密的草木,人走进去,连影儿也看不见。” 冯德英的小说《苦菜花》是这样开头的。作者写的昆仑山,其实就是昆嵛山。至于为什么将昆嵛山改成昆仑山,我想,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取昆仑山的象征意义。换句话讲,作者看中的正是昆仑山在汉语词汇中所具有的深邃而博大的意味。

但我了解昆嵛山,不是从冯德英的小说《苦菜花》中得来。虽然《苦菜花》在当年的名气,要比昆嵛山大的多。《苦菜花》小说在十多岁时看过,当时小说难得,书早被别人翻旧,还残缺不全。看得也潦草,印象浅。又因为看得早,当时主要读故事。发生地的背景,印象早已经漫漶。这次在泰礡顶景区看见路边树立的一块“《山菊花》外景拍摄地”,其中提到冯德英的苦菜花系列小说就是以昆嵛山为背景的。但冥思苦想了一会,除了想起《苦菜花》中那位满面愁容的大娘,还有一位汉奸——这还是电影的功劳,别的实在想不起什么。

2010年我在一处小学支教。办公室里一位姓辛的老师手里有一本山东出版社(哪个出版社忘记了)在上世纪六十代出版的一本《山东省药用植物图谱》(书名大致是这样,前言介绍说是为乡村医生的普及读本)。大三十二开。我常常遗憾自己在面对缤纷多姿的植物时所表现出的无知。因为你跟一棵树或者一株草或者一棵菜觌面相见不相识,心里觉得欠了花草一块情似的。不论其他,仅仅因为花草树木愉悦了你的心目,你却不能对他们有一点点的了解,甚至不能够打一个招呼,就足以让人觉得愧对大自然的灵秀。想起古人说读诗(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更觉得这本书十分有用。书中介绍了许多可以药用的植物,配线描黑白插图。每种植物,除介绍性状,还讲采摘地。我因而认识了许多植物——当然只是纸上的知识,也认识到每一种植物,不管是被人认为的如何卑微低贱,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也顺便跟昆嵛山打过照面。因为昆嵛山在书中频频出现。我想这肯定是一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山。这又肯定是一座十分包容的山。因为有那么多面目不同,性情各异的植物在山上生生息息。是它们使得昆嵛山山上处处洋溢着一种勃勃生机和难以言说的灵动悠远的气韵。

昆嵛山吸引了我。

2、好事多磨

准备去昆嵛山。

24日早四点半上南村立交,走上青新高速不远,车供不上油,熄火。只好下来推车。幸运的是离下一个出口——移风店出口仅二三里光景,一路推出高速,在入口处停下。年打电话叫来本村一位修车师傅,发现电瓶没电。在移风重新更换电瓶,又发现是车上的电机坏掉,不能给电瓶充电。这时已经七点半。只好原路返回,回镇,更换新电机。议定明天早晨四点再去。

25日早晨四点出发。走南线。这里有一个插曲。游玩回来后,我在网上用百度地图查询线路,发现从南村走南线仍然是最省时间的。感谢度娘,网上提供的资料很翔实。但当初查线路的时候,偏偏没有使用百度地图,而是参考了半岛都市报上的广告。昆嵛山风景区管委会在半岛都市报上打了不少广告,这对一直想去昆嵛山的我来说颇有影响。结果我们就按照报纸上提供的线路行车。在高速上行车有一个特点,过立交的时候,一旦看路牌马虎,立马会南辕北辙。这次我们也犯了差错。到即墨普东立交的时候,本应该到威海方向,不知怎么竟拐向青岛方向了。路好,车少,年开得飞快。一会他看到一路牌:黑龙江路。疑惑地说,这怎么有黑龙江路?我说是不是即墨的马路?年无语,又向前痴跑。这时天色放亮,路边渐渐显出迤逦青山,栉比高楼,气象雍容,繁华,不类县城的气度。我忽然觉得这景色面熟,又看迎面一路牌:李沧区。当时醒悟过来,大叫,错错,咱这不跑到青岛来了吗?没办法,只好跑到下一个出口,下高速,左转弯,接着再上高速,从城阳南立交下,走214省道,北行到即墨华山镇路口再上威青高速。这一错,耽误一个小时左右。

一路东行。路面很平坦,坡路很少——回程走北线,栖霞以东,丘陵地形,坡路很多。路上车也不多,有时甚至感觉这么宽大的一条马路就我们一个车在跑。按照报纸上提示的路线是在乳山下高速。其实如果再往东从泽头路口下,往北走205省道更好。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些省道都非常好走。

