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在首府南宁,全市中小学、驻邕高校以创建文明校园“六个好”为抓手,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南宁市部分中小学及驻邕高校,透过老师和学生们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感受时时吹拂校园的文明之风。

特色校园活动扩展德育内涵

“我要谢谢你,因为有你,爱常在心底,谢谢你,感谢有你,把幸福传递。”在充满朝气的早晨,南宁市新阳路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阳光大课堂如约而至,学生们齐聚大操场,伴随着《国家》《听我说谢谢你》《你笑起来真好看》《礼仪操》等优美的音乐欢快起舞、歌唱。

学生雷钦宁十分喜欢每天的阳光大课堂,她笑容满面地点赞道:“每天跳起来、动起来、唱起来,上课的时候精神面貌也更好了。”看着学生们朝气蓬勃的模样,学校校长孟琳欣慰地说,阳光大课堂形式多样,既有以锻炼身体为主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还有唱红歌、写书法、讲故事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把红色经典、爱国情怀厚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中。

创文明城市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创建南宁)(1)

新阳路小学的同学们在欢快的音乐和舞蹈中开启新一天的学习

当新阳路小学的同学们开启一天学习时,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埌东校区的大姐姐王湛盈正化身“农场主”,为追梦农场里的木瓜、空心菜等作物除草施肥。从播种、施肥、除草,到植物慢慢开花结果,劳动让王湛盈和同学们更深刻地领悟到责任和担当,领悟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追梦农场让学生们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汲取养分,抵御不良诱惑,才能成长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埌东校区政教处主任黄莹表示,学校通过开拓德育工作新思路,广泛开展节庆教育、爱国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寻找和创造出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培养有德品、学品和情品的十四中学子。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今,南宁市各中小学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全市师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让文明扎根校园。

文明之花争相在家校间绽放

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联系家庭的纽带,每一个孩子及家长的言行都影响着校园内外“讲文明、树新风”氛围的营造。在创建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南宁市各中小学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觉,以“小手拉大手”带动家长一起做文明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彰显文明校园的风采。

创文明城市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创建南宁)(2)

天桃实验学校银杉校区的学生们表演和家长、老师共同创排的情景剧,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每周一上午,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银杉校区开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剧场准时开演,五年级(8)班学生们表演的节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情景剧和诗朗诵相结合的方式,呼吁大家主动参与到节约粮食的行动中来。学生郭煜伟颇为自豪地说,节目的朗诵词是他和爸爸共同创作的,然后同学们一起编排情景剧中的动作,老师和家长们再帮忙把关修改。

创办三年有余的小剧场由学校各班学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进行创、编、排、演。“每年都有超过2000名天桃学子在小剧场的舞台上发挥想象,施展才华,通过老师、学生和家长们的共同参与,为核心价值观赋予了艺术的魅力。”银杉校区党委书记覃鸿表示,在小剧场的鼓舞和带动下,学生们逐渐领悟、内化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文明城市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创建南宁)(3)

滨湖路小学编排文明礼让斑马线情景剧,引导学生争做文明小市民

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以《少年先锋行共创文明城》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教育活动精彩上演,同学们表演的文明礼让斑马线情景剧引来阵阵掌声。学校校长谢小燕介绍说,学校结合理想信念、责任教育、礼仪教育,开设校本必修“习惯大课堂”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让德育变得小、实、新,引领学生成长为具有知行美、道德心、中国魂、创造力的新时代好少年。

结束表演,小演员刘周子辰还有另一项特别的任务。“我通过主题班会课和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到许多垃圾分类知识,经同学推荐和精选,成为学校的‘垃圾小管家’。”在学校,刘周子辰会利用课间到分类垃圾桶督促同学们正确投放,放学回家后,刘周子辰则会成为妈妈的垃圾分类好帮手,并主动向社区里的居民们宣传和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潜移默化润泽广大学子心灵

文明素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校园文明水平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持久而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作为青年一代,不仅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更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自今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相继派出三批共66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他们是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坚守与使命担当、责任在肩与奉献在心,不仅是广大青年医学生最好的榜样,也是思政课最生动的教材。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具有医科大特色的战“疫”育人思政系列微课堂相继上线,让每一名医科大学生心潮澎湃。

“我和许多同学在学校的鼓励下,寒假期间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尽己所能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2018级药学院学生卢明月说,通过学校开设的微课堂,让大家更能体会到医生的责任和担当。除了开设微课堂,学校还在开学后,邀请了本校一批抗疫医生走进思政课堂,与学生们分享抗疫故事,让学生真正理解“医者仁心,医者无畏”的含义。

学校党委副书记唐安洲表示,学校在首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充分发挥高校助力推动、示范引领作用,把创城工作与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相结合,不断推进、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尤其是通过线上线下多维度立体的方式,有效促进了思想道德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疫情是一次大考,让医学生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思考,而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班学生罗酷则将目光聚焦疫情之下的扶贫重任,并积极利用自己创办的“山水创创”助农直播实践平台,向广大网友推荐来自广西各贫困县区的优质农产品和特色水果。

今年暑假,罗酷的团队实地探访了广西多个贫困县的扶贫产业,为农户们直播带货。让罗酷深有感触的是,当大家亲自参与其中,更能真切感受到产业扶贫的意义,还有农民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学校党委副书记韦泽红说,学校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园,学生项目入园的标准包括学生是否把握正确价值观,或者把中国精神、中国元素融入其中。韦泽红赞许地说,“山水创创”助农直播实践平台正是这样的项目。

“文明是校园最美丽的风景线,每个师生都是传播文明的使者。”中共南宁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南宁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汪述斌表示,学校是育人的阵地,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窗口,通过将学校的创城工作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让全社会一起来创建文明城,有效促进全市教育系统的创城工作得到了更高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