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老城,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时任知县杜可心颇费一番脑筋,东南西三面筑墙,唯独不建北城墙,人称沭阳城为船城,原来是他独具匠心的科学设计。沭阳城建起后,杜可心为东城门起名叫迎晖门,并由邑人书法家书写城名,寓意沭阳旭日东升,蒸蒸日上。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1)

(古城墙,1980年拍摄)

鱼市口

沭阳两字内涵贴近迎晖,无奈这沭阳的沭字是沐字多一点,又是个带三点水的字,杜可心深知前任起县名有他的道理,水北为阳,山北为阴。沭河蜿蜒曲折流经沭阳,年年水灾必不可少。内沭河离东城门口近在咫尺,一到夏季洪水泛滥之时,内沭河水满为患,直接威胁两岸百姓安危,县衙则调集大批民夫练勇上堤加固协防。危急之时,有人边跑边敲锣向全城报警,当!当!当当!锣声传来,给城内外居民增加不少恐慌,百姓转移的转移,房屋加固的加固。城内外都是些举家躲避水灾的老百姓。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2)

(老城墙,2005年重修。2001年拍摄)

知县杜可心在筑城时有意不建北城墙,只留城北两道土圩门,这有他的用意,一旦抵挡不住内沭河汹涌澎湃的洪水,便下令开堤泄洪,沭阳城紧闭城门,再有城墙阻挡,洪水不侵,客水自然从东城门外向北流淌,东城门一带位置较高,城北低洼,水往低处流,洪水飞泄往北,最终流入桑墟河、青伊湖、硕项湖。面对大自然难以抗拒的灾害,古人的智慧确保了沭阳城内安然无恙。水利上这叫有堵有疏,符合治理洪水规律。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3)

(沭阳县疆境图 清嘉庆十六年)

雨过天晴,洪水退去,人们走出家门互致问候,庆幸躲过一劫。而东城门口却门庭若市,这里的一片开阔地成为人们捕鱼捉虾后卖鱼的场所,无意中这儿又增加了一个地名,人称东城门外叫鱼市口。

东城门虽然起名叫迎晖门,但很少有人还记住这个几百年前杜知县赋予的美好的名称,时至今天沭阳城的老市民们约定俗成称这儿为城门口。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4)

(今昔对比照。城门口菜市场,下图为1981年摄于老邮局门前)

这里是城内大街与城外东西南北交通要道连接的地段,城内大街多是一些衙门机构和民居,而东城门外到东关大街才是真正的商业区,“白浪黄沙一线天,最繁华处是东关”,名闻淮北的巨商程震泰的程府就在城门口,其“九恒十八泰”店铺就设在这条东关大街上,城门口是热闹非凡的商业街,骡马街、东关口、上寺庙、屠桥口、圩东门、鱼市口、染坊、槽坊、皮草行、三和公药店、牙科、粮行、矢河埃等构筑了城外商品流通的兴旺人气。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5)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6)

而连接沭河的内沭河小渡口多为外河驳载的零散货物。南来北往之商贾客旅从城门口舍舟上岸,船上卸下海带、乌贼、马鲛鱼等黄海海货,东北贩来的多是皮货、人参、药材。而山东南下的则是黄梨、卤膏、秫苗。山西来的核桃、红枣、栗子和小米倍受富人喜爱。江南的绸缎、布匹、毛竹、楠木和大米也是融入沭阳人生活的必用品。商人来沭多到东关大街洽淡生意和商品交易,晚上进城内潼阳大旅社歇脚,到第一村饭店小酌,然后到潼阳浴室泡一把酣畅淋漓的热水澡。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7)

吴印咸,拍于1923年沭阳老城门《晓市》

四十年代,国民党政府拆去了年久失修断壁颓垣的老城墙,从此沭阳老城墙原貌只能成为老市民脑海中渐行渐远的记忆。

解放后,人民政府治理了水患,内沭河从此不再受洪水肆虐。五十年代,东城门外的河面上架起了一座钢混水泥桥新阳桥,代替了岌岌可危的旧木桥东兴桥,改变了东城门外的交通,而桥面上雕刻着的和平鸽寓意着人民从此过上和平安逸的生活。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8)

(今昔对比照。新阳桥,下图为1981年拍摄)

围绕着东城门口一带的服务业也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国营沭阳旅社,沭阳饭店也在东城门口对面建设起来,百货公司,纺织品商店,人民银行也应运而生,昔日的程府建筑成了邮电事业经营场所。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9)

(1983年骡马会)

相应花木兰饭店、光荣旅社、三和公药店、新华书店、招待所、新阳书场、图书馆、文化馆围绕东城门口的建成,形成了东城门口一带的商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文化圈,也是当初沭阳经济崛起的黄金地带。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10)

(新阳书场,分别为1980年、1991年拍摄)

当年东城门外熙熙攘攘,老者卖旱烟卷,自行车上卖报摊,麻花蒸糕摊,邮局门前刻私章的徐老先生,市民打开水的茶水铺,金连生的小人书屋,诱人食欲的熏烧铺,卖冰棍的吆喝声,还有弯弯曲曲四十多层通往沭河底挑水的石阶,儿时少年顽皮爬石工墙,早年的市井印象仍记忆犹新。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11)

(工农兵商店前,东兴桥南,四月十二骡马会,1983年拍摄)

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和人口越来越稠密,东城门口也发生巨大变化,原有的旧建筑不复存在,在人们视觉中五十年代的国营沭阳旅社四层大楼,南北向的沭阳饭店早已成为历史。程震泰府邸成了新的商业服务业场所,“东关到西关,十里不转弯”,城内大街到东关大街成了人头攒动的商业街,南北贯通的新阳路更名上海路,延伸近二十里。狭窄的新阳桥变成了宽敞平坦的东兴桥,每天夕阳西斜,老城墙根下围聚着一些老市民,嚓呱中无不感叹今昔城门口的翻天覆地变化,耳听不时阵阵传来的淮海鼓锣,文化根脉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12)

(城门口,今昔对比照)

城门口仍是老沭城人脱口而出的老地名,这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留给老市民们亲切的印象。过去的印象不仅是昨天留给老沭城人的,也是今天人们不能忘怀的记忆,往事历历,有故事的东城门口留给人们的记忆太多太多。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13)

沭阳四大古城在哪里(沭阳历史上最繁华的地方)(14)

(百货公司门前,1982年四月十二会拍摄)

,