3、初识东殿后村

昆嵛山哪里最值得去 昆嵛山游记(2)

在乳山路口下车,北行,沿207省道,过午极镇刘家夼北右拐上s304,过水道镇左拐上s206,经过玉林店镇北行一公里左右左拐上立交桥东行s303——报纸上说九公里,但我们走了差不多两个九公里,才到昆嵛山主景区门口。期间,在乳山市里问路一次,在水道镇问路一次,过玉林店镇又问路一次。每次问路,当地居民都热情回应,心情很好。感觉,图上的距离永远当不得真,脚下的路不亲自走一走,只在纸上量来画去,没有用。

昆嵛山脚下公路边有不少摆摊的商贩。出售的全是当地土产。苹果,山木耳,蘑菇,灵芝。靠山吃山,这话真不假。摊子上的灵芝不少。这东西名气很大,在这儿好像寻常物件似的。山蘑菇,我们在山上也碰到不少。但蘑菇这种山珍,鱼龙混杂,没有足够的眼力,还真不敢轻易下手。在水帘洞景区有一位卖蘑菇的妇女,十元一斤。蘑菇是现采摘的,还带着新鲜的泥土,混着草叶。我感觉昆嵛山的商贩心态都比较好。也许身在连绵雍容的大山中,心情容易平静,至少没有表现出那种热辣辣的市井气息。游客爱买就买,不买拉倒。东殿后村在昆嵛山北,村子不大,界面也不算繁华。小刚看到一面墙上画着一幅宣传漫画,也忍不住拍了下来。漫画的内容是劝人生病要到医院去,别搞封建迷信,烧香烧纸,耽误治病。看到这儿,禁不住是“於我心有戚戚焉”。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生活中还就是有些病医院治不好却被烧香烧纸治好了。胶东地区有深厚的狐仙崇拜传统,农村里会顶香看事的人很多。不熟悉的读者可以到“天涯社区,莲蓬鬼话”中看一点相关的帖子,虽然是鬼话,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也算先接受一点鬼神思想的普及。这也不难理解何以山东会产生《聊斋志异》这样的皇皇巨著。同时我们从村子里墙上的这幅漫画中,可以揣测,当地的巫觋还是很有市场的。

从东殿后村往南,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神清观,也就是烟霞洞景区。山下树立大牌子,有卖票的小屋。小屋外还有一个人在一小块地上松土,里面种了一些花。我们下车,决定稍作休息,吃点东西,先看烟霞洞。我去买票,票价三十元。之前我看到广告上说学生凭证可以七五折优惠,我们有一张学生证。但卖票的姐姐坚决否认有优惠,作罢。等要进山的时候,看看表,九点多一点。

4、崭新的和恒久的

昆嵛山哪里最值得去 昆嵛山游记(3)

昆嵛山哪里最值得去 昆嵛山游记(4)

烟霞洞景区山上的神清观

游览烟霞洞,必然绕不过一个人去,这就是王重阳。 王重阳(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王重阳

名王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北宋末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

中国宋代道士。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遂易名世雄。年47 ,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2年。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七年,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其善于随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同时,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团。收弟子7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4人返归关中,途中卒于大梁(开封)。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

这段介绍王重阳的文字,是我直接从百度粘过来的。老实讲,在烟霞洞景区,王重阳的遗迹已经很少。沿山路上去不多远,半山中赫然露出一座庙宇。远远望去,器宇轩昂,透着一股喜洋洋的精气神。一般山中的庙宇,选址都比较深。深山藏古寺,藏,这个词很准确。当然可以有一进山门就见到古寺的情形。但一般寺庙,如果建在山里,游人没有一番寻寻觅觅的功夫,还真不容易找到。在山脚下望神清观,只见隐隐的寺影在扶疏的山木和崚嶒的岩石中。但神清观藏得不算深,在山上走不多远就望见了。又加上近几年才重建——寺中有一块玄色大理石碑,记录了重修神清观的缘由。落款是烟台市宗教局、牟平区和昆嵛山林场等单位。时间是2007年。就感觉不到古朴沧桑的时间流淌过的痕迹。时间是不能够漫过去的。崭新的神清观,浑身上下闪着一种耀眼的贼光。因为缺少岁月的磨砺,虽然绷着面孔装出一副老成的架势,可是寺观上下砖瓦木石间却扑面而来一股遒劲的精干青春的气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

顺石阶上到神清观。石级两侧一面一蹲石狮子。石狮子风化严重,用玻璃罩住,这大约是神清观的故物,所以宝贝似的呵护着。小年心生欢喜,在狮子前大照其相。我想,俗谚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其实,跟巍巍的大山比起来,有什么建筑能比一座山更恒久?

