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自小便听得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自从弃舟登岸上了轿,黛玉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已是不凡。因此,自从踏进荣国府,黛玉便“不不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进入荣国府,黛玉看到宅第之宏阔、世家之气派、陈设之豪奢、人物之丰神……这一切,都让寄人篱下的黛玉心生胆怯——宝黛初次见面之前的环境背景就让黛玉没有亲近之感,此为一悲。

简述宝黛之间关于渔公渔婆的典故(时曹公便指出了)(1)

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一拜过外祖母、王夫人及众姐妹后,由老嬷嬷带着去拜见母舅。正式拜见欲离开时,便得到了王夫人的一番嘱咐:“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黛玉不解,陪笑呈惑,王夫人只说:“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有疯疯傻傻,只休信他。”王夫人明白告诉黛玉,以后远离宝玉,万勿沾惹——成就木石前盟,王夫人便是黛玉未来的婆婆,初次见面就被“提醒警告”,即不被未来婆婆看好,这对初来乍到的黛玉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此为二悲。

简述宝黛之间关于渔公渔婆的典故(时曹公便指出了)(2)

宝黛还未见面,听到的全是宝玉的负面评价,直接导致黛玉生出“惫懒人物,懵懂顽劣之童”“不见那蠢物也罢”的念头。宝黛初见面,黛玉看见“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使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则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ズ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当宝玉问黛玉有没有玉, 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的反应极为激烈——“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 摘下那玉, 就狠命摔去, 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贾府上下都把他落草带来的美玉看成是命根子,可是宝玉却因为黛玉没有跟他一样的宝贝而摔了这个命根子, 说明在宝玉心中黛玉的分量非同一般。曹公巧妙地把宝玉与黛玉“共存共亡”的草木前盟姻缘暗示出来。宝黛两人一见面,宝玉就出现摔玉的场面,再次为两人日后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结局:一个泣泪而亡,“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一个悟道出家, 诀别“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此为三悲。

简述宝黛之间关于渔公渔婆的典故(时曹公便指出了)(3)

因此,宝黛初次见面,就已经注定了草木前盟的爱情悲剧:宝玉和“宝玉”人玉合一、不可分割,宝玉当着黛玉的面“摔玉”就等于在黛玉面前“玉碎”,徒劳无奈。宝玉命运的警幻判词《终生误》里说得明明白白:“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木石前盟”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 触及了封建家庭的根本利益, 毫无调和余地,注定是个悲剧。

(欢迎互粉交流,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