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见到了东亚地区我国东北和日本北海道等地的异常高温,见到了我国破纪录的猛烈暴雨,见到了形势复杂的多台风混战,这些异常天气的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去年秋季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虽然在8月,上一次拉尼娜已经结束,太平洋已经是中性状态,但拉尼娜在大气中的滞后响应仍然存在,这是种种异常天气仍然存在的诱因之一。

拉尼娜新预测(太平洋跷跷板东高西低)(1)

而现在,科学家们再次审视热带中东太平洋——热带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异变似乎已经开始,从7月中旬开始,热带太平洋的海水温度迅速下降,并且迅速的转为偏冷态势,这意味着热带太平洋的下一次模式转换可能即将到来。

拉尼娜新预测(太平洋跷跷板东高西低)(2)

因此,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分析员在8月12日给出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已经将拉尼娜现象在初冬前重新出现的可能性提高到了约70%,这意味着目前美国气象机构已经比较看好2021年年末再次出现一次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新预测(太平洋跷跷板东高西低)(3)

当然,目前热带太平洋表面的海水温度下降还只是表象,而且比1991-2020年的平均值偏离偏低约0.3度,这种距平偏低其实还是在中性条件的阈值内。但太平洋上方和下方的条件正在发生变化——比如在太平洋深处,分析员已经看到了一个重大变化:热带太平洋深处的海水温度在过去一个月急剧下降,打破了数月以来热带太平洋深层温度连续高于平均水平的情况,如果这些低于平均水平的深层水团持续存在,那么它们最终会给表层提供偏冷的水,从而启动下一次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新预测(太平洋跷跷板东高西低)(4)

其次,在海洋的上方,风的变化也正在给出一些暗示——分析数据指出,东太平洋的气压高于平均水平,而西太平洋的气压低于平均压力。科学界一般以南方涛动指数来判断,这是一个以太平洋东部的大溪地岛/复活节岛和太平洋西部的澳大利亚达尔文之间的气压差来定义的指数。该指数的模式如同“跷跷板”一般,西高东低意味着信风孱弱,更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东高西低意味着信风强盛,更可能是拉尼娜。该指数在今年春季短暂下降后,在7月以来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太平洋东西向气压东高西低,这表明沃克环流加强,近地面自东向西的信风加强,增强的信风能使得秘鲁洋流加强,将热带中东太平洋表层的冷水推到西太平洋,同时推动深层的冷水补充表层,种种作用都有利于热带中东太平洋降温。因此,目前风和气压的变化,也被认为是拉尼娜预示回归的迹象之一。

拉尼娜新预测(太平洋跷跷板东高西低)(5)

有了种种证据,大多数模型目前的趋势都已经指向了同一种结果,就是都预测在北半球秋冬季将发生拉尼娜现象,这将和上一次拉尼娜组成一次“双峰拉”过程。而大部分预测都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极低,如果拉尼娜不发展,那么太平洋将保持中性条件。

拉尼娜新预测(太平洋跷跷板东高西低)(6)

拉尼娜可能回归,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当然是闻之色变,因为大家之前已经听说过了拉尼娜的“威名”——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罕见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造成严重影响,这被认为和当年拉尼娜带来影响有关。但从历史观测的角度来看,拉尼娜对于我国最有可能的影响,是趋向于东北的偏冷和东南沿海的干旱,因此拉尼娜会不会让冬季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这其实还很难说。

拉尼娜新预测(太平洋跷跷板东高西低)(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