观前台阶上坐着两个道士。烟霞洞游客不多,香火也不太盛。但两个道士很淡然。一位静坐在窗前石级上,望山望树望流云。一位坐在门左,嘴里含着一只烟斗。尽管普通如我,对僧道并没有多少了解。但我觉得,土生土长的道家可能更贴近百姓的精神生活。道士蓄发留须,巾褐裙帔,既满含世俗生活的烟火气,又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恬淡。

5、一个人的修行

昆嵛山哪里最值得去 昆嵛山游记(5)

烟霞洞景区一处野山山顶。小年登顶而呼

从神清观院子右拐上去,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片平整的小广场。这即是山上著名的观景台。观景台确实是山中一处胜地。位置在大半山腰,眺北望东观南方,视点很好。站在观景台上,山风拂面,凉爽怡人;峰峦翠绿,似乎在眼前晃漾。观景台上放了一排藤椅,整洁干净,登临的游客可以坐下休息,顺便在山上顾盼一回。有两位老者,不知是游客还是山上的管理人员,安闲地坐在一边,喁喁而语。听语音,不类本地。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云:“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因宦海失意,心情晦暗,常常跑到青山绿水中来寻求慰藉。我们是夏天已尽,初秋登山,满心欢喜,用不着勉强上山。道士倒是遇见两个,不过我们跟他们就像庄子寓言中的鱼一样,不如相忘于江湖。又想到,人生也如登山,走一走,停一停,才是正道。观景台修在半山,正是承上启下的地方。台子东边山顶上置一凉亭。当天多云,远望在山顶上飘摇的白云,如同从连绵青山顶上飘逸而出。 观景台向上有一个石砌的拱门。过拱门,向山上走,还有小蓬莱、飞来泉、丹井、孙不二修道遗址,还有就是大名鼎鼎的烟霞洞。飞来泉正临路边。所谓飞来泉者,山岩中一股细细清泉也。泉边立两根石柱,上面架石质护檐。这么不起眼的泉水,却得到管理者的精心呵护。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似的。但漫步山路,除了杂花野树,飞鸟昆虫(走兽见不到)之外,如果没有一点人工的点缀,游客不免会感觉有点单调。飞来泉不过是如同我们信步闲庭中的偶然而值的情趣。从我单纯的经验来看,风景名胜区本色质朴固然是最大的美丽,如果在合适的地方适当添加人工的智慧,也可以锦上添花。昆嵛山本色当行,是吸引游人的重要因素。但山路上故事不多——这一点在攀登泰礡顶的路途表现最为明显。不过又想,素面朝天,不是一般的山能做到的,没有天生丽质的底子,素面站在游人面前,山也许会扭捏作态的吧。昆嵛山千山万壑,万千美丽在一身。正是清水芙蓉一般,也许本不需要过多描画。

孙不二修道遗址在山路右边。前面看景区树立的一块指示牌,上面用汉语、英语,还有韩语三种语言介绍。孙不二的名字,英语翻成“sun not two”。同来的一个上高中的同学看后不禁莞尔。我英语不好,也觉得这个翻译实在有趣。不过说实话,汉语中许多说法,翻成英文,肯定是非常别扭的——这可能是没有办法的事。佛家人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种语言的韵味只能自己体会。孙不二在金庸的小说中是一个龙套人物。在百度中是这样介绍:孙不二(公元1119--1182年)孙姓,名富春,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或称孙仙姑。金代宁海(今山东牟平)人。马丹阳之妻,生三子。金大定七年,王重阳住其家,以“分梨”为喻点化孙不二与马丹阳。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孙不二于金莲堂出家。王重阳授之以天符云篆秘诀。后修道于洛阳凤仙姑洞,六、七年丹成。————山上立牌,也有文字介绍,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按照过去的传统习惯,男女两性是不能在一起练功的,这里便是孙不二修炼的地方。”我不怀疑孙不二在这座山上修炼过,但我实在不能相信孙女侠平时就在这样逼仄的山路边修心养性。孙不二受王重阳“点化”(或者是忽悠)出家,发愿修行。将自己的青春消磨在烂漫而荒寂的青山中。最后大定二十二年于洛阳飞升——去世。普普通通的一个家庭妇女,因缘际会,最后修成仙姑——在百姓口中;修成女侠——在金庸的小说中;修成“清静渊真顺德真人”——在朝廷的公文里。也算是风风火火,不枉来天地间走一遭。

烟霞洞算是山上最后一处景点。金大定七年(1167)全真鼻祖王重阳从陕西咸阳到昆嵛山,聚徒(丘处机、马钰、谭处端、王处等北七真人)讲道烟霞洞中,创立了全真教。烟霞洞洞中最多十个平方,里面供奉全真七子塑像。每个来到烟霞洞的游客都不自觉地会走进洞中看一看全真七子的上课场所。但恐怕都会失望。洞中空间局促,阴湿昏暗。我估计王重阳师徒在洞中避避山雨倒有可能。在洞中讲经修道?对于十分看重养生的道家子来说,不是好地方。

烟霞洞景区与泰礡顶一样,还有一些地方正在规划设计中。小年诸人登顶的地方,本来是让游人止步的。但好多游人就是止不住步,偏要向上爬去。其实山上已经有游人走出的一条路,只不过没有整修,是真正的山路。所以一般游客大多不会向上再爬了。我们游兴正浓,沿野路向山顶爬去。小年诸人三攀两登,竟然爬上悄然耸立的山顶巨石上,并且学陶靖节先生,登东皋以舒啸。在上面得意地啸吼起来。

6、只见水帘不见洞

昆嵛山哪里最值得去 昆嵛山游记(6)

烟霞洞景区神清观观景平台

从烟霞洞景区下来,时间是十一点多。我们马上向南,游览昆嵛山主景区——泰礡顶。 车子沿山路一直向上,到水帘洞景点,这儿有一处停车场。水帘洞是个有趣的名字。这儿有水帘,却没有洞。当然不能指望会有猴子从里面跳出来。水帘洞其实就是将山涧流水用一道石坝拦住,形成一汪碧绿平静的潭水,水漫过石坝,滚珠溅玉般跌下去,编制成一幅银白的水帘。水塘面积大约有二亩多,水明如鉴,映带蓝天白云,翠山绿树,徘徊其中。水里还养了各色锦鲤,三五成群,好像在“唼喋青藻,咀嚼菱藕。”(司马相如《上林赋》)优哉游哉,悠游度日。想当年庄子与惠子辩论鱼之乐的问题。现在看来,潭水中的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这样说,也不算虚妄。小刚沿石阶下去,在水边撕面包屑喂鱼。眼前的鱼,载沉载浮,欢快地争食。有意思的是,原先聚在十多米外的一群鲤鱼,好像收到吃食的信息似的,马上散了聚会,鱼贯而东,朝投食的地方扬首摆尾,纷纷聚拢来。

水帘洞再往上走,就是通往泰礡顶的山路。自水帘洞上行不远,道左竖着一块牌子:《山菊花》外景拍摄基地。冯德英的《苦菜花》系列,不用说,肯定是烟台或者牟平人的骄傲。但一部小小的电视剧将昆嵛山作为外景,竟然让景区的管理者感到莫大的骄傲,这实在有些本末倒置。雄浑巍峨博大深邃的昆嵛山何需一部电视剧为它张扬?或许昆嵛山人也觉得山上的故事太少,人文气息不够。所以一部电视剧就能让它折腰了。

7、森林氧吧——神龟也罢工

昆嵛山哪里最值得去 昆嵛山游记(7)

昆嵛山哪里最值得去 昆嵛山游记(8)

昆嵛山森林氧吧

森林氧吧是昆嵛山的主要景点。这儿也是山上最大最后一处停车场。旅游大巴都是直接从山下开到这儿。停车场对面的山体被层层叠叠的植被覆盖,完全看不见山岩。森林氧吧是游客休息的好地方。路边阴翳的树林里安放了不少排椅,有的树与树间还绑着吊床。许多游客在林子里自在地静坐着。孩子们在路边的小小游乐场里玩耍,荡秋千,过独木桥——一遍一遍地过,喧哗不已。 还有一块大石头,前面稍作雕琢,即成龟形,一边朱漆丹书:五福石。其实不管几福,只要有福,大家必定趋之若鹜。神龟嘴里通山泉水,水质清冽甘甜——我尝了几口。同时,自然也不能免俗,在神龟身上摸了又摸。据说好处多多。旁边牌子上并提到神龟的神奇:摸摸石龟头,加官又封侯;摸摸石龟背,有福不受累;摸摸石龟脸,喜结好姻缘;摸摸石龟腚,长寿不生病。反正怎么吉祥,怎么顺口,你就可以怎样念咕。 我又想到,龟这种生灵,本来是很受中国人的待见的。《诗经》上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开始改易开始谋,改易相聚灼我龟)这是从神龟以卜吉凶,结果出来,“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说这地适合居住,不用走了。而《诗经-鲁颂-泮水》中一句“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如今淮夷有觉悟,献来珍宝表诚心。既有大龟和象牙,还有南方特产金。)这是歌颂鲁僖公能继承祖先事业,整修泮宫,征服淮夷,建立文治武功。龟在这儿,是蛮夷之邦贡献的珍贵礼品。 《诗经》中龟字出现凡五次,除了一次作为地名——龟蒙(鲁国的龟山和蒙山),其余都是说这种慢腾腾的生灵在国家政治生活里的重要性。其余两次,一次是歌颂文王迁丰武王迁镐而周兴——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也是依靠神龟占卜——当然用的是龟甲,决定在哪儿安居兴业。龟在周人的生活中如此重要(商周都是如此)。另一次很有趣。当时的人是小大之事,悉以咨之。大概问的多了,神龟也不免会懈怠,一走神,预测的结果可能就不准了。《诗经·小雅·小旻》:“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父孔多,是用不集。”(犹,策谋;集,成就。)——这句诗后来衍生出一个成语,龟厌不告。龟灵厌恶,不再以吉凶告人。你把人家用的太过分了,过度开发,神龟也罢工。 但不知始于何时,龟的形象在中国人的文化语意里开始遭受颠覆。我的感觉是,自两宋时,在文人的笔下,龟的形象才慢慢地难堪起来。如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两句诗,“从今谢百事,请作龟头缩。”(次韵谢天宁老见贻),“一春不雨但多风,家家买龟问丰凶。”(送秘典座胜侍者乞麦),大致可以看出神龟在两宋人心中正在逐渐转变。前句贬斥意味极浓。后一句抒写风俗,看出当时普通人家还是迷信龟的占卜功能的。但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同时伴随市民经济的兴起,神龟也从神坛走向平常百姓的生活中,并很快地被世俗化低俗化。当然,神龟也实在担当不了替人分忧解难的重任。这也许慢慢导致了龟在人们生活中地位的萎缩。 森林氧吧的神龟当然不需厌恶工作量的繁重,游人不过是摸而自求多福,求福禄,求平安,求姻缘。不会埋怨神龟的灵验与否。而且,昆嵛山的神龟也不必受火灼刀锲的优遇。自在青山绿林中沐浴清风朗月,只需长着一副憨敦敦的脸迎着游人一遍一遍温情的抚摸。

8、登山中的成功学

一般的游客,攀登泰礡顶,都是从森林氧吧起步。森林氧吧景区立着一块指示牌,提示游客说,从这儿到泰礡顶大约有3000千米路程,登顶需要1.5小时。没想到这3000米山路真不是容易走的,而这1.5小时,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根本是个无意义的数字。我感觉我们走得不算慢,用了将近三个小时,还是隔着一处山头遥望泰礡顶,如果到顶的话,还要近一个小时。因为时间已晚,只好放弃登顶的努力。所以说,如果你不是打算在山顶宿营,那么最好从上午八九点钟开始走,时间才会从容一些。 因为上午游览了烟霞洞景点,大家都有些累。小刚和另一位同学,本来决定在水帘洞等我们。但在我们还在森林氧吧游玩的时候,他们又从后面撵上来。大家一起向山上登去。路上不断遇见从山上下来的游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热气蒸面,薄汗透衣,疲惫得很。但也有一路向山上走的游客。有一位小姑娘,八九岁,跟着妈妈,盘桓而上。妻子看了很羡慕,自己却走不动,想放弃,回山下。我说,你还能连个小孩子也赶不上?你看人家孩子都走得比咱快。结果是鼓一鼓劲,走几级台阶。等到山路上出现一座木质凉亭,大家高兴地坐进去休息。又想自己已经走不少路程了,离山顶应该差不多。正碰见从山上下来的几个青年,便问到山顶还有多远。一人看了看我们一行人满含期待的眼神,说,到这儿这才走了四分之一。妻子一听,立刻有些灰心。但看到山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人上山,有人下山。各个奔着自己的目的而去,又加上我的鼓动,关键是,来一次不容易,如果不能到山顶,岂不要留下遗憾?这样,走几级台阶,休息一会,又登了百十级台阶。最后妻子实在支持不住,说我不上了,说啥也爬不山上去。正好继承的孩子脚上有伤,他的妻子也不愿再向上走。于是他们三人慢慢向山下去了。剩下我们五个人,继续向前走。这是我们一行人第一次掉队的。

在千米滑道起点,遇见一位本地青年甲,自己说每周来爬一次山,每次用时间1.5小时。我们正踌躇要不要继续走,他说,这是最难走的段,过了这一段,到山顶就好走了。经营滑道的老板看看时间,说你们不要往上走了,爬不到顶了。青年甲说,没事,你们跟着我走。再用一个多小时就上去了。继承有点泄气,几次想回去。有一次甚至站在下面,不走了,看我们慢慢地往上爬。站一会,又不甘心地跟上来。我看本地那位爬山的青年,爬几十级,就坐下稍微喘息一下。我们也学他的做法,果然很管用。山路上林木茂密,一路全是在林荫中行路。远望周边的山顶,估量一下自己的位置,又知道泰礡顶是最高峰,明白离山顶还有很远。小年走在前面,腿轻如风,便是曹子建笔下“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的神勇形象。一路兜兜转转,终于攀上了一处山顶,本来以为这回离终点应该不远了。没想到,青年甲随后上来,说,山顶就是上面有电视塔的那座。但我们站的位置,偏偏被丛丛的松树遮掩,看不到有电视塔的山头。继承说,不爬了吧,反正山顶也就那么回事,都是一样。无非就是树,草,花,石头。爬到山顶去又能怎么样?小王表示认同,一时去意徊徨。我们一想有理,再一想似乎又无理。我看到东面山坡上一大块光溜溜的岩石上,(在山上掉向了,自己感觉是东面)顺势凿出浅浅的石阶,有几个人正从上面走下来。险峻有趣,我们决定爬上那一块看看。结果就又到了一处山顶。这时候松风阵阵,空翠爽肌。群山怙恃,峰峦如聚。看到满眼如画的风景,只感觉上山路上吃得这点苦累十分值得。

这回看到泰礡顶了。远远的山头上竖立着好多微波发射塔。脚下的位置,离泰礡顶还有三两个山头。再看那些山,都被重重叠地的树木覆盖。我们不禁有些发愁,如果照刚才那种走法,再有三个小时也过不去。青年甲从后面上来,说,往后的路好走多了,走吧。说完他沿着山顶上一条小路顺势下去,一会儿就消失在密密的树林中。我们有些犹豫,因为下面的路全是真正的山路,不再有人工修筑的台阶了。又想起,既然青年甲说好走,那就一定好走。为什么不走一走试试?小年热情很高,已经踏上山路,我随后跟上,小刚殿后。继承和小王开始犹疑不决,说我们在这儿等你们吧。等我们在林中穿行的一会的时候,却发现他们两人又远远地跟上来了。

路不能只看不走。不走永远也不知道怎么走,好不好走。攀登泰礡顶,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远远望去使人感觉畏途巉岩不可攀的,反而未必有那么困难。到泰礡顶的这一段天然的山路(当然肯定经过人工的整修)好像完全是旅人的脚踏出来的。大部分路段竟然比较平坦。即便上坡,也很缓,使人感觉不出费力。另外,山路完全被蓊郁的林木掩翳,在别的山上根本看不到。昆嵛山上的植被覆盖率极高,山上山土很厚,走在路上,竟然有一种走在乡间土路上的感觉。

到了一处山顶。上面比较平坦,环顾群山拥翠,夕阳斜照。山底下东北面的龙湾水库,碧绿如染,像是嵌在山间的一大块翡翠。而夕阳照在群山的山峰一侧,又把严肃的山岩润滋成温情的金黄色。我们在山顶碰见一群在山上采集植物标本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正三两个一伙,下山。有的还不舍得似的,还在对着路边的野花微距拍摄。向东北望去,泰礡顶兀自笃定地立在那儿。山路上有几个游人正在奋力攀爬。我们估量了一下,如要登顶,还需要一个小时才能登顶,体力没有问题,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没有办法,只好下山。下山的时候,继承走在后面,撅了一根枯树枝,拄着。他说向下走虽然省力,台阶比往上还难走。快到千米滑道的时候,却见从下面慢慢地走上人来。两个驴友背着野营的大背包,都领着老婆孩子。孩子也就七八岁。他们今晚是要在山上宿营的。再往下走,几乎没碰见别的游客。林子里光线也逐渐黯淡起来,树上的蝉还在长一声短一声地嘶叫。我们加快速度,朝山下奔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